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六稳”“六保”要求 为加快建设“两区一枢纽”提供就业支撑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3-02-01 语音:播放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人社厅的有力指导下,我市紧紧围绕“两区一枢纽”建设,深入落实“六稳”“六保”要求,砥砺奋进,勇争就业事业高地。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3512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8%、110%;城镇登记失业率2.83%,低于目标控制数。省考指标就业综合指数连续两年满分,排名全省并列第一。

回眸2022年

  聚焦惠企纾困,着力推进稳岗就业

  一是落实政策稳主体。围绕国务院、省政府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采取“免申即享”经办方式,为3370余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留工培训补助、扩岗补助2851.62万元,稳定岗位8.3万个,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二是扩充岗位促就业。为吸纳587名脱贫人员、应届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的97家企业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奖补、社保补贴等资金101.84万元。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作用,新增公益性岗位759个,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998.7万元。三是服务企业保用工。采取“金牌保姆跟踪服务”工作模式,共帮助72家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解决用工需求0.52万人。密集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招聘会128场,提供岗位20.37万个,全力化解企业用工难题。

  聚焦安民利民,着力筑牢兜底保障

  一是创新创业“帮扶上马”。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将小微企业贷款额度由3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49笔4.47亿元,带动就业5547人。创建省级返乡创业示范项目4个,新增返乡创业817人,带动就业2306人。二是分类施策重点帮扶。实施“才聚荆楚·智汇鄂州”工程,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3512人。落实灵活就业人员保障,全年累计为7367人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2507.66万元。按时足额为2.21万人次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价格临时补贴2212.75万元,全市1613名劳动年龄内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已100%实现转产就业;脱贫劳动力就业2.03万人,就业率达96%。全市失业人员再就业0.91万人、困难人员再就业0.37万人,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三是强化培训“授人以渔”。大规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17万人次,发放补贴2054万元;为0.15万人次发放技能提升补贴248.25万元。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认定,全年共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88批次,新增高技能人才3470名,其中朱龙坤在“2022湖北工匠杯”钢结构技能大赛中荣获金奖。举办鄂州市武昌鱼厨艺技能提升培训班、武昌鱼就业创业品牌培训班,共同打造“武昌鱼”技能培训品牌。

  聚焦服务创新,着力升级就业服务

  一是大力推进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推进就业资源服务平台向基层延伸,就业困难人员办理等6项高频服务事项下沉至全市26个乡镇。依托村、社区各基层党组织发放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2507.66万元,惠及7367人。增设市市民中心人社服务窗口,实现就业业务“多点可办”。二是大力推进“打包办”“一事联办”。以“局长走流程”互动为抓手,向内革命,改革流程,协调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10件事“打包办”、灵活就业人员“一件事”等7件事项上线湖北政务服务网实现跨部门“一事联办”。三是大力推进“直办免申办”。稳岗返还、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奖补等3项“免申即享”,“公益岗位申报”等2项“直补快办”。

  聚焦就业攻坚,着力推动乡村振兴

  立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焦就业群体中的脱贫人员,协调卫健、医保等部门统筹抓好因灾因疫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切实做好脱贫人口就近就业、返岗复工和困难群众帮扶救助等工作;组织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开展就业信息排查,建立脱贫人口外出务工登记台账,及时防范化解有关风险,着力推进稳岗就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全市脱贫人口外出务工人数20305人,其中市内务工8262人、市外务工12043人,全市发放外出务工人员一次性交通补助24.97万元。

特色亮点

  真金白银服务大学生

  一是市财政预算投入1800万元,按最高4000元标准对引入高校毕业生,连续发放3年租房和生活补贴。二是积极实施企业吸纳就业补贴政策,全市累计为吸纳了319名应届高校毕业生的24家中小微企业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27.7万元,累计为319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就业补贴31.9万元。三是召开大型新闻发布会,局长担任“宣传员”,面向企业详细讲解各项引才政策。在市市民中心增设“人才服务”专窗,为企业和高校毕业生等人才提供各类人才补贴申报服务。

