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鄂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2-07-01 语音:播放
各区人民政府,葛店开发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鄂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鄂州市人民政府
  2022年5月12日 
 
  鄂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湖北教育现代化2035》《湖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鄂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鄂州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十三五以来,我市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教育发展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3%;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达11年。华中师范大学梁子湖校区被教育部批准立项,我市实现了本科教育的突破,教育体系更加完备。主要体现在:
  ——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鄂城区、华容区被评为“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梁子湖区被评为“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全市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复查。
  ——教育信息化全面覆盖。抓住全国、全省教育信息化改革试点的机遇,五年投入5000万元,率先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三个“城乡全覆盖”,全市师生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开通空间、互动交流、电子备课、网络教研;农村教学点“同步课堂”全面推行。
  ——人事制度改革激发活力。全面推行学校领导班子任期制,实行目标管理、实绩考核、竞岗选聘,建立教育系统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激活干部队伍。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创建19个鄂州名师工作室。全面推行师德公开承诺,开展“万名教师进万户”活动,打造人民满意的“四有”教师队伍。
  ——教育综合改革纵深发展。率先在全省制定出台了《鄂州市关于加强全市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工作的意见》,六部门联合制定了《鄂州市学生校外托管机构开办指导规范》。采取“建、管、办、评”分离的模式,创办2所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引领提升办学水平。投入700万元,全面完成高中新高考“选课走班”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校园足球普及计划,全市已建80块校园足球场。
  ——教育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五年来,争取上级建设资金约7.5亿元,市、区两级配套投入3.36亿元,新建育才中学,改扩建新民街小学凤凰校区,迁建西山小学、鄂州中专、葛店高中等重点教育项目,新增学位18000个,有效破解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投入6962万元,新建、改扩建农村幼儿园38所,实现了每个乡镇建成1—2所中心幼儿园的目标。大力实施“全面改薄”工程,近五年共投入5.4亿元,改造城乡义务教育学校244所,完成五年规划总投入的110%,农村学校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促进了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投入1.8亿元,加快推进城南学校新建、市二中迁建,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投入1.4亿元,建成国家级示范性学生综合实践基地,丰富学生室外拓展活动场所。
  ——综合素质教育亮点频现。大力推进健康校园提升行动计划,我市健康校园做法在全省推广,在全国首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高峰论坛作主题发言;中小学暑期德育、体育家庭作业的做法被《中国教育报》、湖北新闻、《湖北日报》推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卓有成效,我市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高质量创建国家、省、市级文明校园120所,11万余名中小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等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服务公平充分彰显。畅通贫困学生求学道路,实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建立建档立卡家庭子女的资助档案,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建立完善精准资助“双线包保责任制”,教育扶贫工作受到省教育厅表彰。
  二、“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市教育发展存在理念跟不上教育现代化步伐、教育投入难以满足发展需求、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素质教育推进困难、教育教学改革不够深入等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发展不充分,优质普惠性资源偏少。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大班额”“择校热”问题仍然存在,“城镇挤、农村弱”现象依然突出。高中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对新高考改革的认识有待深化和加强。公办中等职业教育学位不足和专业教师缺乏的困境亟待破解,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契合不紧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创新能力不够强。高等教育整体层次不高,区域优势不明显。特殊教育投入不足,发展不够。教师城乡结构、学科结构分布不合理。教育信息化推进较为缓慢,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
  三、“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内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我市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战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两区一枢纽”建设为契机,以乡村教育振兴为支撑,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坚持统筹谋划、重点突破、改革开放、服务发展,着力优化布局、补齐短板、促进公平、提升质量,统筹谋划实施各项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加快建成我市“两区一枢纽”,着力构建“一核两极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提供人才支撑。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5年,基本实现市域内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学前教育普惠率,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基本实现教育体系现代化;全面提升师德师能,基本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现代化;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大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基本实现教育质量现代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基本实现教育资源现代化;全面依法治教,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发展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教育服务鄂州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鄂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预期指标

     

