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鄂州市装备制造业倍增行动方案(2013-2017年)的通知

索  引  号: 011217651/2014-27668 文      号: 鄂州政办发〔2013〕70号
发布机构 : 鄂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 2014年01月13日
信息分类 : 鄂州政办发 有效性: 有效
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鄂州市装备制造业倍增行动方案(2013-2017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3年12月7日
                                   鄂州市装备制造业倍增行动方案
                                              (2013-2017年)
  装备制造业是我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既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为加快推进我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据《鄂州市重点产业倍增计划》,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行动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战略部署,以“五大工程”为抓手,以构建绿色、集约、高端的产业体系为目标,加快发展光机电一体化设备、数控设备、激光装备等高端装备产品,推动重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着力培育新兴产业装备和再制造产业,加快建筑材料专用机械制造、塑料加工专用设备制造、泵及真空设备制造、农副食品加工专用设备制造等专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夯实精密模具、轴承、紧固件、齿轮、液压件、密封件通用机械零部件加工等产品产业化基础,大力开发钢结构件、船板等产品,延伸钢铁产业链,努力实现由“加工基地”向“制造基地”的转变,把我市建设成为核心竞争力强、在中部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一)规模效益迈上新台阶。到 2015 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0亿元,年均递增 20.5%;工业增加值92亿元,年均递增19%。到 2017 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420亿元,是2012年的2.54倍,年均递增20.5%;工业增加值130亿元,年均递增 19%。利税、利润等指标同步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占比逐步上升。
  (二)产业结构明显提升。传统优势装备制造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现代装备制造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到2015年,形成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2家;到2017年,形成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5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初步形成集群态势,重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专业化协作配套能力进一步增强,集群规模和竞争力明显上升。
  (三)产业布局更加优化。按照“一集群、多板块”的产业支撑格局,优化装备制造业布局。以做大做强做优鄂州开发区为主体的重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为基础,着力开发葛店开发区激光装备产业板块和红莲湖数控装备板块,发展壮大模具产业板块、泵类产品铸造产业板块、金属结构制造产业板块等,努力打造在全省有地位、在华中地区有影响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四)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引进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建和提升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着力提升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
  (五)发展基础更加扎实。经济效益综合指标高于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信息技术在骨干企业中得到普遍应用,重点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产业配套能力进一步增强,装备智能化、生产柔性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绿色制造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到2017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降低 16%,污染物排放降低 20%。
  二、主要任务
  按照湖北省先进装备制造业2013-2017 年发展战略构想和目标取向,根据我市《重点产业倍增计划》,立足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自主化、产品品牌化和产业多元化。重点实施“四大行动”,即:重型装备制造业“集群行动”,专用设备制造和通用机械零部件产业“提升行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引领行动”,新兴产业装备制造和再制造业“培育行动”。
  (一)实施重型装备制造业“集群行动”
  围绕重型机械制造产业链,大力提升产业集群的产业层次和优势,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区域优势强的龙头企业,不断拉长、做精、加粗产业链,增强产业配套协作能力,实现资源的最佳组合,扩大集群效应。
  1、行动目标。以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为目标,着力培育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努力实现市场主体的“量级”跨越,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到2015年,重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销售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到2017年,销售规模达到150亿元以上。
