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鄂州市工业升级提质实施方案的通知

鄂州政发〔2015〕9号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5-08-19 语音:播放
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鄂州市工业升级提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鄂州市人民政府
                                                                                                     2015年5月13日

                       鄂州市工业升级提质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快全市工业升级提质步伐,建立起规模聚集、结构优化、产品创新、业态丰富、竞争力强的工业体系,以“中国制造2025”和我省“两计划一工程”为战略指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原则
  ——创新引领与开放合作结合。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工业领域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水平。加强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在国家战略中谋划鄂州发展,探索和推进区域性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和创新资源,大力引进来、走出去,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创新驱动与开放合作水平。
  ——调整存量与优化增量结合。加快建立落后产能淘汰、企业转型升级、绿色经济发展的倒逼机制。坚决淘汰钢铁、水泥等行业的落后产能。支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实施技术改造,提高效益,提升存量工业发展水平。加快引进发展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新兴战略产业。实施“互联网+”战略,培育发展以互联网产业为基础的新模式、新业态。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工业发展重大平台和载体建设,引进和发展高端生产力,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做大规模总量与提升质量效益结合。坚定不移地发展工业,加大工业投入力度,做大工业经济底盘,继续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注重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突出抓好工业结构调整、工业附加值提升和要素配置效能提高,改善和提升工业整体素质。
  ——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与集约化绿色化发展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工业转型升级中的先导和牵引作用,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转变。完善产业链条,提升配套水平,促进产业集聚,强化资源环境硬约束机制,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坚持高端引进和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产业由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提升,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品牌培育与企业人才培养结合。突出品牌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引进、培育生产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的精品名牌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打响鄂州制造品牌。突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扶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广阔视野、战略眼光、丰富经验、开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以企业家意识、能力、素质提升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二、工作目标
  (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占比逐年下降,2017年销售收入占比从2014年的35%降至27.5%,2020年降至19.5%。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占比逐年提高,2017年销售收入占比从2014年的26%提高至28%,2020年提高至32%。
  (二)效益水平不断提高。2015-2020年产销率保持在不低于97%的水平,利税总额年均增长5%以上,万元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3%左右。
  (三)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企业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继续深化,2017年,与高校院所开展技术合作的工业企业突破260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超过260个;2020年分别达到400家和400个。企业自有技术中心逐年增加,2017年增至2014年的2.1倍达到150家,2020年增至4.3倍达到300家。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15-2020年均增长16%,其中2015-2017年均增长13%。每年成功研发一批新产品并实现产业化,2015-2017年实现产业化的新产品年均达到30个,2018-2020年均达到60个。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2015-2017年均实施技改项目80个,实现技改投资100亿元;2018-2020年均实施技改项目、实现技改投资分别达到110个、150亿元。两化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2017年实施信息化改造的企业累计达到150家,2020年累计达到400家。
