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鄂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倍增行动方案(2013-2017年)的通知

索  引  号: 011217651/2013-24343 文      号: 鄂州政办发〔2013〕69号
发布机构 : 鄂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 2013年12月27日
信息分类 : 鄂州政办发 有效性: 有效
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鄂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倍增行动方案(2013-2017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3年12月7日
                             鄂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倍增行动方案
                                   (2013-2017年)
  全力加快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是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和我市重点产业倍增计划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推进全市工业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我市工业构建绿色、集约、高端的产业体系,为全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强力产业支撑。为进一步加快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抢抓我省“黄金十年”重要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引导作用,以壮大我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为首要任务,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主攻方向,依托葛店国家级开发区,整合产业资源,加速产业集聚,进一步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提升“中国药谷”品牌效应。重点发展高端原料药、医药中间体、新型医药制剂、现代中药、生物技术药物及制品、药用辅料、医疗器械和药包材等产业,实现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产业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52亿元。到2017年,销售收入达到238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到201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达到50.6亿元。到2017年,增加值达到79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
  (二)企业发展目标:培育和引进5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且在全国范围有一定影响力的领军型企业,10家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骨干企业和一批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重点企业。争取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内规上企业数量在2012年48家的基础上,2013-2017年平均每年增加5家,达到73家。
  (三)重点产品目标:培育和发展一批单品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在省内外具有一定优势的医药品牌,争创2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4个以上“省级著名商标”。新产品产值占全市生物医药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成为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重要的创新产品制造基地之一。
  (四)科技创新目标: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企业新产品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达到3%以上,2013年至2017年累计获国家各类药物生产批件30个以上,产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壮大我市原料药、医药中间体产业。依托我市化学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良好的发展基础,改进和提高原料药的生产工艺。推广应用化学原料药领域的微生物大规模发酵及分离纯化、生物合成、晶型制备等新技术,推广应用绿色酶法生产技术、生物活性酶综合生产抗生素和维生素等技术,改进和提高现有原料药的生产工艺。积极推进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对照国际EHS(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实施规范化生产,在壮大产业规模,提高原料药附加值的同时,实现污染集中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
  1、行动目标:到2015年,原料药、医药中间体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4亿元以上。到2017年,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基本实现规范化生产,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5亿元以上。
  2、行动路径:推进企业生产工艺创新和新技术应用,提升原料药规范化生产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优势产品发展,迅速壮大产业规模。大力提高抗肿瘤、抗病毒、心血管疾病、甾体激素、纯植物提取原料药及中间体,琥乙红霉素、铝碳酸镁、硝苯地平、羟喜树碱、丙谷二肽、盐酸格拉司琼、氟马西尼、盐酸米托蒽醌、盐酸依立替康、多烯紫杉醇、奥沙利铂、盐酸普拉克索、甲潢酸法舒地尔、阿托伐他汀钙、左炔诺孕酮、黄体酮、七叶皂苷钠原料药等产品的生产能力。
  3、行动支撑:2013年至2017年,我市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产业计划总投资8亿元。重点依托浩信药业、中有药业、葛店人福、华烁科技、爱民药业等企业实施一批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工艺创新和技改项目。积极组织协调投资1.5亿元的华诺森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医药中间体定制合成和原料药生产项目;投资1.3亿元的爱民药业七叶皂苷钠原料药数字化生产示范线项目和七叶皂纳原料药生产车间升级改造项目;投资0.5亿元的葛店人福甾体激素药物GMP改造项目。
