鄂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1-09-06

  “十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我市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必须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使整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力争将我市建成鄂东经济圈和长江中游的经济强市。

  一、“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与总结

  “九五”时期,全市人民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不求最大、力求最优”的方针,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克难勇进,战胜了连续特大自然灾害,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市场疲软的冲击,“九五”计划如期完成,国民经济跃上新台阶,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是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1亿元,年均递增14.8%,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622元,年均递增13.9%,财政收入6.13亿元,年均递增16.8%。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八五”末的23:58:19调整为“九五”末的15:53:32,实现了“二一三”向“二三一”的重大转变。

  二是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在国企改革上,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坚持“抓大放小”,大力推进资本营运,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取得重大突破,全市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98%;成功地实现了多佳、武昌鱼两家股份公司的股票发行并上市。在农业改革上,进一步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和农业服务体系。同时,全面推进了投融资、财税、住房、社会保障等各项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

  三是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坚持走“开放兴市之路”,初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开放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九五”期间利用外资3.86亿美元, 年均递增15%;外贸出口总规模51.2亿元,年均递增24.6%,占GDP的比重由“八五”末的14.3%提高到15.6%。葛店开发区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重点建设取得新成就。我市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货币政策机遇,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加强重点建设。“九五”期间共完成投资127.9亿元,比“八五”增长1.1倍。先后有鄂州电厂一期、鄂钢双百万吨、富特波尔容器、兴达食品、科氏沥青、雨台山水厂一期、鄂州粮库、城市污水处理、鄂州火车客运站、五丈港码头等重点工程建成投产或投入使用,全面加固了长江干堤,整治了内湖水系,改善了我市的基础设施条件,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到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42元,年均递增9.6%,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2863元,年均递增7.5%, 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六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有5家企业被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葛店高新区被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对教育资源进行重组,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市民素质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得到有效加强,人口低出生率得到保持,人口质量明显提高。科学、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风尚逐步形成。城市布局得到优化,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

  七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始终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干部群众,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涌现了李石生、吉宏善、杜少兵、胡冬敏等一批英雄模范人物;深入开展“双创”活动,通过建设和整顿,形成了较好的市容环境和公共秩序,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行依法治市,完成了“三五”普法工作;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全面推行治安承诺制,大力创建文明小区;逐步完善民主监督制度,促进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我市“九五”成就的取得,是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团结拼搏、克难攻坚的结果。回顾这五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值得总结:一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咬住发展不放松;二是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深化改革促发展;三是始终坚持以开放引进为重点,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四是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整体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

  二、“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条件

  从新世纪开始,我市将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机遇,有利于我市在“十五”时期更快更好地发展。

  国际国内经济走势看好,为我市加快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发展;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方针,特别是以加入WTO为标志, 我国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这种大格局、大变化、大趋势,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全国全省开放开发向纵深推进,为我市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鄂州大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我市与黄石、黄冈三市共建“鄂东经济圈”,并决定建立包括鄂州在内的“一点三线”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我市是鄂东冶金、建材、服装三大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新的世纪可望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鄂州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全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平纯收入在全省处于前列,建成和在建的一批基础设施和重点工业项目,为“十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三讲”教育的全面开展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学习,促进了全市干部群众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素质大提高,全市上下人心思干,共谋“十五”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十五”时期鄂州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加入WTO,将给我市农业、 传统工业、服务业发展带来较大冲击,部分企业和产品面临淘汰的严峻局面。二是全国、全省发展咄咄逼人。随着东部地区现代化、西部地区大开发步伐加快和湖北区域经济大发展,鄂州正面临着东西夹击的严峻态势。三是全市改革发展中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市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经济结构不优,高新技术产业相对滞后;下岗职工增加,就业压力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

