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农机在田中来回作业、种子化肥堆满仓库、菜苗在大棚里茁壮成长……冬去春来,气温回暖,在华容区,随处可见春耕备耕的身影。趁着大好春光,当地村民们抢农时、忙农事,田间地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华容区高度重视春季农业生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进一步压紧压实“米袋子”主体责任,出台过硬政策措施,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扎实推进2022年春季农业生产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农资储备足确保市场供应无虞
“快来看我们准备的种药同源有机水溶肥。原来施肥喷一次,防虫防病喷一次,现在总共只用喷一次,在苗期、分叶期、初花期、盛花期都有效……”2月23日上午,段店镇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兰华接待完在华容区各大型农业合作社摸底春耕备耕情况的市区农业专家后,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他的“宝贝”。
“今年我们合作社承担了全市4万亩油菜的飞防任务,20架无人机早已准备到位,天气好的话,明天就可以开始组织实施了。”周兰华指着仓库里的肥料告诉记者,合作社在年前就开始着手准备春耕备耕的物资,2.5万斤种子、2000吨肥料、20吨农药确保市场供应无虞。
位于临江乡王埠村的同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里,安徽来的网红在租用的育苗大棚里培育自己感兴趣的特色果蔬,想要吸引更多人来旅游采摘;合作社负责人徐志超在刚平整出来的菜地里播种,培育新一轮绿色希望;工人们忙着在莴苣大棚里采收,准备送到对口超市任人选购。
“今年这种莴苣卖到了2块8毛钱一斤,比去年同期贵了1块钱左右。”徐志超告诉记者,天冷蔬菜长得慢,合作社目前每天平均采收3到4千斤各类蔬菜,等到5至8月,气温升高,平均每天可以卖出8千斤。
“现在劳动力比较紧张,我们准备搞机械化播种,又快又整齐。”徐志超说,合作社有100个大棚,种了30多种蔬菜,种子肥料提前两三个月就储备好了,今年计划购买一台吸粪车,用于循环农业。
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今年华容区粮食计划种植面积15.79万亩,产量6.7万吨;油料计划种植面积9.7万亩,产量1.5万吨;蔬菜计划种植面积10.55万亩,产量34万吨。
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做强,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适度恢复发展双季稻生产,整合资源出台和落实奖补激励政策,抓住春耕生产关键时期,建立示范基地发展订单生产,联动大户带动农户种植双季稻,扩大早稻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华容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李耀阳介绍,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同时,该区将充分利用丘陵岗地,发展杂粮杂豆等旱粮种植,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全部种
“铁牛”闹春耕推动全程机械化
下午一时许,匆匆吃完午饭的周胜勇带着助手一起来到罗湖村,帮村民耕整土地。作为段店镇农机能手,当天上午他应邀参加镇里召开的乡贤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跟着大家一路走、一路看,畅叙桑梓情,共谋振兴路。
“农时不等人。我们今天下午要把这块地全部耕整到位,后面每天的活儿都排得满满的。”周胜勇与农机打了近20年的交道,他勤奋好学,先后掌握了拖拉机、机耕船、旋耕机、收割机、插秧机等10多种农机的操作和维修技能,多次被评为市、区优秀农机手。
近年来,周胜勇作为华容区段店镇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工会主席,在自己创办的永信合作社成立了“青年农机农技示范小组”,实行芝麻“七合一”、油菜、秸秆还田等农机全程技术推广项目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与此同时,设立农技博士站,围绕产业扶贫、农民科技知识培训、农机管理与维修等展开农技运用,段店镇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
“小面积分散种植收益不大,农村抛荒现象多。我流转了5000多亩土地,用农机实现规模种植。”周胜勇介绍,目前段店镇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大小农机40多台(套),26名职工,成立4个工作小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机服务。
“充分发挥农机在春耕备耕中的主力军作用,扎实推广机耕、机播、机防、机收等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李耀阳介绍,今年该区制定了农机防疫消毒和安全作业技术规程,提高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意识,强化机手操作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农机效率和质量;同时,督促做好农机具、零配件和油料供应,指导农机手保养、调试和检修农机具,保证春耕生产农机作业服务需求。“通过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散户轻松种粮增面积;抓好农业机械化和早稻集中育秧两个关键环节,推动标准化集中育秧,补齐水稻生产播栽环节机械化短板;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辐射推动全区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以上。”
抓水利冬修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2月23日,蒲团乡四海湖西大堤整险加固工程进入收尾阶段。西大堤全长1100米,上世纪70年代由人工挑筑而成。由于当时施工条件极为有限,质量标准较低,历年来无法满足防大汛的要求。2016年,蒲团乡分两次将约800米长的堤段进行加高培厚,迎水面因地制宜采用低成本的施工方法进行了硬化,达到了防汛的基本要求,剩余300米的堤段还是出现了重大险情。
“长年的风浪击打,造成堤坡水土严重流失,大面积滑坡,堤面塌方宽达1米左右,如不及时整险加固,难以阻挡10年一遇的洪水。”华容区农业农村局水利技术人员吴芳泽介绍,该大堤如果溃口,大半个蒲团乡的土地必将成为一片汪洋,并且殃及其他乡镇的土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难以保障。
为此,蒲团乡利用冬季兴修水利工程的大好时机,对四海湖西大堤这300米堤段进行整险加固。堤段竣工后,堤坡宽8米,路肩宽1米、高程21米。
农田水利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局。去冬今春,华容区坚持把水毁工程修复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为恢复农业生产创造条件,同时加紧谋划一批补短板、强功能的水利项目,努力提升防洪能力,改善鸭儿湖流域的水生态环境。各乡镇水利水产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实地调查,制定水毁工程修复方案,实施泵站改造、堤防加固、港渠清淤、涵闸改造等水利冬修工程39处,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记者李文晋 特约记者潘协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