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措施 扎实工作 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市长叶贤林在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5-10-22 语音:播放
今天上午,市委决定召开全市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分析上半年全市经济工作,动员全市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明确下半年工作任务,坚定信心,强化措施,扎实做好下半年的经济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李兵书记等一会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两点意见。
  一、关于上半年的经济工作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新常态,我市经济同全国、全省各地一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宏观经济形势偏紧、内外市场需求疲软、冶金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形势严峻的不利情况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要求,始终以“作贡献、打头阵”的精神状态,深入推进“一改两化”,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比预想要好的工作成效:
  一是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在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不断加大运行调节和服务的力度,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各项“稳促调惠”政策,及时出台促进经济稳定发展、支持实体经济的一系列措施办法,组织银企对接,安排财政间歇资金、生产调度资金和产业发展基金等调节杠杆,促进了经济发展提质增效。1—6月,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8.85亿元,同比增长7.4%。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0.76亿元,增长7%,实现了增速逐月回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7.6亿元,增长17.2%;完成财政总收入36.05亿元,增长7.5%;在重点企业税源减少的情况下,国税收入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5.8个百分点,增加1.5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54亿元,增长14%,增速首次居全省第一。全市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5%和9.44%,收入增长跑赢了GDP增速。
  二是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在困难面前,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谋远之策。充分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因势利导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业结构优化。突出抓好工业经济这个龙头,加快新兴产业的引进和培育,引导传统产业技改升级。上半年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0.5亿元,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建成投产。重点骨干企业经营形势稳定,鄂钢、鸿泰钢铁等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稳住了阵脚,生产实现正增长。市属工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一批企业在逆境中逐步发展壮大,新增规模企业44家,显示出较强的发展活力,在“新三板”、“四板”挂牌的企业新增16家。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高新产业增加值增长17%,快于工业增幅10个百分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4.15个百分点。农业提质增效。加强农田水利、国土整治、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积极应对强降雨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夺取了防汛工作阶段性胜利,生态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夏粮丰收已成定局,新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35个,新增三品标识认证产品6个。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快,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64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52.3亿元,增长18%。积极培育“互联网+农业”新业态,76家农业企业实现网上交易额340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服务业迅猛成长。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主攻方向,服务业发展呈现速度加快、趋势向好的良好局面,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09个百分点。金融保持平稳运行。上半年新增贷款31.94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的增量,同比增长50.38%。市农村信用社顺利改制成鄂州农村商业银行。在去年成立3支亿元产业基金的基础上,今年又成立总规模2.5亿元的高技术服务业创业投资基金。电子商务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唯品会二期、普洛斯二期、上海易商、苏宁云商等一批重大电商项目动工。上半年全市通过网络消费实现消费额24.09亿元,增长110.4%,网络消费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三是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市委、市政府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抓手,一手抓项目引进,一手抓项目落地。前一段全市上下抓招商抓项目工作开始进入收获期,为经济持续发展、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上半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9个,一批电商、物流、电子信息、新能源、特种汽车等高端产业项目落户。成功争取到总投资400亿元的顺丰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选址我市。总投资74亿元的电厂三期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十二五”以来我市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省装机规模最大的电厂,使我市又增加一户百亿级骨干企业。南山临港新城、南都电源等一批投资过10亿元工业、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启动建设。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3.5亿元,增长78.1%。
  四是新区开放开发向纵深推进。继续推动市级职权下放,市委、市政府召开现场办公会,现场解决新区有关问题,新出台了促进沿江滨湖新区加快发展的10条意见,从新区规划管理、用地、产业引导资金等方面破解了制约新区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新区行政审批系统和综合执法系统已正式开通运行,承接职权运转总体情况良好,70%以上职权正常运行。大力支持和推动新区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八大新区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0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3%。三江港被列入湖北省新增的5个长江水运口岸之一。
  五是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推行清单管理模式,职权清单、责任清单已出台实施,收费清单、投资负面清单正在加紧编制,今年底完成“四个清单一张网”实质运行。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定了推进大众创业的11条政策措施,有效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上半年新登记内资企业118户,增长26.88%;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033户,增长47.95%。继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148个行政村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运营制度改革,第二批党群社团单位资产移交顺利过户。“三证合一”登记改革、全国“多规合一”、梁子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等各项改革试点都取得积极进展。成功争取进入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示范试点。