  三、“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不求最大,力求最优”的方针,实施工业立市、科教兴市、开放强市战略,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教育创新,加快市场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快于、经济增长质量高于、经济效益好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指标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开放引进、科技创新、城镇化水平进入全省前列,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实质性步伐,人民生活更加宽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经过努力,使鄂州真正成为改革开放试验区、科技教育创新区、城乡一体先行区,建成改革开放、富裕文明的新兴城市。

  1、经济发展: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3%,第二产业年均增长9%,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4.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6%;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居全省领先水平;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180亿元,年均增长1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4亿元,年均增长11%;外贸出口总规模100亿元,年均增长12%;利用市外资金总规模7亿美元, 年均增长10%。

  2、产业结构:到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由“九五”末的15:53:32调整为11:50:39,轻重工业比例调整到60:40。冶金、纺织、建材等现有支柱产业基本实现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旅游、商贸流通、金融、信息等服务业取得较快发展。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  3、人民生活: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平纯收入年均递增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住房面积扩大,住房质量明显提高。

  4、社会事业: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城区和经济发达乡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8%以上;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完善,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达到18%以上,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三)基本要求

  1、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发展不够是鄂州最大的实际,要紧紧抓住“十五”期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机遇,加大争项目、争资金的力度,增大有效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争取国家和省在项目、资金上给予我市更大的支持。

  2、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上,突破性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加快非国有经济发展步伐;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积极优化第一产业,全面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上,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发展一批大公司、大集团;在产品结构调整上,突出重点、扶优扶强,争创一批精品名牌。

  3、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建立与结构调整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4、进一步加大开放引进力度。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加快我市与国际经济接轨。积极参与服务西部大开发,瞄准西部地区现实和预期需求,积极推进企业、产品、产业、人才、劳务西进,实现互惠双赢。

  5、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处理好速度与效益、规模与结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不断提高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6、坚持可持续发展。处理好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人口和资源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结构调整

  1、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

  (1)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利用我市位于长江经济带、毗邻武汉、地处鄂东城市群、交通便捷、资源丰富的优势,面向市场,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加速农业产业化步伐,逐步形成一个面向大市场、建设大基地、服务大城市、富裕农民的现代城郊型农业、农村经济结构。重点发展水产、蔬菜两大支柱产业,加速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积极创建绿色食品品牌,不断扩大农副产品及其制成品的市场覆盖面,力争形成“三环”市场格局,即20%农产品在市内市场小循环,50%农产品在武汉、黄石市场中循环,30%农产品实现省外乃至国际市场大循环。

  水产业:重点抓好名特优水产品的生产。在梁子湖、鸭儿湖、三山湖、花马湖四大水系,再退田还湖10万亩,建成以武昌鱼、螃蟹、珍珠、水禽等名特优新水产品为主的50万亩水产养殖区,其中精养面积达到30万亩,保持淡水珍珠、武昌鱼产量在全省、全国的领先地位。水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名特优水产品占全市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达到60%以上。

  蔬菜业: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无公害蔬菜、水生菜、名优特蔬菜。建成沿江和沿港蔬菜长廊,形成一批初具规模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其中莲藕10万亩,反季节蔬菜10万亩,名优特蔬菜10万亩,避灾蔬菜5万亩。兴建3个蔬菜中心批发市场。

  林果业:扩大林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重点建设长江防护林工程、梁子湖湿地保护工程和武黄公路鄂州段林业示范区,建成速生意杨、湿地松等基地。林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

  畜牧业:调整产品结构,扩大“三元杂交猪”生产和牛羊养殖,发展珍、稀、特畜禽养殖。以湖北省原种猪场和武昌鱼股份公司养猪场为龙头,力争年出栏“三元杂交猪”100万头。

  (2)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武昌鱼集团为龙头,带动农民股份公司发展,兴建一批水产、 蔬菜、畜禽加工和运输、 储藏企业, 引导农民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逐步完善公司加基地加农户加服务的经营机制,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把千家万户的生产经营与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力争全市进入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例达到80%以上。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大力兴建农副产品市场;鼓励城乡经济组织和个人创办各类农副产品销售公司,推广“订单农业”模式,逐步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积极培植名特优产品,实施“种子工程”,加强农技服务网络建设,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产出率。