  (四)产业规模稳步扩大。2017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产业达到6个,比2014年增加1个。2020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产业达到8个,比2017年增加2个。特色产业加快聚集,金刚石刀具、生物医药、重型机械制造、工程塑胶管材等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引领和集聚中小企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四大集群聚集中小企业1600家以上。到2020年,我市基本建成为湖北省重要的能源支撑基地、高端制造业基地、新型建材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五)市场主体健康成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成风气,小微企业年均增长18%。规模工业企业个数不断增加,2017年达到620家,2020年达到800家。亿元企业不断增加,2017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80家以上,其中:收入过100亿元的工业企业1家;50-100亿元的工业企业3家;10-50亿元的工业企业17家以上。2020年,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50家以上,其中:收入过200亿元的工业企业1家;100-200亿元的工业企业2家;50-100亿元的工业企业4家;10-50亿元的工业企业33家以上。
  (六)经济总量继续扩张。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800亿元,增加值达到504亿元,分别是2014年的1.4倍、1.42倍。2020年,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增加值达到860亿元,分别是2014年的2.3倍、2.4倍,年均增长15%左右,其中,2015-2017年均增长11.5%左右。
  三、工作重点
  (一)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
  1、冶金产业
  行动方向:按照“控制总量、调优存量、集约发展、提高质量”的思路,淘汰落后产能,盘活存量资源,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和技术创新。支持鄂钢、鸿泰、吴城等钢铁企业改造提升技术装备水平,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产业链延伸和协同,提升钢铁产品附加值。推动模具钢、矿山企业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鼓励和支持钢铁企业向海外转移、向市区外迁移、向新产业和新业态挪移。
  行动目标:企业技术装备全部达到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主要生产工序能耗和污废物排放指标全部优于国家限值。向海外转移钢铁产能100万吨以上。冶金产业销售收入基本稳定,2017年为400亿元,2020年为450亿元。
  项目支撑:2015-2020年项目总投资23.3亿元。2015-2017年重点推进杨叶模具产业园二期、宁兴特钢和鄂钢100万吨钢铁产能转移到非洲利比里亚项目。(责任单位:鄂城区、花湖开发区,鄂钢集团)
  2、装备制造业
  行动方向:突出抓好整台成套设备生产企业的培育和引进,按照把我市建设成为核心竞争力强、在全省有重要影响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定位,加快发展自动化控制、光电技术、激光加工、数控系统、数字化设计、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产品,着力培育通用航空、轨道交通、特种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智能城市装备、船舶及海洋工程、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装备制造和再制造产业;以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为目标,推动重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建筑材料专用机械制造、塑料加工专用设备制造、泵及真空设备制造、农副食品加工专用设备制造等专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夯实精密模具、轴承、紧固件、齿轮、液压件、密封件等通用机械零部件加工等产品产业化基础;大力开发大型和特殊钢结构件、船板等产品。按照“一集群、多板块”的产业支撑格局,优化装备制造产业布局。做大做强做优鄂州开发区重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着力开发葛店激光装备产业板块和红莲湖数控装备板块,突破性发展航空装备制造及其服务业板块,壮大提升模具产业板块、泵类产品铸造产业板块、金属结构制造产业板块等,努力实现由“制造基地”向“智造基地”的转变。
  行动目标: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2017 年达到180亿元,2020年达到380亿元,经济效益综合指标高于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企业体系更加完善,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2017年达到5家,2020年达到10家;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2017年达到8家,2020年达到15家。在整台成套设备生产制造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力争3-5个产品成为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品牌,1-2个产品成为全国的精品名牌。
  项目支撑:2015-2020年项目总投资511亿元。其中2015-2017年投资176亿元,重点推进武汉新特光电激光元器件、华中数控、艾瑞博特工业机器人、长动锻铸公司搬迁改造、国铁轨道交通、新宇特种汽车、三维汽车零部件等项目。2018-2020年投资335亿元,重点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园、湖北装备制造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基地等项目。(责任单位:鄂城区、华容区、葛店开发区、鄂州开发区、西山街办)
  3、建材产业
  行动方向:以集约、节能、绿色、环保的理念发展建材产业,提升我市建材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控制水泥产能,推进行业兼并重组,提高集中度。鼓励水泥企业向国外转移,推动过剩产能有序退出。加快水泥产业转型,积极发展PCCP管桩、商品混凝土、推广普及水泥窑无害化协同处置城市和工业废弃物。支持工程塑胶产业发展环境友好型塑料管道和新型塑料管道系统。重点开发生产新材料类塑料管道、改性与复合类塑料管道。以建筑节能为重点,充分利用粉煤灰资源,开发具有保温、隔热、防水、耐久等多种性能的新型环保复合墙体材料、承重墙体材料等新型建材产品。
  行动目标:建材产业销售收入2017年达到260亿元,2020年达到330亿元;塑胶管道产量2017年达到30万吨,2020年达到40万吨;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2017年达到5家,2020年达到10家。
  项目支撑:2015-2020年项目总投资75.3亿元。其中2015-2017年投资45.3亿元,重点推进中核建建材产业园、金牛管业、江城子建材、中建商砼绿色建材、三和产业园等项目。2018-2020年期间预计投资30亿元,重点推进美国泉恩集团、凯帝木塑、弘德建筑模块等项目。(责任单位:市招商局、鄂城区、华容区、葛店开发区、鄂州开发区)
  4、轻纺产业