  (二)加快发展我市化学药品制剂产业。积极进行化学药物新产品和新制剂的研发及产业化,大力推广应用在化学制剂领域的缓释、控释、长效、速释、靶向释药、透皮和粘膜给药等新技术,促进化学药拳头产品的二次开发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紧抓近几年国外名药专利保护陆续到期的有利契机,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市场信息、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引进消化和仿制市场潜力大的国外非专利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制剂,抢占国内市场。以实施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改造为契机,充分应用新技术、新装备,进一步提高优势制剂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生产供应保障能力。
  1、行动目标:到2015年,全市化学药品制剂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到2017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其中新剂型占到30%以上。
  2、行动路径:继续推动阿莫西林胶囊、氨苄西林胶囊、头孢拉定胶囊、维生素C片、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胶囊、右旋布洛芬口服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复方左炔诺孕酮、复方醋酸环丙孕酮、复方孕二烯酮、黄体酮胶囊等我市优势制剂产品壮大生产规模。依托现有研发基础和营销渠道,加快发展新型医药制剂,着力对多发性疾病的创新药物,临床用量大、专利保护期到期的国外名药以及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罕见病用药、儿童用药进行研发仿制,加快实现产业化。
  3、行动支撑:2013年至2017年,我市化学药品制剂产业计划总投资10亿元。重点依托科益药业、唯森药业、葛店人福、绿金子药业等企业实施一批技术改造、新研发制剂产业化项目。积极组织协调好投资5亿元的武汉渊源小儿抗菌素项目;投资2亿元的明和药业项目;投资0.7亿元的唯森药业格列齐特缓释片生产线项目。
  (三)全力加速我市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积极开发中成药、中药饮片及植物提取药物,规范中药材基地建设,大力推进重大中药创新成果的系列化开发与产业化。支持对慢性病、老年病及疑难病等具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特色鲜明的中药新药及新剂型的开发和产业化;积极支持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先进制药工艺和制剂技术,对名优中成药进行二次开发。
  1、行动目标:到2015年,全市现代中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8亿元以上。到2017年,全市现代中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以上,各类中药新产品、中药针剂的占比达到30%以上。
  2、行动路径:着力壮大传统中药优势产品规模,加快七叶皂苷钠、龟甲胶、鹿角胶、参麝活络丸、麝香镇痛膏、麝香壮骨膏、麝香舒活搽剂、肝复康丸、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五子衍宗丸、知柏地黄丸、中药心络通等品种的二次开发,提升中药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应用先进提取、纯化、分离技术,改造中药的汤剂、水剂和“膏、丹、丸、散”剂型,加快发展中药片剂、胶囊和针剂。
  3、行动支撑:2013年至2017年,我市现代中药产业计划总投资12亿元。重点依托爱民药业、康源药业、金道药业、绿金子药业、瑞华制药、长久瑞华等企业实施一批技术改造、二次开发产业化项目。积极组织协调好投资2.4亿元的天隆药业项目;投资1.5亿元的名实药业项目;投资1.3亿元的绿金子工业园项目;投资1.2亿元的湖北强康中药饮片生产基地项目;投资0.2亿元的康源外用膏药和口服制剂生产线GMP改造项目;投资0.14亿元的瑞华制药丸剂生产全自动化技改项目。
  (四)加快培育我市生物技术药物及制品产业。大力引进生物疫苗、诊断试剂和生物技术药物生产企业,鼓励市内生物制品企业技改扩规,促进生物技术药物及制品产业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重点支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进传统疫苗生产工艺,从事婴儿和儿童用多联疫苗、流感和新发传染病等疫苗开发和研制以病毒性传染病、性病和肿瘤早期检测试剂为主的诊断试剂研发创新及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并积极鼓励市内氨基酸、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研发生产新产品。
  1、行动目标:到2015年,全市生物技术药物及制品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到2017年,销售收入达到58亿元,争取我市疫苗产品进入国家计划免疫系统。
  2、行动路径:加快全市重点疫苗生产企业、诊断试剂企业和生物制品企业项目建设,突破性发展疫苗、生物诊断试剂产业,扩大氨基酸、花生四烯酸(AR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高端甜味剂、魔芋精粉、葡甘聚糖、鱼蛋白肽等生物制品产业规模。
  3、行动支撑:2013年至2017年,我市生物技术药物及制品产业计划总投资20亿元。重点依托远大弘元、嘉必优生物、华甜科技、强森魔芋、振源生物、华升生物等企业实施一批技术改造、新开发品种产业化项目。积极协调投资5亿元的武汉渊元中南疫苗基地项目;投资5亿元的武汉市人工牛黄制药厂整体搬迁项目;投资3.6亿元的武汉原生原代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人原代细胞资源和信息库项目;投资1.5亿元的湖北肽洋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项目;投资1.1亿元的北京金泰得生物鄂州基地项目;投资1亿元的嘉必优生物微生物油脂微胶囊产业化项目;投资0.5亿元的远大弘元半胱氨酸及衍生物新技术研究及改造项目。
  (五)推动我市药用辅料、药包材、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壮大。充分发挥我市的科研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积极推动新型药用辅料、药包材、医疗器械的开发和产业化,提高药品质量,改善药品性能,保障用药安全,提升工艺装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产能。
  1、行动目标:到2015年,全市药用辅料、药包材、医疗器械产业收入达到15亿元。到2017年,产业收入达到25亿元,药用辅料批件进一步增加。
  2、行动路径:加快药用辅料、药包材、医疗器械产业重点项目建设,积极鼓励企业把握产业发展机遇,发扬特色,大力进行科技创新,研发新产品,站稳行业有利地位。着力扩大聚山梨酯系列、卡波姆系列、纤维素系列药用辅料产品,药用软管、药用复合膜、药用铝箔、无纺布等药包材制造产能。积极引进包括输液器械在内的各类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落户我市。
  3、行动支撑:2013年至2017年,我市药用辅料、药包材、医疗器械产业计划总投资4亿元。重点依托葛店人福药用辅料产业园项目以及胜利软管、吴都药包、鑫吉药包、再越软管、金光软管等药包材企业实施一批技术改造、新开发品种产业化项目。大力实施产业招商,着力引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重点组织协调好投资2亿元的葛店人福药用辅料产业园项目。
  四、工作措施
