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鄂州市葛店开发区工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信息来源:葛店开发区 日期:2023-04-10 语音:播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葛店开发区党工委通过认真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总结“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和开发区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及挑战情况下,结合开发区实际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葛店开发区“十四五”规划要点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十三五”期间,葛店开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快速提升,国家级开发区排名从2016年的103位跃升至43位,三年共进60位。
  “十四五”期间,葛店开发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会议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谋划“十四五”锚定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深度嵌入省委“一主引领、两冀驱动、全域协同”区域经济布局和鄂州“三城一化”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布局,全面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打造现代光电信息产业和智能制造基地、综合物流枢纽、重大科技前沿研发基地、新能源新材料基地、现代文化产业发展高地和绿色发展示范基地,在奋斗中谱写葛店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推动鄂州高质量发展作支撑。
  “十四五”期间主要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民生保障、生态环境、城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到二O三五年,葛店开发区整体进入发达地区行列,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改革开放赢得新优势,社会文明达到新高度,生态文明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全域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实现“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一、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四梁八柱”产业体系
  (一)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围绕“三个第一”,建好“三个基地”,即冷链产业建成全国第一,电商物流产业建成华中第一,新能源产业建成湖北省第一;建好光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动漫文化产业基地。
  光电信息产业:深入对接“东湖高新·中国光谷”和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以三安光电、瑞丰、盛为芯等为龙头,不断做大做强。
  生物医药产业:以大健康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做实“中国药谷”金字招牌,全面深化与东湖高新区生物城对接,加快区内现有生物药业技改扩规和新项目引进落地,形成规模集聚效应。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容百锂电、南都新能源、虹润新材料等龙头企业为底盘,以商招商引进上下游新能源新材料企业深度集聚,形成湖北最大的新能源新材料基地 。
  智能制造产业:以华工科技、逸飞激光、千瑞达、沃迪机器人等重大项目为抓手,吸引智能化产业和产业智能化项目,加快洽谈积极引进哈工大机器人、科大讯飞等一批成熟项目落地。
  电子商务及冷链物流产业:依托“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品牌,全面提升现有项目和仓储物流优势,全面改造提升区内企业,做实做强唯品会、苏宁、万吨冷链等电商物流企业,引进、培育电商物流平台建设和全供应链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加快华润商业综合体、佛罗伦萨小镇等商贸服务业建设,不断提升第三产业占比。
  动漫文化产业:以动漫文化小镇建设为依托,加快发展动漫文化及延伸产业,丰富文化产业。
  (二)加大项目谋划
  谋划“十四五”重点项目库,同时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到国家、省“十四五”项目库,争取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在目前已谋划的146个项目的基础上,再谋划一批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重大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型项目。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围绕主导产业,以引进龙头企业为抓手、不断延伸产业链、供应链、加大引进央企国企外企力度,实现市场风险对冲。
  二、全面布局社会事业,补齐城市发展短板
  (一)完善教育体系
  葛店开发区有13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现有的教育资源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空间布局都与开发区发展与需要极不适应。“十四五”期间,要按照“巩固提升原有学校,引进新建优质资源”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全区教育体系。按照30万元人口测算,“十四五”期间全区新增幼儿园13所、小学4所、初中3所、高中1所。幼儿教育,引进湖北省幼师建设一所标准化示范幼儿园(占地40亩,40个教学班,1100人);基础教育,对庙湾小学进行改扩建,建成葛店开发区实验学校(9年制,小学36个班,初中18个班);高中教育,对标全省一流学校,完成新葛店高中(占地180亩,72个教学班)建设,并引进国内知名优质资源进行托管;职业教育,积极支持省属幼师、长职、武职院校建设及长江职业文化教育。同时,引进面对高端人才子女教育市场需求的现代小学、初中(规划占地80亩,小学30个班、初中15个班)和国际学校(占地200亩,含小学、初中、高中),满足本地居民和“新葛店人”教育的高端需求。
  (二)完善医卫防疫体系
  按30万人口规模规划配备医疗卫生资源,改善提升基本医疗条件。形成较为完备的基础医疗体系,基本满足现有和外来人群基本医疗保健需求。新建葛店开发区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项目总用地96亩,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用地60亩,投资4.6亿元,建筑面积6.8万平米,床位300张(传染病床100张、常规病床200张)。积极支持湖北省中医院葛店院区的建设,在现有400张床位基础上再增加600张床位。改造葛店卫生院和31个村、社区卫生室,增配全科医生,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三)完善文化体育体系