2020

2025

2035

1

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

92.5

97

98

2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8.1

99

99.5

3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95.3

96

97

4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64.7

72

75

5

学前教育教师接受专业教育比例(%

76

80

95

6

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比例(%

65

67

95

7

新增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92

92.5

95.5

8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9

11.5

12.5

  2.具体目标
  (1)教育体系现代化。提高普惠性幼儿园的覆盖率,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7%,基本建立布局合理、资源充足、公益普惠、充满活力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9%,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实现特色多样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6%;职业教育实现融通融合发展,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等教育实现一流特色发展。
  (2)教师队伍现代化。教师数量充足,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2人、5.34人以上;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1人以上;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0.9人以上。优化教研机构教师年龄结构,及时遴选优秀青年教师充实教研机构,保持教研队伍活力。教师学科、职称、年龄等结构趋于合理。县域内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教师学历整体达标,在职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教学能力整体提升,教师参加市级及以上培训的比例达到100%,其中国培比例达到10%,省级培训比例达到30%。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均达到85%以上。
  (3)教育质量现代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健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本领显著增强。优化教学方式,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落实“双减”政策,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4)教学资源现代化。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按照“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管理”的要求,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建成“互联网+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全面提升教育管理者的信息化领导力、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助力鄂州教育高质量发展。
  (5)教育治理现代化。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牢牢把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办好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切实履行省级和市级政府统筹实施、区级政府为主的管理责任。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突出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和群体教育差距。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城乡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持续优化,推动教育体系与产业体系、科技体系、社会体系有机衔接。统筹发展和安全,夯实平安校园“七防工程”,建成市、区两级校园安全综合指挥调度中心,巩固提升校园安全“三个100%”成果,确保教育系统持续安全稳定。
  (三)重要任务
  1.完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机制。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中小学普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广泛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等教育活动。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有效机制,深化拓展学生、教师、课程、学科、环境“五个思政”育人。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使大中小学德育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中小学幼儿园广泛开展“起点阅读”“朝读经典”“新时代好少年”“18岁成人礼”“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马列主义启蒙教育、道德法治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荆楚文化和鄂州本土文化教育。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建好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基地,打造一批思政课名师示范课堂、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精品和实践育人特色品牌。完善各类学校党建带团建、队建机制,构建党、团、队相衔接的思政工作体系。
  2.完善学生全面发展、人人学有所长的长效机制。推进学校体育创新发展体系建设,实施体育教学改革,深化体育中考评价改革,加强学校体育师资和场地建设。实施“一校多品”体育特色项目培育,推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日常化和体育家庭作业个性化,全面落实1—2小时阳光体育运动,引导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普及校园足球,推进足球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健全“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到2025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大幅提升。持续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确保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以上。构建新时代学校美育体系,推进美育教学改革,加强美育师资和场地器材配备,完善评价机制。实施“一校多品”美育特色项目培育,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合唱、集体舞、啦啦操、艺术实践工作坊等活动,广泛开展各层级美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引导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和爱好。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充分发挥研学旅行、社会服务、志愿公益、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坚持定期布置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家庭作业,帮助学生掌握1—2项劳动技能。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开齐开足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配备心理咨询指导教师,开展心理疏导和咨询服务活动,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形成良好意志品质,树立生命安全意识,培养自救自护能力。
  3.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衔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完善中小学家访制度,办好家长学校,实现家校共育。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强化教育、宣传、文化、体育、民政、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协同配合,构建全社会育人格局。用好我市国家级示范性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和市域外特别是武汉市实践基地资源,用活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为学校开展教育活动提供场所。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宫等免费向学生开放。深入推进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创建,加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力度,助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
  (四)重点工程
  1.坚持铸魂育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增强德育实效。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注重学段衔接和知行统一,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模式,厚植家国情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过程,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马列主义教育、道德法治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传承好吴楚文化和鄂州民俗文化。坚持布置德育家庭作业,开展德育示范校创建活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建好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实现高校专职思政课师生比不低于1:350。

专项1  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育人导向,努力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到2025年,创建50100所德育示范校,打造20个思政课骨干教师“名师示范课堂”,10个学生思政工作精品;创建1个国家级研学旅行示范基地,每年参加研学学生达到20000人以上。

  (2)提高智育水平。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探索因材施教的有效路径和高效课堂的实践模式。强化教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加强学业质量监测和督导,科学开展学业评价,以科学保教为重点开展幼儿园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改进中小学校评价,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重点健全职业学校评价。
  (3)强化体育锻炼。深化体教融合,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按照“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使每位学生熟练掌握至少1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加强学校体育运动队建设,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坚持“健康第一”育人理念,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强化评价结果运用。
  (4)注重美育浸润。实施“美育浸润计划”,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等活动,普及戏曲教育。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完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美育工作机制,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个性特长,举办艺术展演活动。
  (5)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引导学生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开足开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积极开展研学旅行。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和公益志愿活动,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中小学每学年至少安排一周时间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6)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巩固深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提升校园卫生设施水平,深入实施健康校园创建行动,广泛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推进“垃圾分类进校园”,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观念。加强中小学校卫生室(保健室)建设,按规定配备健康副校长、校医和保健教师。健全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加强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
  2.坚持优质均衡,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1)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优化区(葛店开发区、临空经济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城乡学前教育布局和公共服务网络。全面贯彻《“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提质扩容工程和教育强国推进工程,确保每个街道办事处至少办好3所公办园,人口大镇至少办好2所公办园,其他乡镇至少办好1所公办园。全面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回头看”,复查治理成效,扩大资源供给,为满足幼儿就近入园提供基本保证。加强幼儿园收费监管,落实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制定普惠性幼儿园补助标准。建立和完善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和退出机制。防止“无证园”反弹。深入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强化幼小深度合作,坚决纠正超前学习、拔苗助长等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