  (一)内培外引壮大产业规模。积极把握医药行业新版GMP认证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机遇,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依托我市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针对全国生物医药行业百强企业和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创业型企业进行重点招商,以专业服务促进项目落户我市。同时鼓励和支持我市有发展潜力的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通过多种方式做大做强,壮大一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规模。积极引导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企业把握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将产业触角向包括保健食品、药妆、功能性日用品、体检、疾病康复等领域的大健康产业延伸,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壮大产业规模。
  (二)加快葛店生物医药产业园(中国药谷)建设。按照资源共享、龙头带动、企业协同的要求,加快葛店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改善园区交通、购物、入学、用水、用电等软硬件环境,提高产业吸纳与承载能力。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建设”的原则,加强园区规划,引导和推动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形成产品研发、生产、市场营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和具有区域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板块。加快推进技术支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孵化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完善产业集聚发展机制,增强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时效性,提高生物医药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推动中小企业在共性技术研发、专项原辅料配套等方面与龙头企业紧密协作,形成产业分工明晰、资源配置合理、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
  (三)继续加大服务协调力度。积极协助企业产品注册,在市级层面只要符合有关法规,以最快的速度予以审批,并对上报审批的产品,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力争尽快批复投入生产。成立工作专班跟踪服务生物医药企业各项认证活动,帮助企业通过认证。加强对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主要生产要素的运行监控和分析调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积极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市内生物医药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提高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能力和水平。积极鼓励企业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档次和规模,深入开展针对生物医药企业的“产学研”活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提升和发展方式转变。
  (五)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发行股票,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内企业通过打捆方式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企业成功获得实际融资后,由属地财政部门给予适当财政贴息。创新信用方式,积极探索无形资产质押融资形式,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实物担保能力不足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无形资产质押、订单质押、保理业务等方面的融资服务。加快完善市级融资平台和担保体系建设,为有融资需求且担保能力弱的中小生物医药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通过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实行担保财政补助等方式,鼓励现有融资担保体系各类融资担保平台共同参与,引导社会资金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六)积极推进产业“两化融合”。鼓励、支持生物医药企业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加快产品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环节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生物医药企业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降低生产成本。积极推广应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实现生产工艺的计算机控制,全面提升药品质量的检测、控制水平,全面提升企业生产、销售、财务等各项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七)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鄂州市2010-2020年人才发展规划》,积极引进高素质的生物医药创新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政府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服务和沟通,及时解决创新人才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鼓励在我市具备条件的生物医药大型企业和产业园区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励科研机构、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的工程硕士班和研究生培养基地,鼓励我市职业院校加快培养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生物医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优先纳入市中小企业培训服务计划。
  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鄂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倍增行动方案(2013-2017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3年12月7日
  鄂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倍增行动方案
  (2013-2017年)