  2、行动路径。以龙头企业整合集群产业链,加大技术改造和开放引进力度,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一是推进重点产品的产业链整合延伸、配套分工和价值提升,构建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体系。鼓励中小配套企业做专做精。发挥集聚优势,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鼓励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形成包括矿山、冶金、建材、水电、环保等机械设备制造在内的门类齐全的重型机械制造产业链。二是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带动集群发展。引导龙头企业与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合作,吸收国际先进装备和技术,形成集群的核心主体。重点发展以鄂重重型机械为龙头的锻压机械,以大禹重工为龙头的水利机械,以咏鑫铸造为龙头的重型机床,以恒基矿机为龙头的矿山机械,以光达环保、百富环保为龙头的环保机械,以顺合机械、海泽机械为龙头的(新能源)大型风电设备等10个类别的重型装备制造产业。三是扩大先进技术应用领域,提升竞争力。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和质量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与传统重型装备制造技术相融合,带动重型装备制造研发设计方法创新、制造工艺创新、管理控制模式创新、技术协作路径创新。实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和资源管理信息化,生产流程控制智能化,制造加工集成数控化,咨询维修服务网络化,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3、行动支撑。现阶段计划实施技改和新建项目13个,总投资21亿元。其中:
  长动铸锻公司搬迁改造项目,总投资5亿元。占地530亩,以汽轮机辅机和铸件(辅机、压力容器、结构件、铸钢件)制造为主,建设内容包括金属结构厂、铸造专业厂。项目建成后,年产结构件2万吨,铸钢件1万吨。
  创联掘进机械项目,总投资1.5亿元。新建煤炭机械掘进机生产线2条。
  武汉华翰液压设备项目,总投资1.5亿元。新建生产厂房及办公用房、宿舍等8000平方米,添置各类数控加工设备、组装设备、检测设备等102台,生产制造液压设备,同时进行液压设备修复。
  鄂重重型大型液压无级水平下调三辊卷板机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新建厂房3000平米,添置数控龙门镗铣床、数控卧式镗床、数控加工机床及行车等设备20台套,形成年产50台套大型(80MM及以上厚度)液压无级水平下调式三辊卷板机生产线一条。
  华阳重工立体车库钢构建设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购置先进数控设备12台套,研发投入300余万元,设计生产钢构立体车库。
  (二)实施专用设备制造和通用机械零部件产业“提升行动”
  加大技术和项目的引进力度,积极探索产需合作新模式,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品牌创新,突破一批基础制造工艺关键技术,推动精密模具、轴承、紧固件、齿轮、液压件、密封件及其它通用机械零部件加工产品升级换代和产品系列化发展。引导船舶制造、金属结构制造、黑色金属铸造、建筑材料生产专用机械制造、塑料加工专用设备制造、泵及真空设备制造、农副食品加工专用设备制造、金属船舶制造、金属压力容器制造等专用设备制造业,着力推进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专业化技术水平和产品集成能力。
  1、行动目标。到2015年,专用设备制造和通用机械零部件产业销售规模达到90亿元以上。到2017年,专用设备制造和通用机械零部件产业销售规模分别达到60亿元以上,合计达到120亿元以上。各专用设备制造业装备集成化、智能化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通用机械零部件产业技术和质量水平跨入全省先进行列。
  2、行动路径。以关键工艺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提升,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的新突破。一是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围绕设计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系统集成化、管理信息化、经营网络化,扶持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E/CAPP/CAM 和数字仿真等公共设计制造服务平台及工具库建设,选择一批专业装备,融入嵌入式技术、传感技术、软件技术等,加快技术改造,实现信息技术与机械技术深度融合,提高专业装备制造智能化水平。二是积极探索产需合作新模式。鼓励通用机械零部件企业与主机企业形成有效的供应链,打造产需对接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密切合作,建立基于利益共赢的新机制;引进有实力、有积极性的主机制造厂参与发展其所急需的基础零部件和基础材料,并逐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三是突破一批通用机械零部件制造关键技术。大力提升基础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加强基础工艺过程控制。围绕精密模具、轴承、紧固件、齿轮、液压件、密封件等产品,突破一批工艺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产业化技术,进一步提高机械基础件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四是打造一批行业标杆。选择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带动作用强的关键基础零部件,争取掌握核心技术,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打造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关键产品、工艺和知名品牌,在实现局部领域突破和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带动通用机械零部件产业的全面繁荣。
  3、行动支撑。现阶段计划实施技改和新建项目17个,总投资23亿元。其中:
  杨叶模具工业园项目,总投资5亿元。规划用地3000亩,一期用地29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鸿泰科技铝合金精密铸件生产项目,总投资3亿元。规划用地200亩,主要生产汽车、电梯铝镁合金压模及奔驰汽车配套产品。
  武汉可达机械精密模具项目,总投资1.2亿元。新建生产厂房及办公用房、宿舍等7000平方米,添置生产设备18台,主要生产制造精密模具。
  武汉天赢食品机械项目,总投资1亿元。新建生产厂房及办公用房、宿舍等6000平方米,主要生产食品机械。
  湖北长信五金项目,总投资1亿元。新建厂房和办公楼6000平方米,添置生产设备15台,主要生产制造各种精密五金制品2万件/年。
  长江容器机械厂化工医药压力容器三期技术改造,总投资5000万元。新增土地73亩,建设五连跨车间1.6万平方米,新增机械设备120台/套。项目达产后年产化工类压力容器500台/套,医药类压力容器400台/套,冶金类压力容器300台/套。
  (三)实施高端装备制造业“引领行动”
  以华工科技、团结激光等骨干企业为依托,突破性发展光机电一体化设备、数控设备、激光装备等,发挥高端装备制造业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作用,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产业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
  1、行动目标。到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规模达到50亿元以上。到2017年,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以上,光机电一体化设备、数控设备、激光装备等分别形成15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