  行动方向:依托我市电商平台,加大轻工业尤其是知名品牌招商引进力度。推动纺织服装、化妆品、印刷、包装、五金制品、塑料制品、轻型电动车等产业快速发展,提升产业总量。积极推进建立轻纺名品前店后厂格局。发挥中高等服装涤纶线生产能力和成衣加工制作能力,利用互联网技术,着力开发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提升纺织服装产品技术质量。加快培育服装设计和展示产业,大力营造服装文化,促进纺织服装业从数量主导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业竞争力。加强纺织产业链建设,提高产业配套协作能力,大力发展各类装饰、汽车、家用、医疗卫生、环保等产业用纺织品和无纺布制品,推动集群发展。
  行动目标:轻工纺织产业销售收入2017 年达到180亿元,2020年达到380亿元。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2017年达到2家,2020年达到10家。
  项目支撑:2015-2020年项目总投资63亿元,其中2015-2017年投资27亿元,重点推进波尔亚太三期,北泰包装材料、多佳翔雅纺织科技园、全自动视觉印刷机生产、俊美家居、高性能空气变形丝包芯缝纫线设计及制备等项目。2018-2020年投资36亿元,重点推进圣宝龙电动车、葛华服装产业园、和谐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系列产品、鼎秦包装品、裕宏泰纺织等项目。(责任单位:鄂城区、华容区、葛店开发区、鄂州开发区)
  (二)实施新兴产业成长加速行动
  5、生物医药产业
  行动方向:充分发挥葛店经济开发区“中国药谷”的品牌效应,积极探索与武汉生物城共享品牌、协同发展。依托我市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培育引进和扶持一批骨干企业,加速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形成。突破性发展基因药物、血液制品、疫苗、生物诊断试剂、健康物联网产业。支持保健品企业发展,将产业触角向大健康领域延伸。加快天然植物药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研发治疗多发性疾病的创新药物及临床用量大、专利保护期到期的国外名药、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罕见病用药、儿童用药等,加快实现产业化。在现有化学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基础上,大力提高抗肿瘤、抗病毒、心血管疾病、甾体激素、纯植物提取等原料药及中间体产品的生产能力。积极引进各类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落户,大力发展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着力扩大药用辅料产品,药用软管、药用复合膜、药用铝箔等药包材制造产能。
  行动目标: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2017年达到160亿元,2020年达到350亿元。培育和引进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到2017年达到4家,2020年达到8家。争取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内规上企业数量在2014年50家的基础上,2015-2020年均增加3家,达到68家。
  项目支撑:2015-2020年项目总投资35亿元。其中2015-2017年投资22.8亿元,重点推进大健康产业园、葛店人福公司药用辅料、远大弘元生物工程、太空舱光疗机、明和药业等项目;2018-2020年投资12.2亿元,重点推进爱民制药公司七叶皂苷钠系列产品产业化、华康鸿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兴鹏科技等项目。(责任单位:葛店开发区)
  6、能源产业
  行动方向:做大能源支撑底盘,发展火电、核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突破性发展清洁能源和汽车新能源产业。利用先进核电技术,规划建设中核建四代核电站(球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推进核电工程、核能利用、核电装备制造、核工程技术研究和服务,带动相关核电产业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围绕葛店开发区国家级太阳能检测中心项目和现有太阳能产业基础,建设“湖北省太阳能产业基地”。实施“气化长江”战略,围绕中海油、三江集团LNG综合利用及富地LNG船用加注等项目,带动上游的车船动力装备生产及其改造技术,中游LNG储存、运输和再气化设备及技术,下游的工业燃料、化工原料与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生产等。延伸清洁能源加工、运输、供应产业链,建设清洁能源基地。抢抓新能源汽车突破发展的机遇期,加快研发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等新能源汽车核心关键部件和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实现产业化发展。加快发展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加快推进鄂州电厂三期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火力发电优势。
  行动目标:2017年,能源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2020年,达到150亿元。到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1家;到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2家。
  项目支撑:2015-2020年项目总投资预计达到1010亿元。其中2015-2017年投资166亿元,重点推进中海油清洁能源基地、天普太阳能、蓝焰生物质热电、梧桐湖光伏发电等项目。2018至2020年预计投资844亿元,重点推进中核建四代核电站(球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凯迪电力生物质柴油、电厂三期超临界机组、金卡50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中海油LNG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南都年产1000万KVAH新能源电池等项目。(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招商局、鄂城区、梁子湖区、葛店开发区)
  7、电子信息产业
  行动方向:坚持扩大存量、培育增量,突破性引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的整体提质升级。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加速聚集人才,加速软件企业引进,积极推动软件业发展。运用“互联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新型显示、消费电子、现代通信、传感器件、集成电路、北斗导航等领域发展。发挥我市现有新型显示产业优势,重点发展LED照明系列产品,LED和液晶显示器组件等重点产品。围绕我市消费电子骨干企业,大力支持无线音视频系列产品和电脑一体机的规模化生产,加强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内容制作及服务提供的融合互动,以应用促进产业发展。现代通信领域重点发展激光器组件、探测器组件、光纤通信核心光电子器件、天馈系统等新一代移动通信系列产品。积极发展物联网产业,重点发展RFID传感、传输和处理技术,促进技术成果向产业转化。积极引进一批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设备供应、关键材料、应用开发等企业落户,推进集成电路生产工艺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实现产业突破性发展。大力推动北斗导航产业发展,实施产业链招商,帮助一大批企业通过“研发-孵化-加速”等模式成长壮大,在我市集聚北斗、地球空间信息、汽车电子及应用服务产业企业,实现产业裂变式发展。
