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畅景美人欢笑——鄂城区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系列报道之一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3-06-06 语音:播放

  编者按:

  今年年初,鄂城区委、区政府聚焦群众所盼,着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从教育、医疗、养老、老旧小区改造、路网畅通、人居环境等方面精准发力,为民解忧,为群众创造更便利、更舒适、更美好的生活。

  驱车行驶,畅通的道路让市民满心舒畅;漫步“口袋”公园,湖水清澈伴随鸟语花香;居住田园乡村,感受山水之城独特魅力……便捷的交通和优美的环境让群众获得感倍增。

  “以前,这条路坑洼不平。现在铺上沥青,两侧栽上花卉,环境变美了。”家住泽林镇泽林村的刘怡飞,每天,他开车从泽杜路到杜山上班,原本45分钟的路程,现在仅需20分钟。

  一条条由窄变宽、由通向畅、由畅向美的美丽公路,串起百姓致富路,形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助推鄂城乡村振兴。

  路通了 产业兴→一路直达幸福门

  6月1日,在吴楚大道鄂城段,工人们正在移栽绿植,为拓宽路面腾出空间。

  同日,在泽杜路改扩建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道路两旁栽种苗木。“目前完成了整个工程量的90%,已进入了收尾阶段。”现场负责人介绍。

  放眼望去,新铺设的柏油马路平坦宽阔,交通标志标线清晰醒目,道路两侧绿化景观错落有致、生机盎然。

  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带动一片产业。

  在不远处的团结村,充满生机的俊杰农业专业合作社内,五颜六色的月季、玫瑰开得正艳,新鲜欲滴。

  大棚内,茂盛的枝叶间,一个个桃子点缀其中,浓郁的果香扑鼻而来,让人“桃”醉。游客们穿梭在桃树间,或采摘,或品尝,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采摘完水果,拍完照片,夜幕降临,有的游客入住农庄,置身花海,枕着花香入眠。第二天临走时,还不忘买上新鲜的鱼虾。

  前几年,创业有成的严国亮回到鄂州,创办合作社,种植蔬菜花卉和优质水果以及养殖生态鱼。如今,农庄从200多亩扩大到520亩。

  “现在,路又宽又平,蔬菜和水果送往武汉高校,一路畅通无阻。”严国亮说,每个周末,不少游客带着家人来这里休闲度假,下步还想扩大民宿规模。

  “这条路修好以后,现在送货商多了,我们进货的选择也就多了,商品多卖了不少,收入也比以前高多了。”53岁的黄保国,在团结村村头经营一家超市,今年生意格外红火。

  村民能“走出去”,游客也愿意“走进来”,农村公路打通了乡村振兴的“双向道”。

  位于凤凰山山脚下的兴春生态果园里,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基地负责人黄芳正忙着发货,她兴奋地告诉记者,“每天网店有100多单生意,现在公路修好了,快递员进村很方便,自己种植的水果可以通过物流发往全国各地了。”

  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连接着一座座村庄、一个个大棚、一块块农田、一个个景点……促进了物流、人流、信息流互联互通,将鄂城的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家庭都融入了发家致富的快车道,群众的腰包都鼓了起来。

  今年,鄂城区投入近15亿元,实施路网畅通工程,提档升级吴楚大道鄂城段、推进滨江科技新区“五横三纵三环”路网建设,完成泽杜路提档升级,新改建农村公路15公里以上,提升三山路、汀花线、天井畈等农村公路20公里以上。截至目前,已新建农村公路11.427公里。

  路平坦村靓丽→ 一路舒心好风景

  产业因路而兴,村庄因路而美。

  鄂城区不仅注重建设美丽公路,也注重国省干线路域环境整治以及沿线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城乡风貌。

  沿杜山镇316国道一路行驶,车窗外不时闪现绿树草坪,一栋栋小洋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翠的田园里。