  (3)促进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积极扶持, 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依法管理,鼓励乡镇企业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和运销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选择地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引导乡镇企业进行制度创新、结构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乡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

  (4)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经济实力,逐步化解镇(乡)村债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继续深化农村供销社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多渠道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市场条件。

  2、提升优化工业结构

  (1)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以骨干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为重点,坚持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相结合,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我市的新兴支柱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开发和生产氨基酸、生物农药、生物制品、抗癌新药、抗激素新药、抗病毒新药、生物酶制剂等,推进产业化进程。

  电子信息产业: 紧紧依托“武汉·中国光谷”的技术人才优势,加快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把鄂州建成“武汉·中国光谷”的重要生产基地。积极在政府、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中推广应用网络化、数字化技术,扩大利用互联网,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加快用户接入网建设,使信息高速公路进入千家万户。重点开发和生产DVD光盘、GPS卫星定位系统、PTC 热敏元器件等产品,尽快实现规模化、产业化。

  新材料产业:重点开发和生产热塑弹性体、宽幅激光防伪材料、金刚石膜、超薄铝卷材、膨胀阻水材料等新型化工、建材、包装材料。

  (2)加快改造传统支柱产业

  用高新技术调整、改造和提高冶金、纺织、机械、建材、轻工等传统工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根据市场需求,立足我市实际,不断延伸钢材、服装、建材、食品等产业链。

  冶金工业:立足鄂钢、程潮铁矿等骨干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进行改造,力争主体设备达到同期世界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使鄂钢形成年产200 万吨钢的生产能力。

  纺织工业: 以服装、服装面料及制线行业为重点,加大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力度,扩大印染整理、服装、制线生产能力,重点发展中高档化纤仿真面料、高档针织面料、高档涤沦线。力争使多佳集团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休闲服装集团,枫树集团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档制线生产基地。

  机械工业:立足鄂丰、鄂重等骨干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引进和消化技术,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大力开发精密模具集成制造网络和城市垃圾综合利用生产线等系列产品,使鄂丰、鄂重成为全国重要的精密模具、环保产品生产基地。

  建材工业: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 发展优质水泥、特种水泥、新型墙体材料、新型装饰装修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档次。建成顾地塑胶等在全省领先的新型建材基地。

  轻工业:以武昌鱼集团和佳宝饼业公司为龙头,开发鱼类、蔬菜等深加工产品以及保健食品、微波食品和配餐食品;以兴达食品公司为龙头,发展果汁饮料、氨基酸饮料,把兴达食品建成全省重要的果汁碳酸饮料生产企业;以富特波尔公司为龙头,加快包装业发展,使其成为全国最大的铝质二片罐生产基地。

    (3)培植壮大企业规模

  坚持“抓大放小”的方针,根据不同行业生产技术特点,以提高集中度、关联度和专业化水平为方向,以精品名牌为依托,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组建大型企业集团。鼓励企业集团通过重组等多种途径进行扩张,重点培植和壮大十大企业集团。“十五”期间,力争形成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0家,培植20个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精品名牌产品,开发20个高新技术产品。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扩大第三产业规模,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十五”期末,力争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

  旅游业: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重点发展”的原则,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型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以争创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抓紧构建我市“一都(吴王古都)三湖(洋澜湖、梁子湖、红莲湖)四山(西山、莲花山、沼山、葛山)”的山水园林型旅游格局。改善旅游服务设施,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加强与全国、全省旅游部门的联合与协作,组建有实力的旅游开发集团,尽快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财富,使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市的重要产业。重点加强梁子湖生态旅游开发等项目建设。