  行动目标:到2017年,新型显示、消费电子、物联网技术应用以及新一代移动通信系列产品得到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55亿元;到2020年,集成电路以及北斗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20亿元。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2017年达到5家,2020年达到10家。
  项目支撑:2015-2020年项目总投资213.9亿元。其中2015-2017年投资81.1亿元,重点推进依迅北斗汽车电子产业园、浙楚电子工业园、武汉亿侨光电产业园、新特光电激光元器件、鸿宇鑫科技、彤翰电子三期、富晶电子四期、鄂旅投资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等项目。2018-2020年投资132.8亿元,重点推进20-14纳米集成电路生产基地、中部物联网产业园区、北大方正IT集成电路以及诺贝安泰生物活体指纹芯片等项目。(责任单位:鄂城区、华容区、葛店开发区)
  8、新材料产业
  行动方向:在巩固和发展人造金刚石超硬材料基础上,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展5类新材料产业,进一步提升新材料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实现新材料产业爆发式增长。新型金属材料领域重点发展高性能合金、轻质金属基复合材料、特种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领域重点发展有机硅、工程塑料、重交通道路沥青,烷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有机硅交联剂、有机硅消泡剂、文物建筑保护材料、硅橡胶等。新型电子信息材料领域重点发展各类微电子、光电子及新型显示材料。包括大规模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特种电子元器件等硅基微电子材料,LED半导体照明、液晶显示技术中的相关材料。新能源材料领域重点发展锂离子、镍氢、太阳能等绿色电池。新型纳米材料领域重点发展纳米硅线极片材料,纳米电子、光子、传感材料,纳米材料规模化应用等。
  行动目标:2017年,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8亿元,2020年,达到90亿元。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2017年达到3家,2020年达到6家。
  项目支撑:2015-2020年项目总投资30亿元。重点推进和谐新材料、鄂信钻石三期高端金刚石合成材料、镁里镁高性能镁合金材料及产品产业化、汉衍新材料、赫斯特工业涂层新材料、防振保温材料、投万硕新型材料、艾迪雅新材料等项目。(责任单位:市经信委、鄂城区、葛店开发区、鄂州开发区)
  9、节能环保产业
  行动方向:围绕节能环保技术及装备,支持专业化节能环保公司发展壮大,加大对优势企业和重点园区的支持力度,引导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加快节能共性核心材料和关键设备的研发和生产。重点开发余热余压利用、工业锅炉(窑炉)、电机系统、高效节能变压器、智能电网、工业化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技术及产品。推进机床、冶金、工程机械等机电产品再制造。重点开发农业废弃物(含农作物秸秆)固化、炭化、气化、还田等技术产品,工业“三废”污染防治技术装备,城镇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以及新型绿色环保材料和产品。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企业,加大先进环保装备产品生产及示范推广力度。
  行动目标:节能环保产业销售收入2017年达到40亿元,2020年达到80亿元。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2017年达到5家,2020年达到10家。
  项目支撑:2015-2020年项目总投资51.5亿元。重点推进中节能华中环保产业园、中再生金属综合利用基地、武汉宇虹环境监测装备制造、方元环保产业园、欣永昌节能等项目。(责任单位:鄂城区、葛店开发区、鄂州开发区)
  10、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行动方向:充分利用产业基础和山水江湖特色的生态环境优势,以产业规模化、特色化、绿色化为方向,建设华容省级农副产品工业园、长岭工贸园区等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重点开发粮油食品、水产品、禽畜制品、果蔬食品等有机农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拓展市场空间和份额,打造鄂州生态农业品牌。加强生态农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农副产品集散中心衔接合作,打造集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流通、采购、商贸为一体的大型农产品集散中心,形成“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模式。
  行动目标: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2017年达到65亿元,2020年达到120亿元。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2017年达到1家,到2020年达到2家。
  项目支撑:2015-2020年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其中2015-2017年期间投资20.7亿元,重点推进葛洪酒业、绿维康食品加工、雅惠食品加工、正大饲料、金华莲子加工、华泰种业、有机番茄深加工、有机大米深加工等项目。2018-2020年期间总投资79.7亿元,重点推进创新国际商贸中心(国际冷冻食品园)、粮棉油加工园、华中台湾农业生态园等项目。(责任单位:鄂城区、华容区、梁子湖区)
  四、保障措施
  成立鄂州市市工业经济升级提质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在推进工业经济升级提质中遇到的重大困难和问题,并对实施效果定期进行通报。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为保障工业升级提质,着力推进“六大工程”。
  (一)实施技术改造攻坚工程。出台我市企业技改政银合作政策,并综合运用国家和省政府技改贴息、后补助等财政资金和相关税收政策,全力引导企业技术进步、工艺升级、流程再造,力争到2017年底成功实施改造的规模企业累计达到50%,至2020年全市规模企业通过技改基本完成一轮技术升级。重点引导钢材、水泥企业对标国家环保政策,实行环保改造,全面实现达标排放;运用差别电价、节能奖励等政策措施,推广鄂钢TRT发电、世纪新峰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引导冶金、建材、发电、化工等高耗能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把两化融合作为技改重要方向,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对高能耗企业实行能源管理信息化,对装备制造业实行设计制造领域信息化,对生物医药企业实行生产控制自动化,对其他行业企业用信息化手段对关键环节的工艺和流程进行再造。通过评选和奖励信息化示范企业,推广先进经验,发挥示范效应,以信息化支撑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政府金融办、昌达公司,各区、开发区)