  全力加快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是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和我市重点产业倍增计划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推进全市工业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我市工业构建绿色、集约、高端的产业体系,为全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强力产业支撑。为进一步加快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抢抓我省“黄金十年”重要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引导作用,以壮大我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为首要任务,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主攻方向,依托葛店国家级开发区,整合产业资源,加速产业集聚,进一步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提升“中国药谷”品牌效应。重点发展高端原料药、医药中间体、新型医药制剂、现代中药、生物技术药物及制品、药用辅料、医疗器械和药包材等产业,实现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产业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52亿元。到2017年,销售收入达到238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到201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达到50.6亿元。到2017年,增加值达到79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
  (二)企业发展目标:培育和引进5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且在全国范围有一定影响力的领军型企业,10家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骨干企业和一批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重点企业。争取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内规上企业数量在2012年48家的基础上,2013-2017年平均每年增加5家,达到73家。
  (三)重点产品目标:培育和发展一批单品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在省内外具有一定优势的医药品牌,争创2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4个以上“省级著名商标”。新产品产值占全市生物医药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成为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重要的创新产品制造基地之一。
  (四)科技创新目标: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企业新产品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达到3%以上,2013年至2017年累计获国家各类药物生产批件30个以上,产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壮大我市原料药、医药中间体产业。依托我市化学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良好的发展基础,改进和提高原料药的生产工艺。推广应用化学原料药领域的微生物大规模发酵及分离纯化、生物合成、晶型制备等新技术,推广应用绿色酶法生产技术、生物活性酶综合生产抗生素和维生素等技术,改进和提高现有原料药的生产工艺。积极推进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对照国际EHS(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实施规范化生产,在壮大产业规模,提高原料药附加值的同时,实现污染集中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
  1、行动目标:到2015年,原料药、医药中间体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4亿元以上。到2017年,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基本实现规范化生产,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5亿元以上。
  2、行动路径:推进企业生产工艺创新和新技术应用,提升原料药规范化生产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优势产品发展,迅速壮大产业规模。大力提高抗肿瘤、抗病毒、心血管疾病、甾体激素、纯植物提取原料药及中间体,琥乙红霉素、铝碳酸镁、硝苯地平、羟喜树碱、丙谷二肽、盐酸格拉司琼、氟马西尼、盐酸米托蒽醌、盐酸依立替康、多烯紫杉醇、奥沙利铂、盐酸普拉克索、甲潢酸法舒地尔、阿托伐他汀钙、左炔诺孕酮、黄体酮、七叶皂苷钠原料药等产品的生产能力。
  3、行动支撑:2013年至2017年,我市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产业计划总投资8亿元。重点依托浩信药业、中有药业、葛店人福、华烁科技、爱民药业等企业实施一批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工艺创新和技改项目。积极组织协调投资1.5亿元的华诺森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医药中间体定制合成和原料药生产项目;投资1.3亿元的爱民药业七叶皂苷钠原料药数字化生产示范线项目和七叶皂纳原料药生产车间升级改造项目;投资0.5亿元的葛店人福甾体激素药物GMP改造项目。
  (二)加快发展我市化学药品制剂产业。积极进行化学药物新产品和新制剂的研发及产业化,大力推广应用在化学制剂领域的缓释、控释、长效、速释、靶向释药、透皮和粘膜给药等新技术,促进化学药拳头产品的二次开发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紧抓近几年国外名药专利保护陆续到期的有利契机,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市场信息、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引进消化和仿制市场潜力大的国外非专利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制剂,抢占国内市场。以实施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改造为契机,充分应用新技术、新装备,进一步提高优势制剂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生产供应保障能力。
  1、行动目标:到2015年,全市化学药品制剂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到2017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其中新剂型占到30%以上。
  2、行动路径:继续推动阿莫西林胶囊、氨苄西林胶囊、头孢拉定胶囊、维生素C片、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胶囊、右旋布洛芬口服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复方左炔诺孕酮、复方醋酸环丙孕酮、复方孕二烯酮、黄体酮胶囊等我市优势制剂产品壮大生产规模。依托现有研发基础和营销渠道,加快发展新型医药制剂,着力对多发性疾病的创新药物,临床用量大、专利保护期到期的国外名药以及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罕见病用药、儿童用药进行研发仿制,加快实现产业化。
