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知识产权局的关心指导下,鄂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大力推动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不断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加快推动“两区一枢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鄂州市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7件,驰名商标7件,商标国际注册20件,有效注册商标量总计8482件。全市专利授权总量1747件,有效发明专利825件,高价值专利282件,PCT新增申请15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71件,全省排名第三。
坚持高位推进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全面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属地责任,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重要内容。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各地各部门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奋力推动我市知识产权、国家安全等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进展。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在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大会后,就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提出工作要求,强调要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绷紧弦、不松劲,将其作为我市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扎实推进鄂州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同时,《关于进一步强化全市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措施(讨论稿)》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正按程序提交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
建立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召集人,市市场监管局承担日常工作,联席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深入研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27家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密切协调,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合力。市法院、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推进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建设的意见》,完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体系。
紧盯关键要素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保障
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分层次组织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专业培训,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五进”系列活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举办2021年鄂州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能力提升培训班、海关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宣讲培训会,分行业对商标优势企业、专利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出口企业、知识产权海外护航工程单位有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全年累计培训400余人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经费保障,2021年全市知识产权保护专项经费达125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50万元,上级转入资金75万元),较2020年相比有较大增长。
突出工作重点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执法检查
市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蓝天”专项行动和打击商标恶意抢注行为专项行动,共办理电子商务专利侵权案件30件,办理商标侵权案13件,罚款金额12.49万元,其中3件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我市查处的伪造“三棵树”注册商标标识案入选湖北省2020年知识产权(商标)行政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全市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云端专项行动”“昆仑行动”,破获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类案件6起,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23人,移送起诉20人,涉案金额230万。鄂州海关开展2021年海关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代号“龙腾行动2021”),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对辖区内企业开展跨部门执法检查,对疑似走私冻品调查2次,挖掘相关线索1条,已移交武昌海关缉私分局。市新闻出版局组织开展“清源”“固边”“净网”“护苗”“秋风”五大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整治涉黄涉非出版传播活动。全市检察机关共处理“扫黄打非”刑事案件2件,刑事处理4人,涉案金额达213.39万元。
推动协同保护
营造知识产权保护良好氛围
健全工作机构。为更好地履行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纠纷调解工作,我市成立中国(湖北)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鄂州分中心和鄂州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14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进一步完善了知识产权多元保护机制。成立鄂州市知识产权公证服务中心,建立公证网络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公证专用通道,及时、高效、快捷地为人民群众办理知识产权保护公证业务。2021年办理发明专利侵权保全证据公证1件、餐饮商标侵权保全证据公证1件、专利转让声明公证1件。
推广“简案快办”。对简案开展电子送达、庭前会议、争点式庭审、要素式判决和当庭宣判,大幅提高简案审判效率,减轻当事人诉讼负担。2021年,全市各级法院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34件,审结225件,结案率96.2%,其中适用“简案快办”机制审理185件,占比86.4%。办理审结的简案中,调解撤诉170件,调撤率85.4%,平均审理天数38天,为法定审限21%,且及时履行率达到100%。
引导社会参与。组织引导律师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市司法局联合市工商联、市律协印发了《关于建立“万所联万会”机制的通知》,推动各律师事务所与市工商联及所属商会开展工作对接,引导服务团律师在省工商联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平台“联企e站”进行注册,为民营企业打击侵权假冒及保护知识产权提供网上普法、在线咨询、远程调解等法律服务。2021年,全市律师共到企业举办法治讲座61场次,帮助企业化解矛盾纠纷29件,为企业提供法律意见书64份,审查合同62份,办理涉及知识产权保护案件17件。
狠抓创造运用
发挥知识产权双创积极作用
完成“三大工程”2019年度项目结题3家、2020年度项目中期评估5家,7家企业申报2022年“三大工程”项目。完成第三、第四、第五批湖北省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项目结题验收28家。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被确定为2021年度湖北省知识产权双创服务基地。鄂州市第一中学申报2021年湖北省知识产权转化引导与发展专项“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项目”。围绕武昌鱼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推进“鄂州武昌鱼”知识产权建设,叫响“鄂州武昌鱼”品牌。2021年市担保公司为我市8家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融资金额3856万元,为知识产权质押担保企业减免保费23.98万元,有效缓解了我市创新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1年企业开展专利转让许可登记9件,合同成交金额410余万元,较2020年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