  “3+”模式打造零工驿站

  一是创新“党建+零工驿站”联盟模式。在凤凰街道东塔社区试点,打造全市首家社区零工驿站——东塔社区零工驿站,将区域化党建、平安建设与社区零工驿站相结合,形成“党建+平安建设+零工服务”新模式。二是创新“及时雨+零工驿站”线上线下模式。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发“及时雨”零工小程序,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零工驿站建设新模式,真正实现“就业服务24小时不打烊”。三是创新“劳务经纪人+就业直通车+零工驿站”模式,以梁子湖区为试点,针对性引进优质培训机构开展“送培训到家门口”活动,通过“就业直通车”匹配周边工业园区用工需求,实现零工就近培训、就近就业。

  共塑武鄂同城就业品牌

  签订2022年武鄂劳务交流协作协议,组建武汉都市圈劳务协作联盟。组织我市57家优质企业参加武汉高校校园招聘活动4场,提供岗位1368个;联合举办武汉都市圈“乐业同城·千企万岗”系列网络招聘会,提供岗位4460个;依托智联招聘平台发布我市287家企业招聘信息730条,累计接收简历13.2万余份。

  “三个创新”点亮技能培训

  我市积极推进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工作,大力构建技能培训三个创新体系,着力培养高水平、高标准、特色化的职业技能人才。一是创新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大力度建设“鄂州市冯成天车工技能大师工作室”“鄂州市黄高见转炉炼钢工技能大师工作室”“鄂州市郑彦章武昌鱼烹饪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建设补助资金15万元,着力打造技能人才发展平台。二是创新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出台《关于开展企业岗位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对企业在岗职工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培训,全年组织43家企业4297人开展技能培训,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三是创新技能培训职业体系。增设全媒体运营师等新技能专业,构建以传统技能培训为主、新兴职业培训为辅的门类齐全、兼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培训职业体系,助力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驶上“快车道”。

  鄂州人社开展“就·为企业”“就·在鄂州”十大行动

  降成本行动。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突出对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稳岗扩岗支持。全年为1600余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

  “金牌保姆护企行”行动。实行“政策找人”、“点对点”服务,制发惠企政策清单,主动“上门走访”宣传政策、摸清企业用工需求及空岗信息,全年为50家重点企业(项目)解决用工需求2000人以上。

  “企业引才”专项行动。鼓励企业吸引高校毕业生,对中小微企业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含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1000元/人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小微企业吸纳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按规定给予最长不超过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优化“3+”零工驿站行动。优化“及时雨+零工驿站”线上线下模式、“劳务经纪人+就业直通车+零工驿站”模式、“党建+零工驿站”联盟模式,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求职登记、信息发布、职业匹配、技能培训、政策咨询、劳动维权等服务。

  唱响劳务品牌行动。通过“选、育、树、创”四步法,全链条打造劳务品牌。集中力量把劳务品牌培育与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加强培训资源供给,突出政策资金倾斜,培育劳务品牌3个,年均覆盖就业3万人。

  “共创未来”校企合作行动。实施《关于鄂州市企业与鄂州职业大学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的试点方案》,切实发挥鄂州职业大学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作用,培养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支持企业开展订单培训每年不少于500名。

  跨区域劳务协作行动。推动跨区域间企业用工招聘信息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人力资源信息共享,构建武汉都市圈劳务协作联盟联系对接机制,全年开展劳务协作招聘会不少于5场。

  技能人才培育行动。围绕岗位技能提升重点支持工种目录开展培训,加强飞机维修、叉车、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汽车修理工、养老护理等人才培养,引导培训资源向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生产必需和市场用工急需等环节集中。全年开展企业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不少于5000人次。

  “1151”“创在鄂州”行动。“1”,指导鄂州职业大学建设一个高水平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举办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5”,强化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返乡创业示范项目奖补、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奖补、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场租水电补贴等五项创业激励政策;“1”,建立一支创业导师队伍,常年开展创业讲堂、创业沙龙等主题活动。

  “乐业鄂州”技能大赛行动。举办武昌鱼烹饪、叉车司机、养老护理、鱼丸制作等系列职业技能大赛,以赛提能,促进我市企业技能人才工作快速发展。

  文/通讯员江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