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部门持续完善相关制度——能动履职 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赋能增势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2-07-21 语音:播放

  市发改委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统筹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与法治建设有机结合,持续完善相关制度,不断健全法治保障,着力提升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以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推进依法诚信建设

  出台一个信用监管制度。2021年,该委率先出台《关于印发<鄂州市全面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为鄂州全面构建新型信用监管机制提供行动指南。

  开发一个信用风险预警系统。将国家下发的146万条市场主体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共享至大数据平台,根据不同风险预警规则向行业主管部门推送风险预警信息。目前,我市已在房地产、医疗保障、金融、交通等14个行业领域建立并应用信用评价机制。同时,在税务、生态环境、医疗保障等12个领域制定分级分类监管措施方案,并根据市场主体的风险等级、信用水平等实施差异化分级分类监管。

  建立一批信用信息主题库。建立法人信用信息库、自然人信用信息库、非企业法人信用信息库,通过数据库分类建立公务员、律师、医师、导游等16类重点职业人群信用档案。同时,建立鄂州市29158家法人综合信用评价库和税务、生态环境、交通等行业信用评价库,为后续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分级分类监管和应用提供有力信息支撑。

  开展一个信用修复改革试点。积极开展行政处罚公示信息“双网融合、同步修复”改革试点,对企业修复申请进行同步受理、同步修复。积极开展信用修复培训和宣传教育。2021年,我市此项改革试点被国务院新闻办网站作为典型宣传报道。今年初,市信用办继续完善信用修复方案,实施修复提醒、一对一指导、压缩初审时限等措施,切实帮助失信企业“谋出路”。

  积极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实行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今年4月,市发改委、市商务局联合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的通知》,正式实行新的负面清单。

  开展隐性壁垒排查。组织各有关职能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市场准入隐性壁垒排查专项行动,全面排查违规设立的准入许可、隐性准入门槛和已制定的以负面清单命名的市场准入类管理措施,收集和识别隐性壁垒线索,并进行甄别。

  提升市场准入审批效能。今年,我市在华容区开展“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试点,在市场主体作出承诺后即可获得行业准营资格。在鄂城区推行“五位一体”的市场主体登记行政确认制,进一步强化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构建更加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管理模式。

  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在市场主体培育、房屋租金和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纾困解难20条措施,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负担。2021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5850户,增速达到20%。

  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

  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无法定依据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及收费一律取消。5月23日,修订编制并对外公布《鄂州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2022版)》,凡未纳入市级清单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不作为市直各部门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或前置条件,申请人无需提供相关中介服务材料。共涉及19家审批部门79个事项,其中由申请人委托(购买)中介机构服务事项65项,较去年减少3项;由审批部门委托(购买)中介机构服务事项14项,较去年增加8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进行清单管理,明确办理时限、工作流程、申报条件、收费标准,并对外公开。制定《鄂州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规范化指引清单(2022版)》,进一步明确规范各行政审批事项名称、收费、办事时限和审查标准,对于复杂的中介服务事项,编制服务指南。

  清理“红顶中介”,切断政府与中介服务利益关联。自2016年起,我市连续3年开展整治清理行动。经过专项整治后,9家中介机构与主管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脱钩和转企改制。2021年,我市第四次开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专项清理整治“回头看”行动。经排查,全市审批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和企业基本完成了人、财、物脱钩。

  加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管理,打破市场隐性壁垒。我市从2021年起创新开设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实行非禁即入,在湖北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注册后,可立即入驻超市,即入即交易。目前,已有90家中介机构在鄂州执业,市发改委牵头建立全市中介机构清单,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红黑”名单管理,每年公布全市中介机构目录和信用信息,为市场主体提供指引和警示。

  通讯员关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