  房地产业:以发展经济适用住房为重点,实施“安居工程”,完善住宅消费市场。鼓励、支持城镇居民进入住宅消费领域,推动住宅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建立健全住宅开发经营体系,建立房地产咨询、评估、经纪中介组织,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金融保险业:进一步健全金融机构,牢固树立金融为经济服务的思想,增大资金的有效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开辟和扩大城乡保险业务,发展保险中介机构,增加保险服务项目。大力推进银企合作,建立新型银企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积极支持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商贸流通业:树立大市场、大流通的观念,重点发展商贸业、会展业和高层次中介服务业。加快商业企业战略性调整步伐,培植壮大商贸企业集团。积极推行现代经营方式,重点发展连锁配套、电子商务、特许经营、货仓式商场等新型业态。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向生产企业渗透,加强与生产企业的资本联合和产品联合,发展一体化经营。扩大商贸流通业对外开放,鼓励外商投资新型经营业态。加强市场建设的规划和管理,提高商贸流通企业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重点建立和完善技术、信息等一批要素市场,建设水产品、金刚石刀具交易等一批专业市场,组建服装面料、农副产品批发等一批批发市场,把我市建成鄂东南服装及面料、淡水产品贸易中心。

  社区服务业: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和规范化进程,加强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点建设,开拓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重点发展家政、养老、维修服务、体育健身、社区医疗等社区服务业。

  (二)对外经济

  1、扩大对外贸易。坚持以质取胜、 市场多元化和科技兴贸的战略取向,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继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大力培育新的外贸主体,调动各类所有制企业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各方面协调配合的大外经贸格局。进一步调整优化出口市场和商品结构,巩固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台市场,加大对欧美、非洲市场的开拓力度,努力扩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例。加强出口基地建设,积极扶持鼓励三资企业扩大出口,进一步放开外贸经营权,赋予更多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民营企业外贸经营权,促使各类企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力争“十五”初期把鄂州港建成一类开放口岸。建成出口过500万美元的企业20家,其中过1000 万美元的企业7家,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1家。

  2、积极利用外资。 全面贯彻“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开放引进政策, 对外商放开国家无明令禁止的经济领域,引导外资重点投向农业、基础设施、高技术产业。鼓励跨国公司投资,吸引欧美等发达国家投资,提高外商投资质量和水平。采用BOT、项目融资、出让经营权、股权投资、 投资基金、证券融资等多种新的利用外资方式,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大员上阵,建立强有力的招商引资专班,实行招商责任制,采取以商招商、全员招商等策略,千方百计引进“大、高、外”项目。“十五”期间,力争在引进世界500强大公司上取得突破。

  3、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按照贸易先行、产业跟进、重点突破的思路,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载体,以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为重点,支持多佳、武昌鱼等企业到境外投资兴办企业和参股控股境外企业,开展加工贸易和资源开发。积极推动我市海外投资项目、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十五”期末,力争承包境外工程2个以上,输出各类劳务人员5000人次,在境外兴办加工贸易企业3家以上。 继续发展我市与日本三条市等友好城市关系,促进双边经济交流与合作。

  4、积极参与服务西部大开发。 鼓励和支持各单位、各企业向西部进军,大力推进产品西进,劳务西进,科教西进,努力抢占西部大市场。把争取项目作为参与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来抓。积极向东南沿海地区开放,吸引一批具有技术、人才和资本优势的企业来鄂州投资落户。

  5、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切实规范行政行为,减少政府对经济事务的行政性审批,实行政务公开和“一条龙”服务,做到降门槛、拆关卡、减程序、治“三乱”。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切实保护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抓好企业、学校等周边环境专项治理活动,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和工作生活条件。用足用活国家、省里的相关优惠政策,放宽外商准入限制,完善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的奖励办法,形成良好的地方政策环境小气候。

  (三)科技创新

  1、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健全全市科研机构,稳定充实科研队伍。重点完善提高以鄂丰技术中心为龙头的机械装备工业技术创新体系,以多佳服装设计中心为龙头的纺织服装工业技术创新体系,以武昌鱼集团技术中心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2、加速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加大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技术市场的培育,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加速科技全方位向经济渗透。企业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研究,共同开发,协调发展。采取转让、技术入股等多种途径引进科研成果。“十五”时期,引进外国专家100名左右,引进重大科技成果20项以上, 引进高新技术产品50个以上,高技术产值力争达50亿元,并力争科技型企业在二板上市上有所突破。