  位于316国道沿线的路口村,家家户户房前花坛鲜花烂漫,屋后晒台连着菜园,让人舒心惬意。

  村民邵少民说,以前,屋后杂草丛生,蚊蝇乱舞。改造后,屋前花草相映,房屋墙面融入乡土文化等元素刷上了彩绘,老屋变成了一道风景。

  村民的赞许,源自鄂城区在国省干线整治上的持续发力,同样的人居环境变化也发生在东港村。

  在316国道杜山镇东港村东口湾段,昔日脏乱的垃圾堆,摇身一变成为美丽的“口袋公园”,吸引不少远近村民前来聊天休憩、散步锻炼。

  此处原本是废弃坑塘和垃圾堆,通过塘堰改造,种绿植花卉,建凉亭长廊,配置座椅等便民服务设施,扩大生态空间,让村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家门口有了公园,早上起来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闻一闻花香。”东港村村民邱伍东说,每到傍晚,不少村民会来到这里,大家同听欢声笑语,共赏满园花开,唠唠家长里短、聊聊村庄发展,其乐融融。

  去年以来,鄂城区大力推进316、 106国道和汀碧线路域沿线生态改善和景观升级。在修路的同时,鄂城区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严督办整改。去年共梳理问题100多个,给各单位下达了整改通知,落实每周督办发出整改通报4期,整改效果明显,316国道沿线问题已整改完成,106国道和汀碧线问题完成整改90%。

  “不仅要让公路沿线的群众出行方便、安全,还要使这条公路更显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区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说,将在长港、杜山、汀祖等3个乡镇主干道附近打造3个高品质乡村生活综合服务区,构建融休闲、购物、餐饮、农产品销售、文化体验、志愿服务等于一体的乡村农文旅生活栖息地。

  民俗体验、城市菜园、水果采摘、共享灶台……在李太婆创意农场,众多看点吸引了本地乃至周边村民前来参观游玩。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在鄂城的小镇正悄然实现。

  从治理生态环境、补齐农村短板,到建设口袋公园、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于实干中见情怀,于实干中见追求,一桩桩一件件都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于实干中见境界,于细微中见精神,一桩桩一件件都在用全副身心去打磨。

  一个个小城镇通过整合资源,将特色经济与人文和自然资源挖掘相结合,推动了产镇融合,带动了乡村振兴。

  修好一段农村路,开启一扇致富门。鄂城区将农村公路建设与国省干道规划相衔接,优先建设农村公路主干线、旅游公路、贫困村产业路,一条条“四好农村路”自成风景线,加速转变成小康路。

  出门见路 抬脚上车→ 一路便捷民心畅

  农村公交延伸到乡镇之间,拉近村与村的距离,实现农村居民“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的美好愿景。

  “家门口是车站,抬脚就上车。车次越来越密集,到城区办事更方便。”6月2日,碧石渡镇卢湾村的柳婆婆,拎着刚摘的新鲜蔬菜在家门口乘坐上了11路公交车。

  碧石渡镇距离主城区10公里,国省干道穿行而过,是连接鄂州和黄石的交通重镇。近年来,由于客运市场萎缩,原有的11路公交车(明堂市场至碧石中学)无法满足106国道沿线卢湾村、虹桥村、李家边村等3个村村民以及世纪新峰(中新开维)等市重点企业职工近3万人的日常出行所需,给当地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影响。

  在市、区、镇三级政府部门的努力下,去年7月23日,公交11路碧石渡镇延伸线正式开通,终点为卢湾村卢家湾站,在改变当地群众出行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今年1月中旬,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公交11路又延伸至汀祖客运站,打通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隔10分钟一班,早上出去,下午就能回家。”村民王金保高兴地说,以前公交少,难得出趟村,现在有空就坐车进城看孙子。

  “线路延伸了,班次增加了,村民和企业出行更便捷了。”碧石渡镇副镇长方征平说,该镇新建设施予以配套,建设生态停车场和港湾式候车亭,在规范停车秩序的同时,为等车的群众避风挡雨。

  公交线路延伸后,让沿线居民“入城”更方便,市民乘坐公交方便、顺利,便利的市民,顺应的是民心。

  “长港镇公交客运站已初步选址,将于近期启动建设。”鄂城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下步将在优化公交线网、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继续发力,积极为沿线群众解决“烦心事”,办好“贴心事”,进一步发扬“店小二”精神,优化营商环境,为群众和企业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公交出行服务,使公交先行成为鄂城发展的引擎与动力。

  如今,纵横交错的乡间公路上,一辆辆公交车穿梭来往、逢站停靠,成为鄂城大地乡村新景。

  全媒体记者 戴静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