  六是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上半年,各类民生支出27亿元,占预算支出的70%。大力推进创业促就业,城镇新增就业8944人。加大对精神病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力度,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使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大力改善办医条件,市中心医院综合大楼即将投入使用。推动远程诊疗体系建设,有效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深入开展“五城同创”,实施城建攻坚计划和城管能力提升工程,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改善人民群众住房、出行条件,鄂州大学校中村、朱家垴等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正加快推进;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客车。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与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建立六大社会矛盾纠纷化解调处机制,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回顾上半年的工作,我市经济在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实现了逆势而进,取得好于预期的成效,确实来之不易。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经济新常态的正确认识,对经济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打基础、管长远,狠抓新区开放开发,主动调结构转方式,扎实推动一产业提质、二产业升级、三产业倍增的战略思路和工作布局不动摇;得益于全市上下始终保持“竞进”的精神状态,以“鄂州速度、鄂州质量、鄂州效率、鄂州标准”为标杆,努力谋发展、干事业所形成的良好工作氛围。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到发展不够、总量不大、结构不优仍然是我市经济的最大实际,经济发展还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和压力。
  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不减。我市工业企业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特别是冶金、建材占比较高,产业结构偏重的现状一时难以根本改变。经济发展“怕冷不怕热”,宏观经济趋紧对传统工业冲击较大。
  二是一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滑,钢材、水泥等产品价格处于下行通道,部分骨干企业增产不增收,上半年鄂钢因产品价格下降和原材料价格下降形成的价差亏损高达5亿元。冶金、能源产业直接拉低全市工业增速3.8个百分点。
  三是后续项目支撑不足。上半年,虽然有一批大项目开工,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同比下降12.4%,后续重大工业项目仍然不足。受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企业投资的方向不明、意愿不强。同时,资金短缺、用地紧张、结构性用工矛盾等要素制约仍然存在,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展。
  四是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受各种政策性减收因素以及传统支柱行业生产不景气影响,财税收入增长空间有限。同时,今年保基本、保运转、保民生等刚性支出增多,下半年,仅市本级财政支出将新增6亿元以上,收支矛盾压力很大。
  面对这些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想方设法予以缓解。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们面临的形势可能会更加复杂,困难可能会更多。我们务必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始终坚持竞进提质不动摇,紧盯全年目标任务不放松,以决战的态势实现“十二五”和全年工作圆满收官。
  第一,进一步坚定信心,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从后期趋势看,我市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正在积累,支撑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不断增多。信心来源于宏观经济在逐步企稳。国家定向调控、精准发力成为常态,还有更多的稳增长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外部环境将进一步改善。信心来源于全市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韧性在增强。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即使是鄂钢等最困难的传统企业,产量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只要苦练内功,挖潜降耗,改造调整,企业就能挺过难关。同时,要看到以电商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出现了快速发展,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居全省第一,这是过去没有的,说明我市经济抗风险能力和韧性在增强。信心来源于我市经济发展后劲更足。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一批投资额度大、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先后落户并动工建设,既有利于当前经济平稳增长,也给我市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这些机遇和有利因素面前,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树立底线思维,坚持全年目标不动摇,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保证掉进度的指标止住下滑的势头,迎头赶上。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要倒排日程,挂图作战,把任务分解到每旬、每月,一个指标一个指标地结账,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第二,坚持调结构促转型,推动经济提质升级。在新常态下,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把调结构作为稳增长的主攻方向,千方百计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一是加快传统产业技改升级。从长远看,我市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不可避免,但怎么转型,从方法上可以选择。要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到产业转型升级中,要对接“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加快实施产业升级增效行动方案,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支柱产业进行改造提升,下半年要完成富晶电子三期、金牛管业二期等59个技改扩规项目。要推动传统产业产能整合,支持和鼓励冶金、建材等企业整合资源、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要帮助企业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能力,加强要素保障,搞好产销、用工、产学研等对接,确保钢铁、水泥、装备制造等重点企业保持正常、积极的生产经营势头。二是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要高度重视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长动力转换。要重点围绕我市具有一定优势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抓紧策划选准一批重点项目,落实到产业、到企业、到产品,尽快形成实实在在的增长点。要用好高新产业发展基金,发挥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新兴产业发展。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之一,着眼于经济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重点发展电子商务、航空物流、金融、旅游等产业。要认真研究国家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最新政策,引进和培育一批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加快编制航空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发展政策,使其尽快成为引领我市转型升级的主力军。要进一步加快葛店中部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唯品会二期、家乐福等项目建设,再引进一批知名电商企业,争取跨境电商试点。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武汉新港三江港区等物流园区建设,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企业。