  3、行动支撑:2013年至2017年,我市化学药品制剂产业计划总投资10亿元。重点依托科益药业、唯森药业、葛店人福、绿金子药业等企业实施一批技术改造、新研发制剂产业化项目。积极组织协调好投资5亿元的武汉渊源小儿抗菌素项目;投资2亿元的明和药业项目;投资0.7亿元的唯森药业格列齐特缓释片生产线项目。
  (三)全力加速我市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积极开发中成药、中药饮片及植物提取药物,规范中药材基地建设,大力推进重大中药创新成果的系列化开发与产业化。支持对慢性病、老年病及疑难病等具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特色鲜明的中药新药及新剂型的开发和产业化;积极支持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先进制药工艺和制剂技术,对名优中成药进行二次开发。
  1、行动目标:到2015年,全市现代中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8亿元以上。到2017年,全市现代中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以上,各类中药新产品、中药针剂的占比达到30%以上。
  2、行动路径:着力壮大传统中药优势产品规模,加快七叶皂苷钠、龟甲胶、鹿角胶、参麝活络丸、麝香镇痛膏、麝香壮骨膏、麝香舒活搽剂、肝复康丸、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五子衍宗丸、知柏地黄丸、中药心络通等品种的二次开发,提升中药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应用先进提取、纯化、分离技术,改造中药的汤剂、水剂和“膏、丹、丸、散”剂型,加快发展中药片剂、胶囊和针剂。
  3、行动支撑:2013年至2017年,我市现代中药产业计划总投资12亿元。重点依托爱民药业、康源药业、金道药业、绿金子药业、瑞华制药、长久瑞华等企业实施一批技术改造、二次开发产业化项目。积极组织协调好投资2.4亿元的天隆药业项目;投资1.5亿元的名实药业项目;投资1.3亿元的绿金子工业园项目;投资1.2亿元的湖北强康中药饮片生产基地项目;投资0.2亿元的康源外用膏药和口服制剂生产线GMP改造项目;投资0.14亿元的瑞华制药丸剂生产全自动化技改项目。
  (四)加快培育我市生物技术药物及制品产业。大力引进生物疫苗、诊断试剂和生物技术药物生产企业,鼓励市内生物制品企业技改扩规,促进生物技术药物及制品产业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重点支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进传统疫苗生产工艺,从事婴儿和儿童用多联疫苗、流感和新发传染病等疫苗开发和研制以病毒性传染病、性病和肿瘤早期检测试剂为主的诊断试剂研发创新及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并积极鼓励市内氨基酸、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研发生产新产品。
  1、行动目标:到2015年,全市生物技术药物及制品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到2017年,销售收入达到58亿元,争取我市疫苗产品进入国家计划免疫系统。
  2、行动路径:加快全市重点疫苗生产企业、诊断试剂企业和生物制品企业项目建设,突破性发展疫苗、生物诊断试剂产业,扩大氨基酸、花生四烯酸(AR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高端甜味剂、魔芋精粉、葡甘聚糖、鱼蛋白肽等生物制品产业规模。
  3、行动支撑:2013年至2017年,我市生物技术药物及制品产业计划总投资20亿元。重点依托远大弘元、嘉必优生物、华甜科技、强森魔芋、振源生物、华升生物等企业实施一批技术改造、新开发品种产业化项目。积极协调投资5亿元的武汉渊元中南疫苗基地项目;投资5亿元的武汉市人工牛黄制药厂整体搬迁项目;投资3.6亿元的武汉原生原代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人原代细胞资源和信息库项目;投资1.5亿元的湖北肽洋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项目;投资1.1亿元的北京金泰得生物鄂州基地项目;投资1亿元的嘉必优生物微生物油脂微胶囊产业化项目;投资0.5亿元的远大弘元半胱氨酸及衍生物新技术研究及改造项目。
  (五)推动我市药用辅料、药包材、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壮大。充分发挥我市的科研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积极推动新型药用辅料、药包材、医疗器械的开发和产业化,提高药品质量,改善药品性能,保障用药安全,提升工艺装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产能。
  1、行动目标:到2015年,全市药用辅料、药包材、医疗器械产业收入达到15亿元。到2017年,产业收入达到25亿元,药用辅料批件进一步增加。
  2、行动路径:加快药用辅料、药包材、医疗器械产业重点项目建设,积极鼓励企业把握产业发展机遇,发扬特色,大力进行科技创新,研发新产品,站稳行业有利地位。着力扩大聚山梨酯系列、卡波姆系列、纤维素系列药用辅料产品,药用软管、药用复合膜、药用铝箔、无纺布等药包材制造产能。积极引进包括输液器械在内的各类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落户我市。
  3、行动支撑:2013年至2017年,我市药用辅料、药包材、医疗器械产业计划总投资4亿元。重点依托葛店人福药用辅料产业园项目以及胜利软管、吴都药包、鑫吉药包、再越软管、金光软管等药包材企业实施一批技术改造、新开发品种产业化项目。大力实施产业招商,着力引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重点组织协调好投资2亿元的葛店人福药用辅料产业园项目。
  四、工作措施
  (一)内培外引壮大产业规模。积极把握医药行业新版GMP认证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机遇,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依托我市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针对全国生物医药行业百强企业和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创业型企业进行重点招商,以专业服务促进项目落户我市。同时鼓励和支持我市有发展潜力的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通过多种方式做大做强,壮大一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规模。积极引导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企业把握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将产业触角向包括保健食品、药妆、功能性日用品、体检、疾病康复等领域的大健康产业延伸,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壮大产业规模。
  (二)加快葛店生物医药产业园(中国药谷)建设。按照资源共享、龙头带动、企业协同的要求,加快葛店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改善园区交通、购物、入学、用水、用电等软硬件环境,提高产业吸纳与承载能力。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建设”的原则,加强园区规划,引导和推动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形成产品研发、生产、市场营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和具有区域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板块。加快推进技术支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孵化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完善产业集聚发展机制,增强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时效性,提高生物医药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推动中小企业在共性技术研发、专项原辅料配套等方面与龙头企业紧密协作,形成产业分工明晰、资源配置合理、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