  (二)实施精品名牌培育工程。培育精品名牌,打造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增强市场话语权。以标准化推进精品名牌成长培育。指导企业在生产、管理和营销等环节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运作。引导企业制定产品标准,推荐我市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内标准。健全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继续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强产学研联合,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对处于技术初创期、市场培育期的新技术、新产品,采取企业主动、市场拉动、政府推动相结合的方式加以推广应用。对接国家首台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出台支持我市企业拓展创新性产品市场的措施,培育一批代表鄂州工业的精品名牌产品。(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质监局、市政府金融办、市保险协会,各区、开发区)
  (三)实施园区扩能增效工程。改革新区投融资机制,及时发布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的示范项目,引导社会资本以PPP、BOT、BT等方式参与园区建设,加快完善园区生产、生活配套,增强承载能力,把园区建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加快发展设计、仓储、物流、电商、检测检验等业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把新区打造成全省有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聚集区。鼓励社会资本在园区投资建设创业创新孵化器。强化工业用地保障,鼓励节约集约用地,实行闲置土地退出机制,优先保障新兴产业用地。明确新区功能定位。葛店开发区主要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电子商务等产业。鄂州开发区主要发展高端装备、新型建材、现代物流等产业。鄂城新区主要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花湖开发区主要发展先进制造业。梧桐湖新区主要发展文化创意、金融与高技术服务、旅游休闲、健康养生和“互联网+”产业。红莲湖新区主要发展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和电子信息产业。三江港新区主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仓储物流、临港工业等产业。梁子湖生态文明示范区主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责任单位:市改革办、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委、市交通运输局,各区、开发区)
  (四)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要营造全社会尊重企业家、党委政府关心企业家、经济发展依靠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实施“万名企业家成长工程”,每年选派100名企业家及高管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参加培训,培训费用由市财政给予补助。每年引进1000名左右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硕士博士由市财政给予补助。搭建企业家互动平台,发挥企业家协会作用。组织企业家沙龙活动,促进产业链之间的创新研讨、交流与合作。(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工商联,各区、开发区)
  (五)实施金融创新支撑工程。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证券公司、投资公司,发展小贷公司和村镇银行,形成多层次金融竞相发展格局,进一步激发金融活力。大力支持企业上市和发债,鼓励工业企业直接融资。盘活财政沉淀存量资金,支持工业经济创新发展。搭建互动平台,实现政银保企对接常态化,加强联动合作,通过资本金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设立种子资金,与银行合作实现放大倍数贷款,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提高担保公司融资担保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水平,通过政府增信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设立创业创新专项基金,发挥三个亿元产业发展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鼓励各金融机构围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开发新的金融服务产品,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政府金融办、昌达公司,各区、开发区)
  (六)实施行政效能提速工程。提升行政效能,增强环境软实力,助推经济发展。明确项目属地管理和负责制度,每个项目由所在地落实一名挂点领导,跟踪服务,加速项目落地。在市一级实行项目分类督导,技改项目由市经信委负责督导,招商项目由市招商局负责督导,重大项目由市发改委负责督导,市政府督查室负责综合督导。继续实行市领导挂点重点项目制度。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推行多证合一和多证联办,出台工业投资指南和投资负面清单。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促进工业、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出台涉企收费清单,坚决查处单外收费、超标准收费行为。综合运用多项举措,淘汰小水泥、小钢铁、小矿山等高污染、高能耗落后产能,为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发挥平台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法律、管理咨询、资产评估、技术推广等服务。(责任单位:市改革办、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招商局、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物价局、市建委、市政府政务督查室、消防支队,各区、开发区)
  附件:2015-2020年鄂州工业主要产业发展预期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