  加快公共休闲场所建设,在北部建设沐鹅湖公园、车湾湖公园,中部建设秀海湖公园、张起墩公园,在南部建设文体公园(占地900亩,总投资15亿,含体育公园、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展示馆、体育馆、游泳馆、演艺中心),形成覆盖全域的文体休闲阵地。
  (四)完善旅游娱乐体系
  发挥靠近武汉、滨江临湖的区位优势,利用遍布全区的生态公园发展自然景观旅游;挖掘葛洪、辛亥革命等历史底蕴,发展历史人文旅游;围绕动漫文化小镇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发展新型文化旅游;围绕电商、光电信息等支柱产业发展工业旅游;围绕佛罗伦萨小镇、华润万象城、万吨冷链、双创谷等为龙头的商业网点发展商贸旅游。
  三、加强科技创新,实现“弯道”跨越
  (一)加快科创研发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一是积极融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推动葛店南部生态科学岛建设,争取武汉光源国家实验室项目、瞄准符合葛店产业基础条件的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落户南部生态科学岛。二是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鼓励建设“智能+、电商+、创意+”创新创业平台,联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打造国家级“双创”基地、研发中心、科技服务站等创新创业平台。加快推进双创谷、大健康产业园、光电信息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平台建设。三是大力鼓励企业自建自办研究院所、技术产品实验室、科技攻关小组,推进科技转化生产力的速度质量,提升科技应用水平。四是推进国家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做实做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区(湖北)基地”品牌,形成聚集效应,同时鼓励企业创造具有原创性的符合国际国内水平的技术质量标准,提升企业科技竞争力。
  (二)加大科技投入,为创新创业主体“输血造血”
  一是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同时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政府每年按财政支出不少于10%安排科技三项经费,鼓励企业每年按税前利润15%比例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机制。二是加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继续与中省及国内大基金公司联合设立光电信息产业基金,加快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基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金,不断培育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模式。三是强化成果转化服务,推进企业、科研院所、创投机构战略合作。四是鼓励技术入股、知识产权入股,让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人员增加高收入、加大高投入,不断推进科技进步,创造社会财富。
  (三)提升科技人才待遇
  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围绕开发区发展战略长远需要、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持续推进实施“121人才”政策,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专业性、技术性人才。加强多层次职业技术人才培育,加快培育“金蓝领”技能型工匠人才。制定完善出台开发区人才住房政策和住房保障政策,进一步优化人才住房条件,配套建设人才住房3000套,吸引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不断集聚,为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落实科技人才创业创新的各项政策性补贴。
  四、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开放度
  (一)坚持进出口协调发展,完善外贸基地建设
  以国家经开区考核指标为导向,针对开发区外贸外资短板,重点做大做强国家级鄂州葛店中部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加快申请国家批复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湖北省自由贸易区武汉片区扩容,拓展外经外贸、外资外汇业务,加快进入国际市场步伐。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研究用好国家关于做好利用外经外贸、外资外汇等各项政策,制定出台《葛店开发区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意见》,促进外向型经济更快更好的高质量发展。
  (三)加快引进外资项目
  招商引资重点要转向以引进外资为着力点,产业引进以外向型为重点,走出去把外资引进来,以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为主攻方向,确保利用外资实现跨越式增长。
  (四)培植壮大出口主体
  设立外贸综合服务中心,用足稳定外贸增长的各项政策,培育现有出口企业的品牌价值和技术竞争力,做好华润、三安光电、南都、盛为芯等新开口企业的孵化和培训工作,解决行业痛点,形成外贸规模化集群效应。
  五、完善城市基础建设,构建开放开发大格局
  加快现有区域开发。在完成现有全域开放开发后做好开发区扩容布局,以新的理念增强开发区发展空间。未来将充分利用有限建设用地,科学规划,把产业布局、城市功能布局、房地产布局、生态环境布局等有机统一起来。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推动房地产同实体经济与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功能均衡发展、有效衔接,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一)完善武鄂一体化交通体系
  与武汉对接方面:全面对接东湖高新区。滨江大道往西与武汉滨江大道对接、人民西路西延对接光谷科技一路;武东大道南延与庙岭高新二路直至武汉国家存储器基地;争取汉鄂高速葛店收费站东移。
  轨道交通方面:以葛店南站为中心,扩大向周边城市辐射能力,形成半小时、半天经济圈。延伸城际轨道交通和地铁至鄂州机场,提高葛店对外交通的效率,突现葛店在武鄂黄黄互联互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的优势地位。
  (二)构建葛华一体化城市格局
  建设鄂州西部城区,做实做大做强鄂州经济增长的“主板市场”。兆麟大道东延经华容火车站与华浦路对接直至三江港;电商大道东延经华容火车站对接吴楚大道;高新三路东延对接吴楚大道直达三江港。
  与此同时,加快推动葛华城区一体化建设步伐,尽快规划葛华城区主干道连通及葛华城区大循环道路建设,以鄂州西部城区一体化迎接武鄂一体化发展的新时代,促进鄂州“三城一化”布局提档升级。
  (三)优化区内循环道路