  (三)继续加大服务协调力度。积极协助企业产品注册,在市级层面只要符合有关法规,以最快的速度予以审批,并对上报审批的产品,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力争尽快批复投入生产。成立工作专班跟踪服务生物医药企业各项认证活动,帮助企业通过认证。加强对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主要生产要素的运行监控和分析调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积极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市内生物医药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提高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能力和水平。积极鼓励企业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档次和规模,深入开展针对生物医药企业的“产学研”活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提升和发展方式转变。
  (五)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发行股票,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内企业通过打捆方式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企业成功获得实际融资后,由属地财政部门给予适当财政贴息。创新信用方式,积极探索无形资产质押融资形式,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实物担保能力不足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无形资产质押、订单质押、保理业务等方面的融资服务。加快完善市级融资平台和担保体系建设,为有融资需求且担保能力弱的中小生物医药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通过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实行担保财政补助等方式,鼓励现有融资担保体系各类融资担保平台共同参与,引导社会资金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六)积极推进产业“两化融合”。鼓励、支持生物医药企业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加快产品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环节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生物医药企业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降低生产成本。积极推广应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实现生产工艺的计算机控制,全面提升药品质量的检测、控制水平,全面提升企业生产、销售、财务等各项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七)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鄂州市2010-2020年人才发展规划》,积极引进高素质的生物医药创新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政府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服务和沟通,及时解决创新人才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鼓励在我市具备条件的生物医药大型企业和产业园区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励科研机构、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的工程硕士班和研究生培养基地,鼓励我市职业院校加快培养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生物医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优先纳入市中小企业培训服务计划。
  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鄂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倍增行动方案(2013-2017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3年12月7日
  鄂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倍增行动方案
  (2013-2017年)
  全力加快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是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和我市重点产业倍增计划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推进全市工业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我市工业构建绿色、集约、高端的产业体系,为全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强力产业支撑。为进一步加快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抢抓我省“黄金十年”重要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引导作用,以壮大我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为首要任务,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主攻方向,依托葛店国家级开发区,整合产业资源,加速产业集聚,进一步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提升“中国药谷”品牌效应。重点发展高端原料药、医药中间体、新型医药制剂、现代中药、生物技术药物及制品、药用辅料、医疗器械和药包材等产业,实现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产业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52亿元。到2017年,销售收入达到238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到201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达到50.6亿元。到2017年,增加值达到79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