  第三,加快新区建设,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新区是我市加快发展的主战场。要保持当前良好的发展态势,关键在于抓新区建设,抓项目扩投资。一是以更大力度推进新区建设。经过两年的发展,新区开放开发现在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要按照李兵书记在新区现场办公会上确定的重点工作,认真抓好落实,推动新区发展再上新台阶。要学会运用市场化方式推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战略投资者合作,运用PPP模式,引进社会资金推进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市直有关部门和新区要共同梳理,加大对接、培训和指导力度,确保去年下放的权限承接到位。对今年出台的10条意见,要认真研究,逐条抓好贯彻落实。二是以更大决心推进招商引资。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保持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和强劲态势。要理清思路,明确重点,紧盯重大工业、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各开发区、新区主要领导和招商局长要主动走出去,积极开展各类招商活动,主动对接有“含金量”的项目,积极争取,确保下半年再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要兑现优惠政策,提高项目签约率和履约率。三是以更有效措施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要开展项目落地集中攻坚大会战,市政府已成立重点项目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每月进行调度、现场拉练,定期通报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确保项目建设的进度与质量。对前期工作已有一定基础的项目,要加快工作步伐,力争尽早开工建设。对电厂三期、南都电源、特种汽车、南山临港新城等投资过10亿元的重点项目,按照建设计划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对前期进展缓慢的项目,要逐个进行梳理,帮助解决审批、征地、拆迁、建设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项目的开工率和投产率。
  第四,推进创业创新,加速释放经济发展活力。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就蕴含于创业创新之中。李克强总理在各种会议和场合,多次要求做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鸿忠书记把创业创新比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三驾马车”之一,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创业创新工作,为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是进一步简政放权。坚持不懈地转变政府职能,给市场“松绑”,以政府权力“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完成“四个清单一张网”工作,营造公开、透明、快捷的行政环境。二是加强创新创业服务。各级各部门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保驾护航,重点解决好四个方面问题:在政策上,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为推进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各地和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办法,确保见到实效。在资金上,要全面梳理中央、省、市对创业创新的扶持资金,最大程度发挥作用。要用足用活小额担保贷款。今年,市政府将设立不少于10亿元的创投资金,专门用于鼓励创业创新。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创业活动。在人才上,要加大创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重点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创业创新团队、前瞻技术人才。要充分利用毗邻武汉科教中心优势,打造创新人才培养高地。实施“企业家成长工程”,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家。在平台上,各区、新区要将创业创新列为“重点课题”,为创新创业提供“新环境”、“新平台”。要加快中小企业加速器、湖北科技企业加速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加快构建一批低成本、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吸引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培养一批草根“创客”,催生一批创新型企业。
  第五,加强社会事业发展,提高民生保障水平。要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好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确保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要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就业问题。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精神病人等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要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第二幼儿园及梁子湖区人民医院、三医院门诊综合楼等民生项目建设,市中心医院综合大楼要尽快投入使用。要加大“十件实事”的落实力度,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大力度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以“五城同创”为载体,组织开展好城市环境整治百日行动和城中村、城郊村环境整治。要加快鄂州大学校中村、朱家垴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市民中心、凤凰大桥、东洋澜湖生态治理、吴都生态廊道、吴楚大道等一批重点工程,确保如期建成投入使用。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第六,提振精气神,改进作风抓落实。越是困难时期,越要强调精神的能动作用,要进一步提升精神区位,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把全部精力用在谋发展上。要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转化成真抓实干、抓落实的自觉行动,用发展的成果来检验专题教育的成效。一是要稳神竞进。“稳”就是坚定不移地抓发展,各地各部门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抓发展的主体责任、第一责任,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战略思路坚定不移地推进,把发展的主体责任落实在行动上。“神”就是精神状态,鸿忠书记多次强调,抓发展要绝不松气、绝不泄气、憋足一口气。在我市经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我们的精神一定不能下滑,要运好这“三口气”,进一步营造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强大气场。二是要勇于担当。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年底将各地各部门全年目标完成情况在新闻媒体上晒一晒,向人民报告。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克服庸政懒政行为,不能当经济工作的“门外汉”,要加强经济工作的学习,研究经济发展规律,掌握国家产业政策,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提高在新常态下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水平。三是狠抓落实。任何工作都是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地各部门对市委、市政府定下来的工作部署,要积极推动落实,不能走过场、搞变通。如何抓落实,关键在于抓具体,一深入就具体,一具体就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领导干部抓工作不能浮在表面上,抓工作要“一竿子到底”,带头深入一线,直面矛盾和问题,在克服困难中推动发展,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2015年7月29日
  ※标题为编者所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