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湖小龙虾:“优生”结了“远亲”

——湖北省小龙虾产业链中的鄂州观察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2-06-13 语音:播放

  龙头带动,“雁阵”齐飞。推进湖北省小龙虾产业链发展,按规划,到2025年,湖北小龙虾产业链综合产值将突破2000亿元,其中加工值突破500亿元,形成各有优势、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种业处于农业整个产业链的源头。小龙虾养殖业内,有一个虾苗良种在市场筛选中,得到了认可,那就是鄂州市泽林镇万亩湖的小龙虾虾苗。

  在泽林万亩湖总场,有一个仅有5000平方米的交易市场,每年邻市、邻省养虾大户不约而同来到这里,在田间路上排队候苗,成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

  万亩湖虾苗的魅力何来?“虾苗,很多地方有,但万亩湖虾苗弹蹦有劲,成活率在90%以上。”高彭保是万亩湖首批养虾人之一,他这样介绍。

  无论虾苗,还是市场活力,是什么让小小万亩湖虾苗“弹劲”十足?

  生态“优生”——从“卖不动”到“抢不到”

  当前,正值吃虾的好季节。鄂州祝家湾菜场的水产品档口,成筐的小龙虾成了店主们的主打,其中,“万亩湖虾”卖得很是火爆。

  一位刘姓店主说,每天凌晨两点,得赶到万亩湖交易市场批发成品虾,每次500斤左右。“要是去晚了,就拿不到。”回来后,将虾分成虾球、油闷、清蒸等三个类别,按不同的价格出售,“每天上午10时左右就能卖完。”

  去晚了,就拿不到。卖成品虾的店主是这样,来自百公里之外的小龙虾养殖户同样如此。

  目前,万亩湖已成湖北省最大的小龙虾虾苗集中交易市场。3月初,虾苗交易开市,每天零时起,院子里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客户大部分来自鄂州市外。

  安徽省白湖水产公司每年在这里订购两万公斤虾苗,黄石市阳新县北富生态种养殖有限公司今年签订了3万公斤的合同,汉川市北河渔场每年订购10万公斤以上,潜江市辅君水产养殖公司签订了10多万公斤的合同……

  “每年3至5月,万亩湖总场平均日产虾苗5000多公斤,高峰期达到1万多公斤,销量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主要销往安徽、江西、湖南、河南及全省各市州。”万亩湖总场党支部书记程建中说。

  今天是“抢不到”,10年前的万亩湖小龙虾也有“卖不动”的经历。高彭保对这段经历有着深刻的记忆。

  种稻是万亩湖总场的传统,10年前,利用种稻的季节间隙,鄂城区农业局引导当地稻农到潜江学习并引进回养虾技术。

  稻农变成虾农,高彭保等人一时没适应过来,“2013年,虾苗多得烂大街,只能到处送。有挑担子的,条件好点的开着手扶拖拉机,到周边集镇卖虾苗。那时,五毛钱一斤都没人要,有的两毛一斤卖给了养鸭户。”

  想赢得市场,万亩湖凭借什么?

  成品虾?优势不大。尽管鄂州是百湖之市,水产比重大,但规模养虾刚刚起步。

  小龙虾虾苗市场有空档,有得一搏。但鄂州与产业链下游的养虾大区有百公里之遥,路程、地理位置,万亩湖不具优势。鄂州的优势只有“生态”二字。

  万亩湖地区属低洼湖田,被三山湖包围,有着良好的养虾水资源。好水养好虾,人放天养,成了万亩湖虾农们的共识。

  于是,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卖不动”现象。“经销商推广虾饲料,在万亩湖根本卖不动,我们经常有人巡塘,不允许给虾投饲料。”高彭保笑道。

  除了巡塘,对付饲料养虾,万亩湖总场还有一个妙招,就是“拒收”,“那些弹跳力差,有些蔫蔫的虾,一看就是喂了饲料,市场质量专管员会当场让虾农拉回去。”高彭保介绍道。

  赋予万亩湖虾苗生态魅力,虾农们摸索出了虾稻共养模式。虾沟水渠改造、植被栽植修复、限用农药化肥,保护了虾稻共生的生态环境;太阳能生物诱虫、稻草还田,为稻田里的小龙虾提供了部分饵料;晒田和蓄水,为小龙虾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省市专家的支持下,2014年,万亩湖制定了全国首个小龙虾生态繁育地方标准,即《克氏原螯虾稻田生态繁育技术规范》。2015年,万亩湖被评为省级小龙虾苗种良种场。

  虾农们的生态自觉,让他们尝到了甜头。“这年,我们的虾苗卖到了每斤36元。”高彭保说。

  规则“优生”——从“送出去”到“收回来”

  近年来,到万亩湖总场求取“虾经”的客户不少,出了多个万亩湖“徒弟”,龙感湖农场是其中之一。现在,龙感湖农场的养虾面积达到10多万亩,远远超过了“师傅”。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不担心饭碗被抢?”“不能说一点影响都没有,但最终还是品质与服务决定市场,我们的生态养殖、‘六统一’经营模式,为客户负责,客户也以信赖作为回报。”高彭保说。

  至今,仍有安徽老客户宁可多跑100多公里,舍近求远到万亩湖进苗拿货。他们坚信,万亩湖虾苗既可溯源,还可退货,“没有品质保证,谁敢这样做?”