  (二)企业发展目标:培育和引进5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且在全国范围有一定影响力的领军型企业,10家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骨干企业和一批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重点企业。争取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内规上企业数量在2012年48家的基础上,2013-2017年平均每年增加5家,达到73家。
  (三)重点产品目标:培育和发展一批单品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在省内外具有一定优势的医药品牌,争创2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4个以上“省级著名商标”。新产品产值占全市生物医药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成为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重要的创新产品制造基地之一。
  (四)科技创新目标: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企业新产品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达到3%以上,2013年至2017年累计获国家各类药物生产批件30个以上,产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壮大我市原料药、医药中间体产业。依托我市化学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良好的发展基础,改进和提高原料药的生产工艺。推广应用化学原料药领域的微生物大规模发酵及分离纯化、生物合成、晶型制备等新技术,推广应用绿色酶法生产技术、生物活性酶综合生产抗生素和维生素等技术,改进和提高现有原料药的生产工艺。积极推进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对照国际EHS(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实施规范化生产,在壮大产业规模,提高原料药附加值的同时,实现污染集中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
  1、行动目标:到2015年,原料药、医药中间体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4亿元以上。到2017年,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基本实现规范化生产,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5亿元以上。
  2、行动路径:推进企业生产工艺创新和新技术应用,提升原料药规范化生产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优势产品发展,迅速壮大产业规模。大力提高抗肿瘤、抗病毒、心血管疾病、甾体激素、纯植物提取原料药及中间体,琥乙红霉素、铝碳酸镁、硝苯地平、羟喜树碱、丙谷二肽、盐酸格拉司琼、氟马西尼、盐酸米托蒽醌、盐酸依立替康、多烯紫杉醇、奥沙利铂、盐酸普拉克索、甲潢酸法舒地尔、阿托伐他汀钙、左炔诺孕酮、黄体酮、七叶皂苷钠原料药等产品的生产能力。
  3、行动支撑:2013年至2017年,我市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产业计划总投资8亿元。重点依托浩信药业、中有药业、葛店人福、华烁科技、爱民药业等企业实施一批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工艺创新和技改项目。积极组织协调投资1.5亿元的华诺森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医药中间体定制合成和原料药生产项目;投资1.3亿元的爱民药业七叶皂苷钠原料药数字化生产示范线项目和七叶皂纳原料药生产车间升级改造项目;投资0.5亿元的葛店人福甾体激素药物GMP改造项目。
  (二)加快发展我市化学药品制剂产业。积极进行化学药物新产品和新制剂的研发及产业化,大力推广应用在化学制剂领域的缓释、控释、长效、速释、靶向释药、透皮和粘膜给药等新技术,促进化学药拳头产品的二次开发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紧抓近几年国外名药专利保护陆续到期的有利契机,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市场信息、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引进消化和仿制市场潜力大的国外非专利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制剂,抢占国内市场。以实施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改造为契机,充分应用新技术、新装备,进一步提高优势制剂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生产供应保障能力。
  1、行动目标:到2015年,全市化学药品制剂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到2017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其中新剂型占到30%以上。
  2、行动路径:继续推动阿莫西林胶囊、氨苄西林胶囊、头孢拉定胶囊、维生素C片、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胶囊、右旋布洛芬口服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复方左炔诺孕酮、复方醋酸环丙孕酮、复方孕二烯酮、黄体酮胶囊等我市优势制剂产品壮大生产规模。依托现有研发基础和营销渠道,加快发展新型医药制剂,着力对多发性疾病的创新药物,临床用量大、专利保护期到期的国外名药以及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罕见病用药、儿童用药进行研发仿制,加快实现产业化。
  3、行动支撑:2013年至2017年,我市化学药品制剂产业计划总投资10亿元。重点依托科益药业、唯森药业、葛店人福、绿金子药业等企业实施一批技术改造、新研发制剂产业化项目。积极组织协调好投资5亿元的武汉渊源小儿抗菌素项目;投资2亿元的明和药业项目;投资0.7亿元的唯森药业格列齐特缓释片生产线项目。
  (三)全力加速我市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积极开发中成药、中药饮片及植物提取药物,规范中药材基地建设,大力推进重大中药创新成果的系列化开发与产业化。支持对慢性病、老年病及疑难病等具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特色鲜明的中药新药及新剂型的开发和产业化;积极支持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先进制药工艺和制剂技术,对名优中成药进行二次开发。
  1、行动目标:到2015年,全市现代中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8亿元以上。到2017年,全市现代中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以上,各类中药新产品、中药针剂的占比达到30%以上。
  2、行动路径:着力壮大传统中药优势产品规模,加快七叶皂苷钠、龟甲胶、鹿角胶、参麝活络丸、麝香镇痛膏、麝香壮骨膏、麝香舒活搽剂、肝复康丸、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五子衍宗丸、知柏地黄丸、中药心络通等品种的二次开发,提升中药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应用先进提取、纯化、分离技术,改造中药的汤剂、水剂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