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共创 主体支撑 环境营造——全市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一解码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2-08-10 语音:播放

  日前,上半年全省市州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新鲜出炉:鄂州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5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居全省第一。

  这一份亮丽的成绩单,折射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高歌猛进。市科技局负责人说,成绩诠释了全市上下高质量推进科技平台建设、高水平培育创新主体、高效能营造科创环境的生动实践。

  科技同兴夯基垒台

  浑浊的污水流经一个环保装置,就能变成洁净的清水——这个曾经躺在实验室的装置,如今已应用在陕煤集团的工地上。

  这套环保装置出自湖北迪洁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核心技术来自武汉徐慢教授团队,并以技术入股参建。

  研发在武汉,转化在鄂州。湖北迪洁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市推进武鄂同城、科技同兴的一个生动缩影。

  像迪洁膜公司这样武鄂联动培育的,还有拓材科技、万度光能、深紫科技等一批从武汉高校实验室走出来的科技型企业。

  科技同兴为科创企业夯基垒台。

  去年,通过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等平台,我市面向全国特别是武汉科研院所公开发布科技项目榜单,诚邀符合条件的优势科研团队踊跃揭榜。

  “我市发布‘揭榜制’科技项目,主要目的是将制约全市重点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予以收集和张榜公告,借助全国人才、技术、智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强市建设。”市科技局负责人说,项目涉及我市重点发展的“光芯屏端网”、大健康、新材料、先进制造等4个产业领域、6个科技前沿领域。

  平台就是生产力,科创平台则是高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今年,我市收集市级揭榜项目技术需求12项、省级揭榜项目技术需求6项。主动对接武汉市科技局,互派人员挂职锻炼,联合举办科技金融路演、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引进武汉高校“科技副总”、创新团队来鄂州开展科技服务,累计解决难题20余个,转化科技成果30余项。

  平台共建,有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做大长高”。

  葛店人福药用辅料、康源药业等企业引进武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14项,合同金额1959.2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2%和79%。鄂城区与武汉激光之家共建青天湖“小光谷”光电产业园,葛店开发区、临空经济区与武汉东湖高新区共建光电子信息和大健康产业园,临空经济区与中关村智酷构建“智能制造、光电子及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一批特色科技园区正加速形成。

  围绕东湖科学城、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我市加速推进武鄂科技同兴,科创平台逐渐“加高培厚”。

  与武大、华科大、中科院等高校院所深化合作,共建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转化平台。

  目前,全市在研项目77个,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获得中央、省级资金支持项目25个。全市现有省级研发机构28家、市级创新平台68家。

  “老牌”“新秀”闪亮登场

  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供不应求。近期,湖北容百锂电材料有限公司有些应接不暇。

  上半年,随着公司五期项目竣工投产,容百锂电年产能将达12万吨,实现指数级增长。

  湖北容百锂电主打产品为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是国内首家实现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大规模量产的高新技术企业,连续多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208%,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均销售收入达200亿元。

  这仅仅是我市“老牌”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代表。

  湖北枫树线业公司作为缝纫及特种纱线行业的持续领跑者,是行业品种最齐全、系列最丰富、档次最高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内首家绿色再生产品生产厂家和行业标准第一起草单位。

  “上半年完成产值2.3亿元,出口创汇273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47%。”公司企划部负责人倪志超介绍,7月中旬,瞄准绿色再生特种缝纫线的2#智能数字化车间顺利投产。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出口创汇5500万美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销售占比40%,占总利润的65%以上。

  “老牌”企业有力支撑,“新秀”企业生机勃发。“老少”闪亮登场,推动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

  在武汉爱邦高能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与中科院高能所联合研发的10MeV “S”波段电子直线加速器10MeV生产线一片忙碌。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新秀”,该公司是华中地区第一家同时拥有高、中、低能电子加速器的企业,设备性能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项目二期总投资1亿元,预计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亿元。

  时下,奔跑在光谷科创大走廊上,众多科技“新秀”呈现满天繁星之势。

  领跑鄂州“芯”产业的“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业已成为光谷科创“动车组”的重要动力源。

  随着瑞华光电Mini Led新型显示项目5月下旬正式投产,下半年满负荷生产情况下可实现1亿元左右产值,将成为“光芯屏端网”产业的增长极和核心支撑力。

  新型显示器件产业是鄂州市重点发展的“光芯屏端网”千亿级产业集群基础,聚集了三安光电、瑞华光电、芯映光电等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以及鄂州灿光光电、武汉格力浦电子、湖北尚赛光电等一批骨干企业,正在探索中的光电子信息产业走廊已现雏形。

  “繁星”闪烁,将是我市科创企业大军的一支劲旅。

  来自市科技局报表显示,上半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93家,超去年全年入库数量34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115亿元,同比增长20%。

  “热带雨林式”科创生态

  7月2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智汇空港 创响鄂州”创新创业大赛在临空经济区招商展示中心启幕。

  武汉拓材科技夺得第七届大赛湖北赛区总决赛成长组第一名,获2000万元融资,成为全市科技创新创业赛道上的“明日之星”。

  以赛引凤,助推科技项目落户、开花、结果,这是我市持续推进“双创”工作的“金名片”。

  倾力支持企业发展,倾心培育创新源泉涌流。

  近年来,我市持续出台加快科技强市战略的意见,制定科技人才发展、财税金融支撑、自然资源要素支撑、促科技成果转化等一揽子政策举措,着力构建“热带雨林式”的科技创新生态。

  “给予高新技术企业20万元认定奖励,落实64家高新技术企业财政奖励共1280万元。”市科技局高新科负责人邓宇浩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市共为239家企业争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58家,享受加计扣除金额11.74亿元。

  “真是雪中送炭啊,科技专班驻点帮扶,手把手指导。”6月底,市科技局结合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下沉走访武汉市华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申报2022年科技进步一等奖上,给予全过程指导。

  在实践活动指引下,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稳量提质”工程次第展开。

  各级科技部门联合相关单位和科技服务机构开展线上线下系列培训活动超10场,帮助企业从科研项目管理、知识产权布局、研发机构建设等角度夯实创新基础,提升科技管理能力;选派科技特派员精准辅导,加强后备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挖掘和业务指导,为“好苗子”培植良田沃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为大力培养和吸引人才,推动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5月初,全市人才发展大会召开。

  会上,《鄂州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梧桐计划”实施办法》《鄂州市“人才强企工程”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干货满满的人才新政相继发布,构建了更具竞争力和包容力的创新创业发展环境。

  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上半年,全市引进科技企业60余家、各类科技人才670名。

  引进一个人才、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真切感受到鄂州对于人才的重视和关爱,投身鄂州科技创新事业是我们的无悔选择。”首次参加全市科技人才疗休养、来自湖北迪洁膜科技责任有限公司的徐慢教授感慨万千。

  全媒体记者 周长庆 通讯员 陈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