  在“十三五”时期建成的“六横五纵”路网基础上,继续推动多条市政道路建设,形成衔接顺畅、等级合理、功能清晰的“七横六纵”交通体系。“七横”东西向:新建滨江大道,向西连接葛店大道,向东与华容对接;续建友谊大道,向西延伸至葛店大道;续建兆麟大道,向西延伸至葛店大道;续建人民西路,向西延伸至葛店大道;续建电商大道,向东延伸至东方大道;续建高新三路,向西延伸至葛店大道,向东延伸至东方大道;续建环湖路,向西与紫菱湖路对接,向东延伸至东方大道。“六纵”南北向:续建葛店大道,向北延伸至滨江大道,向南延伸至国家存储器基地;续建发展大道,向北下穿武九铁路与316国道对接向北并延伸至滨江大道;续建建设大道,向北延伸至滨江大道;续建陶塘大道,向南延伸至高新大道与新华大道对接;新建复兴大道、东方大道。
  “十四五”规划拟投资13.2亿元打通高新大道以南3条环形线路。分别是:续建香港路(幸福路),西联建设大道,东联东湖大道;改造湖滨路——新华大道环线道路,西联发展大道,东联陶塘大道;续建环湖路,打通紫菱湖路——环湖路环线道路,西联葛店大道,东联东方大道。
  (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加强对已建成区的地下管网改造力度,尤其是加大对起步区、武九铁路以北地区、葛店镇老街、滨江北路等汛期排水能力不足地方的雨污分流建设,根治“洪水漫灌、城中看海”的问题。加强南部新城区道路管网及雨污分流的科学规划与建设,加强城市综合管廊建设,重点加强新建香港路、环湖路等新建主干道的综合管廊工程,防止重蹈覆辙走北部城区开发的老路。
  (五)提升城市品质工程
  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新基建”建设步伐,加大投资力度。全面启动“五馆一谷一园”及华润商业综合体、高新大道如意林带项目建设,动漫文化小镇、老旧小区改造、交通枢纽站、5G站点、新能源充电桩、智慧城市建设等工程项目。
  六、优化生态环境,建设“美丽葛店”
  (一)以“结清欠账”推动大气环境治理
  妥善解决武九铁路以北环境历史遗留问题,不折不扣完成中央环保督察、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快实施《起步区生物医药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实施方案》,推进实施《起步区城市更新改造规划》,促进北部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加快实施电厂周边环境问题整治,提升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切实回应群众关切。
  (二)以“补齐短板”推动土壤及水环境治理
  继续开展武大有机硅、恒鑫化工、武汉表面处理园等关改搬转企业土壤和水环境风险现状调查,督促土壤和水污染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建立污染企业退出地块安全利用可行机制。加快补齐老区雨污分流短板,确保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尽快竣工运营,实现各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覆盖。
  (三)以“强化治理”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统筹保护
  持续深入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在完成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工作后,加快生态修复,提升环境质量;加强黑臭水体整治,确保不反弹。进一步落实全域禁养、全域禁煤、全域禁止生产使用含磷洗涤剂。
  继续加大长江干线非法码头、河道非法采砂整治力度;继续开展长江岸线资源清理、长江沿岸造林绿化;加快推进南部生态小岛建设利用和环境保护一体化管控机制,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扎根葛店。加快推进鄂州电厂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加快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进程;加大企业非法排污整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力度,精准治污、严格执法。
  探索产业准入和环境准入新机制,建立“生态空间布局管控清单、资源利用上限清单、环境资源底线清单、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切实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作用,探索建立环境影响评价豁免清单。
  (四)以“项目建设”支撑区域生态环境档次提升
  投资30亿元全面完成武城湖、张起墩、车湾湖、沐鹅湖、紫菱湖、严家湖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建设,完成葛华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容,推进建设葛店开发区垃圾压缩站渗滤液处理设施、垃圾中转站建设、厨余垃圾处理项目,重点企业运输车辆管控系统建设、智慧环保工程项目等一批环境能力建设项目。
  七、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力
  (一)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深入贯彻执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体制机制上助推开发区现代化发展。
  在全区推行“镇改街、村改居”,按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深化开发区内设机构改革,撤销葛店镇,以汉鄂快速通道为南北分界线,设立2个街道办事处,北片区为葛店街道办事处,南片区为大湾街道办事处,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与此同时,按照中央、省、市要求,加强街道社区建设,深入推进1+1+11管理制度,实现街道、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创新行政审批方式
  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优化投资审批,不断精简优化审批流程。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行“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一事联办”,彻底清理简并多部门、多层级实施的重复审批,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避免多头管理,严防变相审批。以“智慧城市”理念推进政务服务制度改革,建立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加强部门协同和数据共享使用,推动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便利化。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便捷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办好“先建后验”试点,提高政务服务效能,简化审批流程,为企业减负担,赢时间、促发展。
  (三)加快形成高标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为企业提供健全的市场环境、优良的法治环境和通用的国际环境是党和政府应尽的职责。通过建立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对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提高监管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包容审慎监管等有效做法,减少人为干预,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加快建立健全惩罚赔偿和巨额罚款等制度,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