  2、行动路径。依托武汉高校的科研优势,加大技术和项目引进力度,强化产业基地和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化进程。一是实施核心技术创新发展工程。力争在自动化控制、光电技术、激光加工、数控系统、数字化设计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突破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快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全力打造以华工数控为龙头,以红莲湖华中数控数字化装备园为依托的数控技术板块;以团结激光、鸿镭激光为带动的激光装备板块。三是组织实施好国家和省级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对接国家产业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重大专项,组织实施高端装备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计划,重点支持制造业高端化、重大产业链产业配套等重点项目。四是推进重大平台建设。依托武汉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提升关键技术研发水平,新建一批重点实验室、质检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新建一批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3、行动支撑。现阶段计划实施技改和新建项目11个,总投资24亿元。其中:
  武汉鸿镭激光设备生产项目,总投资2亿元。项目规划用地100亩,主要从事气体和固体激光器、激光加工设备、激光微加工系统的开发、生产及销售。
  华中数控数字化装备园项目,总投资2亿元。占地230亩,建设数字装备组装中心、数控技术发展中心、机器人产业化示范中心及光电子产品生产中心。
  香港永鑫高端设备制造项目,总投资1.5亿元。新建生产厂房及办公用房、宿舍等8000平方米,新上生产线5条,主要生产高端机械设备。
  团结点金激光再制造技术及表面热处理工艺研发与设备产业化项目,总投资5600万元。建设生产车间2000平米,购置各类生产及辅助设备30台套,研制及生产5000-10000W级激光器及大型五轴四联动飞行光路数控加工机床,形成年产激光制造与再制造设备20台套能力。
  武汉法利普纳泽切割系统有限公司平板异型坡口数控等离子切割机项目,总投资2600万元。通过添置设备10台套,运用公司自行设计的一种新型切割机,使用两把等离子隔枪同时切割两个切面,原有的Y型坡口可一次切割完成,等离子切割时间缩短45%,定位及校平时间缩短40%,节省人工50%。
  (四)实施新兴产业装备制造和再制造业“培育行动”
  以轨道交通设备、资源综合利用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装备产业等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为重点,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提高装备制造业循环综合利用水平,促进“两型”发展。
  1、行动目标。到2015年,新兴产业装备制造和再制造业销售规模达到40亿元以上。到2017年,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以上。轨道交通设备、资源综合利用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装备产业和再制造产业初步形成产业规模,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5亿元以上。
  2、行动路径。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示范工程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产业招商和项目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一是培育市场主体。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创新主体的建设与协作,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发展一批重点产品。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二是推动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依托武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努力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链条,推动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相关市场开放机制,深化民间投资准入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环境。鼓励开发区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细分领域,规划发展专业园区,打造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强人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对接,不断完善股权激励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支持创业、鼓励创新。四是建设示范工程。选择处于产业化初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企业,组织实施应用示范工程,引导新兴产业装备制造和再制造业加快发展。
  3、行动支撑。现阶段计划实施技改和新建项目11个,总投资7.9亿元。其中:
  时代奥通铁路基础配件项目,总投资3.6亿元。主要建设专供高铁刹车片等机车配件线,占地面积88亩,总建筑面积61000平方米,建设6条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年产铁路配件22.6万套。预计总产值将达5亿元以上,上缴税收2000万元以上。
  湖北特赛普膜分离工程有限公司年产200台套纳滤膜污水处理设备生产线扩建项目,总投资8300万元。新征土地35亩,扩建生产车间8000平米,配套建设仓库、研发中心及综合楼等设施4000平米,购置各类设备80台套,形成纳滤膜污水处理设备生产线2条及膜组件检测线1条。
  湖北西迈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新型节能变压器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新增土地56亩,新建厂房1400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7000平方米。仓库6500平方米。年产节能变压器2800台。
  湖北高远动力设备技术有限公司换热器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预计项目改造完成后,实现年生产能力达200台套以上的生产规模,年产值达到8000万元以上,成为华中地区知名的换热器生产企业。
  鄂州中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大型通风系统系列消声器产品生产线扩建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根据环保市场的需求,与武汉等地大型钢铁设计院合作,研制开发大型通风系统系列消声器。项目建设内容为:主厂房,辅助厂房的建设,成套设备的外购,自制设备的制作安装。项目完成后,年生产消声器8000立方米,销售收入5000万元,利税300余万元。
