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只进一网 线下只进一门——鄂城高效办成一件事扫描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3-01-17 语音:播放

  编者按

  “以前办理施工许可证,需要一周,现在在自助机上填报,3分钟就办好了。”1月10日下午,中电建建筑有限公司业务办理人员何鹏飞在鄂城区政务服务中心,体验了“工程建设审批表单填报系统”的便捷和高效。

  当天,何鹏飞拿到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欣喜不已。

  去年9月,鄂城区启动“项目申报智能填单场景”改革试点。在去年全省营商环境测评中,该项目排名全省第二。

  鄂城区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着力推动网络的互联互通,政务信息资源的汇聚整合,各类数据资源的交换共享,大力实施“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域通办”,让线上随时办“只进一网”、线下就近办“只进一门”。

区行政审批局和区市场监管局向市民颁发首张“跨域通办”营业执照。

  “一事联办”企业办事更便利

  西山街道桂花园巷的一家酒作坊店,生意向好。

  接订单、送货、收货款……老板庞先生忙碌中感慨地说,“在鄂城开食品加工小作坊,是我所经历办理证照最快的一次!”

  庞先生的便利,源于鄂城区“一事联办”,推出情景式服务——我要开食品小作坊。去年,他按照湖北政务服务网“一事联办”专区要求提交申请材料。收到申请后,工作人员立即与现场核查人员取得联系,核查人员前往作坊厂进行现场核查。当天,他顺利领到了营业执照和食品加工小作坊许可证。

  “‘我要开食品加工小作坊’的原办理流程需群众跑动6次,办理时限40个工作日,现有流程最少跑动0次,办理时限15个工作日,且可全程网上办理;原办理材料最多需要14份,现办理材料最多只需10份,办理环节由3个环节减为1个环节。”区市场监管局登记审批与信用监管股负责人介绍。

  在樊口街道周铺村开休闲家庭农场的店主柯进,通过网上“一事联办”专区,申请办理“我要开饭店”,不到3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

  办事难、办事慢、手续繁,困扰办事企业和群众。鄂城区成为全省“我要开饭店”一事联办主题的试点,针对群众眼中的一件事,通过深化“一窗通办、一事联办”改革,多个部门联动,围绕办理环节简化、申报材料压减、办事时间压缩等,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成本,紧贴企业和群众需求,大幅压缩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通过“一事联办”就能直接办理2个证照和1个备案。

  如今,在鄂城区,可实现的“一事联办”事项包括“我要办个体”、“我要办公司”、“我要开餐馆”、“我要开食品加工小作坊”、“我要开物流公司”等方面,极大便利了群众,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

  目前鄂城区在湖北政务服务网上发布事项879项,其中马上办688项、网上办879项,就近办191项,一次办879项。按照“减材料、减流程、减时限、减跑动”要求,大力压减办件时限,879项服务事项全部承诺只跑一次,即办件率达到100%。上年,鄂城区总办件35444件,办事时限缩减达91.57%。

  良好的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新增如泉喷涌。去年,鄂城区新增市场主体近1.5万户。

  跨域通办 像网购一样方便

  家住江边的杨建怀,四处奔忙,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但去年的一次“零跑路”体验让他十分惊喜。

  去年8月10日,杨建怀来到鄂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在市场准入窗口办理好手续后,不到15分钟,就领到了注册地址在黄冈市黄州区珠明山村的营业执照,这也是鄂城区市场监管局颁发的首张“跨域通办”营业执照。

  说起当时的情景,杨建怀不禁感慨,“这流程像网购,太方便了!”

  80岁的黄石籍老人余平安也有同感。去年,他在所居住的花湖经济开发区莲花地社区领到了鄂州市老年卡,凭此证他可在鄂州城区享受免费乘坐公交、就医免等候等老龄优惠政策。“现在办事,真是省心省力。”他称赞道。

  黄石港区与鄂城区地域相邻、人文相亲,在花湖一带交叉定居、就业、就学、就医等情况较多。此前,群众和企业办理社保、医疗、教育等民生事项颇为不便。

  去年,鄂城区与黄石港区两地行政审批局建立“跨域通办”机制,组建工作专班,共同梳理社会保障卡申领、异域就医登记备案和结算、各类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和老年优待证申领等200余项首批“跨城通办”事项,在两地政务大厅分别设置相互授权通办窗口,统一规范办理流程,开启视频会商模式,对异地申请符合条件的事项推行服务事项咨询、收件、审查、送达“一链办理”服务。

  “跨域通办”打通了地区间的梗阻,“通”了服务、“通”了理念,更“通”了人心。

  目前,鄂城区推进武汉都市圈319项事项“跨域通办”,并对接黄石港区政数据梳理出民生高频事项207项,实现同城化办理。同时,通过线上办、大厅帮办代办、自助办等形式共办理236项。

  “办不成事”窗口 专治疑难杂症

  “房子住了6年,终于有证了。”谈起得来不易的不动产权证,80后的严刚脸上绽放笑容。

  今年30多岁的严刚,是燕矶人。2016年,他和妻子拿出打拼的全部积蓄在城区飞鹅新天地小区买了一套房。拿钥匙、搬家后没开心多久,他们就遇到烦心事:不动产权证办不下来。

  “拿不到证,会影响孩子落户上学。”为此,严刚到处打听咨询,希望能早日把证办下来。

  去年12月2日,严刚来到区政务服务中心,发现有“区长(局长)鄂城快办”窗口,便抱着试试的心态,反映“难处”。当天在窗口值班领导、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赵伦泉登记详细情况,并多方沟通协调。一周后,严刚顺利办出了不动产权证。

  为解决群众和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该区还推行“办不成事”窗口。

  市民余女士就是“办不成事”窗口的受益人。去年11月3日,她来区政务中心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不料,在过户时,误将房屋总价金额95万元写成了60万元,导致她新购的房子用公积金贷款金额比预计少了10多万元。情急之下,她只好求助窗口,寻求解决办法。

  坐班局长吴森文了解诉求后,他协调税务、住建、房产等多个部门。当天下午,余女士的问题得到解决。很快,她通过公积金贷款买了新房。

  “办不成事”窗口建立 “受理—告知—协调—督办—回访”闭环工作机制,即在无差别受理群众诉求后,对一般事项,能办即办;对因政策、法律等因素“办不了”的事项,向当事人详细解释消除疑惑;对于“很难办”的复杂问题,联系部门协调解决,并设定回复时限。

  “设立这样一个窗口,能对症下药,为群众提供兜底服务。”鄂城区优化办负责人说,这项创新举措,正成为擦亮鄂城营商环境“金字招牌”的重要一招。

  鄂城区创新全环节审批,加强跨域通办应用,优化全周期服务,8项先行试点改革事项位居全省前列。

  “我们拿出自我革命的精神、刀刃向内的勇气,就是要下真功夫优化营商环境,下大力气打通服务企业、群众的最后一百米。”鄂城区相关负责人说。

  全媒体记者 戴静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