  3、重点建设好葛店高新技术开发区。葛店开发区要继续坚持科技兴区、项目立区、机制活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突破口,增创发展新优势。集中力量抓好已进区的省化研所、省医工院等科技项目建设,使其尽快形成规模效益。优先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引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新药,培育名牌产品,使葛店开发区成为我市高新技术的产业基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成为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力争完成工业总产值30亿元,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70%。

  抓紧建设好花湖开发区、小桥工业园和杜山农业科技园。花湖开发区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外向型为主、高新技术为主的办区原则,强化区域特色,大力发展电子、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亿元,建成鄂州东部民营高新产业基地。小桥工业园区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发展方向,以高档服装面料、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重点,高标准建设好多佳纺织工业园、武昌鱼科技工业园、鄂丰新材料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使之成为我市又一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杜山农业科技园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优质、高效为方向,引进新技术、转化新成果,培植农业高科技产业,把园区建成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中试基地,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示范作用,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

  4、加快高层次人才培育引进。围绕全市支柱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抓好高技术人才资源开发和紧缺人才引进。充分利用武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大力引进高级管理、技术人才,广泛聘请“假日教授”、“假日专家”。盘活现有人才存量,整体推进全市人才资源开发,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改革人事、劳动管理制度,完善人才、劳动力、技术、信息等市场,形成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激励机制和创业环境。

   (四)体制创新

  1、大力推进企业所有制改革。采取卖断企业、一次性安置职工和合资合作、租赁、破产等形式,逐步收缩国有经济战线,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力争“十五”期末全市国有企业民营化率达到90%。

  2、大力推进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按照“四创新一配套”的总体思路和“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公司制改造,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龙头作用,利用其资源,带动市内企业资产重组,盘活资产存量。力争形成规范运作的股份公司20家,新增2家以上的公司上市。 3、积极探索民间货币资本化的新路子。 拿出最好的企业、最好的项目,建立科学的分配机制,吸引民间货币资本,拓宽融资渠道。

  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其它社会保险制度,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多元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依法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失业保障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失业人员的社会化管理。

  5、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

  (五)基础设施

  1、公路。按照改造干线,拓展支线、增大密度,提高等级、优化布局的思路,以完善“四纵三横”为中心,逐步形成城内成环、城外成网的公路网络。至2005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60公里,将全市国道、省道及主要区道全部改建成二级以上公路。进一步改善农村公路状况,提高技术等级,实现组组通公路,区乡镇公路三年内达到三级标准,村级公路50%以上改造成水泥路面。主要新建和改建樊湖公路及支线、316国道、鄂黄线、 鄂黄长江大桥连接线、庙岭立交至长农公路等。加快城东客运站、葛店开发区货运站等客货站场的建设和改造,适应新世纪初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2、水运。突出主要港口建设, 加快老港口技术改造,完善码头功能,调整港口布局,对内河航道进行疏浚、整治,提高航道等级。重点抓好五丈港码头配套建设和梁子湖航道整治。

  3、通信。建设健全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 加快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电子邮政,推进邮政现代化。进一步扩大宽带互联网、固定电话、移动通信和无线寻呼网络规模,到2005年,实现组组通电话,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5部。

  4、管道。抓住西气东送机遇,加入“川气输鄂”项目,引进天然气,解决生产和生活所需能源,提高使用清洁能源比例。

  5、电力。做好鄂州电厂二期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加强电网建设,“十五”初期完成农网、城网改造,实现城乡电网同网同价。新建220KV 变电站2座,配套建设葛店开发区、庙岭等110KV变电站和大湾等一批35 千伏变电站,形成以220KV为主体结构、110KV为骨干网络、35KV辐射供电、主网110KV互备、农网35KV环网的安全可靠、调度灵活的地区性供电网络。