  (四)创新选人用人新机制
  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的前提下,引入市场化、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不断探索解决国家级开发区牌子与镇、村机构设置和干部能力不匹配的矛盾,切实解决经济总量不断增大与编制资源短缺等人少事多的矛盾,达到既解决问题又不增加行政成本,不断提高办事效率的目的。
  八、巩固文明创建成果,增强软实力
  以鄂州市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为契机,全方位推动葛店开发区文明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补齐城市硬件和管理短板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城市道路设施、管网设施、照明设施、无障碍设施、新能源充电桩、公共停车设施和环卫设施建设。
  实施集镇环境提升工程,开展立面整治,拆除违法建设,规范空中管线,推进“楼道革命”,继续开展武鄂交界环境治理,助推葛店开发区提档升级。
  实施城市管理提质工程,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大投入建设“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二)强化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完善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市场化运行体系,深入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生活垃圾分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工程,提升园林绿化养护水平,实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城市绿化景观品质进一步提升。
  稳步增强公共交通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增加投入,确保五年后公交车和出租车保有量翻两番,分别达120台和100台;增加公交线路、优化运行体系,打通城市公共交通内循环,满足企业员工通勤需求;加强武鄂交通对接,实现武鄂公共交通无缝衔接。
  (三)促进市民文明素质大幅提升
  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抓手,全面提升市民素质。实施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好葛店的文明道德典型,讲好葛店的好人故事,打造“文明葛店”。
  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贯彻落实《鄂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推进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上网等主题实践活动,深化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校园、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
  九、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
  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区人民,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全力推进城市化,加快城市化进程
  开发区必须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开发区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开发区。要完成城市化就必须拆迁,没有拆迁,就没有开发区的发展。继续坚持“十三五”时期“大拆大建、大建大变”的建设开发模式,“十四五”期间,只有完成全区建设用地规划内剩余村庄农房拆迁,才能在二O三五年让开发区进入发达城市的行列。为此,必须科学规划,统筹推进拆迁、征地、安置、就业、农民市民化等工作,加快推进老集镇和“城中村”改造,彻底根治“脏乱差”问题,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实现开发区完全意义上的“城市蝶变”。只有通拆迁、征地、安置、就业、培训等工作,才能实现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不断增加被征地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保障性收入,让全体市民共享城市化带来的丰硕成果。
  (二)保障被征地农民充分就业
  充分利用区内企业较多的优势,用好就业政策,保障充分就业,服务开发区发展。通过扩大招商引资,增加就业岗位;加大就业技能培训,提升被征地农民就业能力;通过更加优化的公共就业服务,解决“用工难”“就业难”问题。“十四五”期间,在全区所有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家庭中消灭“零就业家庭”。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对象,提升保障层次,加大保障力度,在实现省级统筹的基础全面对接全国统筹。加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救济等政策的实施,做到无遗漏、全方位、节节高,确保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离村进社区,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四)建立健全社会安全体系
  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必须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安全生产监管,防止重大突发性事件影响人民安居乐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加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确保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人口471户、901人不返贫。加大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的跟踪管理,确保不新增贫困人员。
  十、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加强党对经济社会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切实加强开发区党工委的建设,使党工委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切实贯彻“两个维护”的要求,从制度上保证党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具体来说,要织牢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在中央和国家机关承担起“最初一公里”的职责后,作为地方党委应切实履行好“中间段”的职责,带领和督促基层党组织完成好“最后一公里”的任务,确保党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每项决策部署得到全程无缝落实到开发区各项工作之中。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