  武汉启科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再制造旧件检测评估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拟建立再制造旧件检测评估技术开发系统,机床再制造与综合提升技术产业化工程。
  三、工作措施
  加快产业招商和项目建设,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扩大总量规模;加快技术改造,推进“两化融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攻方向,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强产业基地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一)建立联合推进机制。成立鄂州市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行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任副组长,市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局及各区和开发区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本行动方案的推进工作。
  (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技术改造,提高装备制造业素质。紧紧围绕提高规模、开发品种、提升质量、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安全生产、两化融合等方面,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传统优势装备制造企业进行改造提升,提高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实施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载体,依托特色优势产业,鼓励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加强配套产业发展;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对聚集,形成区域式产业相对集中的发展格局。
  (三)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提高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能力和水平。加速重型装备、高技术装备及高新技术产业所需装备自主化。加快共性技术研发和公共平台建设。选择集成度高、综合性强、产业渗透和辐射作用显著,对全市装备制造业结构升级具有支撑作用的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形成一批从事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检测的公共平台。推进品牌创新战略。围绕品牌定位、品牌架构、品牌推广、品牌识别、品牌延伸、品牌资产等重要环节,全面开展装备产品的品牌建设工作。鼓励装备制造企业争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积极进行商标国际注册,扩大自主品牌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占有率。
  (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强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的推广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过程控制、企业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普遍应用。着力推进产品研发、设计的信息化,促进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推进装备产品设计制造数字化、制造过程智能化、管理网络化。推进生产装备与过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提高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推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促进企业资源优化和管理水平提升。推进产品流通信息化,扩大企业电子商务应用。
  (五)推进开放引进战略。突出资源和产业优势,积极承接国际和东部产业、资本转移,加快武汉城市圈产业融合步伐,强力推进亿元项目招商引资工程,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重点突出高端装备制造、新兴产业装备和再制造产业,加强产业招商。以支撑作用明显、产业链整合能力强、带动效应好的优势企业和优势项目为载体,以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聚集为目标,推进集群招商。实行重点项目建设月报台帐制度,对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加大调度和服务力度。继续推行重大项目市级领导挂点服务工作制度,促进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加快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
  (六)推进市场主体培育。加快企业战略性重组,培育领军企业。引导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大力培育一批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主业优势明显、具有较强投融资和产业链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加快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小企业成长。指导和扶持一批成长性较好的规模以下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等手段,扩大规模,跨入规模企业行列。加强扶持力度,推进全民创业。进一步加大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把民间资本的内在活力与政策资源的外在推力结合起来,推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
  (七)推进发展环境优化。加强政策支持。把握好国家产业的政策导向,争取国家、省重大专项和政策支持。市级层面上,在财税、土地、信贷融资、人才、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扶持。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建立服务快速反应机制。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打造公开、公平、高效、快捷的企业服务平台,加强政府和企业的互动,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强化要素协调保障机制。加强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的保障工作,提高要素保障能力,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完善融资服务机制。继续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缓解融资困难。支持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工作,扩宽融资渠道。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