  6、水利。以根治水患、形成保障体系为目标,抓紧完成粑铺大堤、昌大堤的整险加固工程。确保花马湖泵站易地改造、梁子湖水系综合治理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强内湖、病险水库治理,强化灌溉、排涝工程建设,努力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7、气象。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气象防灾减灾综合服务系统,努力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能力和水平。

  (六)城镇化

  1、加快中心城区建设。以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继续拉大城市骨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区综合功能。加快内环城线、滨湖东路、多佳路、沿江大道中段、11号路、12号路、洋澜桥、樊口桥、鄂黄大桥连接线等重点工程建设,逐步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的内环、中环路网格局。加快园林、广场建设,重点建设凤凰、火车站等一批绿化广场和 西山、莲花山、葛山等园林景区,逐步建成布局合理的园林绿化系统,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全面实施洋澜湖综合整治工程,使洋澜湖成为优美、洁净的休闲、旅游观光的风景区。建设完善给排水系统,重点建设雨台山水厂管网续建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使城市供水水质合格率达到100 %,供水普及率达到100%。加快住宅小区建设。

  2、加快小城镇建设。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二次创业三大战略扭在一起抓,形成以城促乡、以乡促城、城乡共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小城镇建设以突出特色、强化功能、提高质量、集聚人口、壮大规模为方针,在沿江、沿公路干线重点选择一批基础好、潜力大、带动力强的乡镇,不断完善供水、供电、环卫、公交、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商业批发和观光旅游业,建成交通便利、设施配套、环境整洁、特色鲜明,对农业和农村经济有较强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小城镇,使之成为周边地区的商品集散中心、社会服务中心和信息传播中心。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有关政策,改革户籍制度,引导农民向小城镇集中,促进生产要素向小城镇聚集。到“十五”期末,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5%。

  (七)社会事业

  1、教育事业。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巩固提高“双基”教育成果, 扩大幼儿教育普及面,适度超前发展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适龄青少年入学率达99%, 人均受教育年限由2000年的8.6年提高到9.8年。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高标准建设鄂州高中,建成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把鄂州大学建成以工科为主的本科院校,积极争取在汉高校到鄂州兴办大学城。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建立鄂州现代远程教育网,全市中小学进入国际互联网,实施数字化、多媒体远程交互式教学。积极发展电大、函授、高等自学考试等成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2、文化事业。加强民间艺术之乡、书法之乡建设。办好省京剧二团,力争多出精品。加强文物的开发和保护,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大文化事业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兴办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文化站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3、卫生事业。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制定和落实区域卫生规划,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加大科教兴医力度,创建特色,创建品牌,重点组建鄂州中心医院、创办中医特色医院、建立市保健中心和疾病控制中心。建立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监督体系和疾病控制体系。积极开展卫生乡镇创建活动,完成乡镇卫生院的第二轮改造提高。实现乡乡镇镇通自来水。

  4、体育事业。 深化体育系统的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加速后备体育人才培养,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建设好全国举重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和体育中心,积极申办12届省运会。

  5、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广播电视、 新闻出版、档案等社会事业。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强计划生育的综合治理,强化流动人口和下岗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扩大就业门路,提高居民收入。努力做好老龄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进一步深化土地利用制度改革,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保护与开发并重,盘活土地存量。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积极开发利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初步建立全市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体系。加强老污染源的治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新建广播电视技术中心,加强农村广播电视站建设,加快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力争实现村村组组通有线电视。组建鄂州报业集团,提高《鄂州日报》的质量和水平。

  (八)精神文明

  1、加强思想和文化建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两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努力创作出弘扬时代主旋律、具有鄂州特色、在全国全省有较大影响的文艺精品和精神产品,更好地鼓舞全市人民为建设中华、振兴鄂州建功立业。