  让虾苗可溯源,是万亩湖总场独创的品控点子,“别看简单,却管用实用。”程大林说,他在万亩湖总场工作20多年,刚从总场党支部书记任上退休。

  10多年前,小龙虾种苗成为制约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的瓶颈。2010年,在省、市专家的支持下,万亩湖开展生态种养稻虾试验,并取得成功。

  稻田养虾核心区面积4000亩,辐射面积7000亩,上百家养殖户,各有各的水面,各有各的产品。市场竞争,是散兵出击,还是攥指成拳?

  “无序”是地方特色产品发展的最大忌讳。基于此,万亩湖总场决定,合作社不能走各自为战的“散养”老路,而是实行管理组织化,并摸索制定了“六统一”运行模式,即统一技术规范、生产规划、产品销售、财务管理、投入品配送、质量标准。

  “用规则扎好自己的篱笆,就没了让人可钻的空子,也就避免了合作社内部杀价。价低必然影响品质,不利于长远发展。”程大林说。

  于是,一种万亩湖特有的虾苗运输周转筐被设计了出来。周转筐统一制作,编有号码,每个养殖户都拥有各自号段,专车、专筐为客户送苗,“哪个客户购买的虾苗出现了品质问题,一查号段,就知道是哪家养殖户的苗,不行就收回。”程大林说。

  有一年,一位外地客户来电反映,有20多筐虾苗品质达不到要求,“我们将不合格的300斤虾苗全部收回,再退给养殖户,调查核实后,对养殖户罚款2000元。这事在养殖户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后来,再也没有发生过退货的情况。”

  现在,泽林镇万亩湖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取得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以及省级小龙虾良种场证书,2018年获得全国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一等奖。

  改革“优生”——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小龙虾成了“网红”,虾苗成了抢手货,“稻虾共养”出产的大米成为餐桌佳品,如今的万亩湖总场,渐成一颗生态农业“新星”。程建中说,将实施农业旅游规划,把万亩湖变成一个好看、好玩、美食多的好地方。

  不过,谁会想到,多年前,万亩湖的农田基本处于抛荒状态,“泵站无人修,电费无人交,公余粮无人交,田地经常被淹,没人愿意种田。”高彭保回忆。

  镇里将小块承包田归拢起来,产权属村组,承包权属村民,经营权属农场。农场统一经营,上交租金,镇里按每亩30元到50元的标准,再返还到村小组、农户。

  “当时条件很差,没有机械,没有路,没有晒场,耕种收割全靠人工。田里的泥都齐到大腿了,种稻难,收割也难,人累死,照样亏本。”高彭保回忆。

  1993年,镇里只得要求农场干部每人必须种植300亩稻田。当时,农场四分场有4名干部,共有700亩稻田,高彭保是分场场长,他将稻田划成4份,由另外3名干部先挑,剩下的就是他的。

  干部带头,稻田总算有人管了。鉴于万亩湖总场十年九涝,2006年,鄂城区农业局组织农民到潜江学习小龙虾养殖技术。借此机会,万亩湖总场党支部引导、支持党员带头示范,大胆创新。

  农场党员余国清、高彭保探索出低洼湖田“虾稻共生”模式。2010年,万亩湖总场党支部在全场推广此模式,并由余国清牵头,联合20家养殖户,成立万亩湖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邀请省、市水产专家提供技术保障。2013年,合作社社长余国清获评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领军人才。

  由此,在万亩湖总场种稻,逐渐由“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曾经别人不要的低洼田,成了养虾的优质田。现在,我的部分稻田就被村民要了回去,还有120多亩专养虾苗。”高彭保笑道。

  记者获悉,今年3月,泽林镇万亩湖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申请小龙虾产业链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其核心便是小龙虾稻田生态繁育技术攻关。

  有人说,“世界龙虾在中国,中国龙虾在湖北,湖北苗种在鄂州。”专精特新,补链强链,优生的鄂州小龙虾虾苗在湖北省小龙虾产业链中当会一展身手。

  全媒体记者 李洪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