  2、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以“讲文明、 树新风”为主题,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整体素质。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和“双拥模范城”的创建成果,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和“双拥模范城”,真正使鄂州洁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进一步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建设一批精神文明标志性工程,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九)民主法制

  1、积极推进依法治市进程。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尊重和认真吸取人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逐步形成民主建设、民主选举、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的良好格局。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积极实行村民自治,推行和完善村务、厂务公开,抓好乡镇政务公开。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全面完成普法任务,形成依法治市氛围。

  2、加大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力度。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严格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依照和运用宪法、法律、法规,完整、准确地规范行政工作,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转变为主要依靠法律手段实施管理。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积极推行政务公示制,努力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民主化和法制化。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提高执法水平。

  3、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强化维护稳定的领导责任制,特别是基层和企业领导的责任制,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抓紧抓好。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打击社会黑、恶势力犯罪等破坏活动,坚决清除黄赌毒。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防和减少恶性案件、重特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坚持从严治警(院),加强执法监督,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权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提高民兵和预备役建设整体水平,加强人民防空设施建设,增强防空袭能力。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密切新形势下的军政、军民关系。

  4、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廉政建设法制化,按照反腐败斗争三项工作格局,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强化党员、干部的勤政廉洁教育,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反对形式主义,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办事效率。

  5、努力做好政协和统战工作。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爱国人士在现代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认真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加强同海外华侨、华人的联系,切实做好统战和对台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鄂州发展多作贡献。

  五、“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组织实施

  (一)规划体系

  《鄂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中共鄂州市委《关于制定鄂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编制而成。“十五”计划从体系上分为计划纲要、项目体系和指标体系;从内容上分为计划纲要、专题计划和行业计划;从层次上分为市级计划、区级计划和乡(镇)、街计划。“十五”计划规划期为2001到2005年。“十五”计划是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是“十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主要体现政府战略意图、市场主体行为方向和政府工作重点。规划的指标总体上是预测性、指导性的。

  (二)实施机制

  实现“十五”计划的目标,必须在市委的领导下,依靠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形成政府引导、广泛参与、衔接协调、保障实施的机制。

  1、加强政府对规划实施的引导

  市政府各职能部门要依据《纲要》,结合部门实际,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各地要根据《纲要》制定本级政府“十五”计划纲要。

  2、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要充分认识和积极贯彻执行政府的战略意图,把政府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把政府规划目标与企业行为结合起来,把追求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规划实施。

  3、加强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测、预警和跟踪分析。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根据《纲要》的总体要求,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加强对《纲要》实施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纲要》实施。计划部门要加强对《纲要》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及时将《纲要》执行情况向市政府报告,并按程序由市政府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三)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

  为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构筑实现“十五”目标的坚实基础,必须选择一批能够充分发挥我市产业优势、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的重大建设工程,建立项目责任制,认真组织实施。“十五”时期应重点抓好“五大建设工程”。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重点抓好长江干堤建设,加强内湖、病险水库治理,以及加快灌溉排涝、退田还湖工程步伐,同时抓好城区和梁子湖区湿地保护等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工程。二是重点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骨干工程。重点传统产业改造工程方面,抓好以冶金、纺织、机械、建材、轻工为重点的工业骨干技改项目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方面,重点抓好生物医药 、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机电一体化等产业化工程建设。三是市场体系建设工程。重点是加快培育各类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四是社会事业发展重点工程。重点抓好鄂州大学、鄂州高中、广播电视基础设施以及精神文明标志工程建设;加快发展旅游业,抓好重点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五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点进行城市道路、城市交通设施、城市绿化、城市供水、城市排水、城市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等方面项目建设。

  (四)增强应对能力

  在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融合日益加深的环境中,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实施规划目标和任务,必须加强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监控、分析和把握,增强应变能力。

  “十五”计划实施中要针对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的重点问题,如经济增长速度、结构调整、就业、重大自然灾害、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平稳过渡等,加强分析研究,把握变化趋势,适时调整对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