专项2  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工程

以更高质量、更加公平为目标,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到2025年,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7%,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3%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6%;全市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7%

  (2)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开展国家和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科学规划城乡中小学布局,编制实施《鄂州市基础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0-2035年)》,完成花湖实验学校、武昌学校城南校区、沙塘九年一贯制学校、沙窝九年一贯制学校、葛店二初等学校建设。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加强城镇学校建设。进一步推进名校办分校改革试点,大力发展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管理模式,办好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小学。高质量完成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持续做好控辍保学、精准资助、改善条件、师资保障、区管校聘、化解城镇“大班额”等工作,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确保“不让一名学生掉队”。深入推进武鄂教育同城化发展,共推教育区域协作,共建师资培养平台,共融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先进管理成果。
  (3)推进“双减”课后服务工作。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积极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积极主动开展教研活动,做好课堂提质,抓好教学设计,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实施流程及教学评价。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抓好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精度,科学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巩固性作业,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设计不同梯度、不同功能的层级作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培训机构,持续开展综合执法行动,深入推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治理工作。引导教师在课外作业上做减法,在课堂效率上做加法;在作业总量上做减法,在作业质量上做加法;在校外培训上做减法,在课后服务上做加法,真正落实减负不减质。积极引进湖北美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优质美育、艺术资源,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升夏(冬)令营质量。
  (4)推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深入实施《“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实施特色高中建设计划,推动普通高中分类错位发展,探索差异化培养模式,形成“优质、多样、特色、全面”的普通高中教育格局。完成市二中迁建工程,推进鄂州高中、市二中集团化办学,做大做强优质高中品牌。加大农村薄弱高中改造力度。支持民办普通高中办学。以高考综合改革为牵引,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统筹推进高中课程设置、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学生生涯规划、综合素质评价、学分和毕业认定等工作。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拔尖人才的培养机制,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推进特殊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深入实施《“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落实“一生一案”,推进“教育教学+康复”,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全面推进融合教育,落实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支持保障政策,全力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应上尽上。完成市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工程,尽情尽力办好特殊教育。支持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质量建设,加强学校无障碍设施设备建设。加大特殊教育经费保障,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到2025年提高至7000元以上,并随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6)推进困难群体受教育有保障。全面落实覆盖全学段的资助政策,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精准资助。紧盯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实现常态清零。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建立留守儿童动态监测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读公办学校比例。
  3.坚持技能支撑,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实施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和中职学校“双优计划”,优化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组建鄂州市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统筹职业教育各类培训资源和项目,创建职业教育乡村振兴基地,扩大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实用人才。

专项3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

2025年,争创1所省级优质中职学校、1个省级优质专业群、3个省级校企合作共同体、10个省级以上实训基地,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2)加快培养新时代鄂州工匠。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结合鄂州产业需求,针对建筑市场专业技能人才资源紧缺形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打造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加强与临空产业相衔接的专业建设,着力打造航空工程、航空物流、光电信息、智能制造、生态农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里的品牌专业和重点专业。创新教学方式,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加快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鄂州工匠。
  (3)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体。围绕武鄂同城核心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布局,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绘制产教对接谱系图。积极推广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探索创建混合所有制的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企业和职业院校紧密合作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服务平台。支持职业院校在产业园区配套建设专业实训基地,创建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推进“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新型合作办学运行机制改革,建立职业院校与产业、行业、企业发展对接制度,进一步完善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制度、学生到企业学习实践制度和订单培养制度,增强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
  (4)推进职业教育“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构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格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造1—2个省级教学创新教师团队。加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支持职业院校对接拥有主流生产技术的企业,校企合作开发特色教材和校本专业教材。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推动职业院校“课堂革命”,推行项目化教学、虚拟仿真教学、数字媒体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强教学诊断和改进。组织学生技能竞赛和教师教学能力比赛。
  4.坚持特色一流,构建开放多元高等教育体系
  (1)推动高等院校发展升级。加快华中师范大学梁子湖校区建设进度,基本建成应用型本科高校。支持鄂州职业大学创建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打造若干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完善高职院校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国家规定的高职院校生均经费落实到位。
  (2)提升高等教育创新服务能力。发挥高等院校教育资源优势,设计适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培训项目,为企业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服务。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联盟,开展科技攻关,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服务鄂州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建立健全高校、科研人员到企业创业创新和企业高层次人才到高校兼职的人才交流机制。

专项4  高等教育内涵提升工程

202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2%,基本建成华中师范大学梁子湖校区、华夏理工学院。建设3所高水平的高职院校,重点建设省一流学科5个,优势特色专业10个。办好鄂州职业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加快建成航空产业人才培训基地。

  5.坚持全民终身,创建学习型城市
  (1)搭建全民终身学习“立交桥”。建立全市教育学分银行,完善个人学习账号管理和学分管理制度。完善招生入学、弹性学习及继续教育制度,畅通转换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衔接机制。
  (2)积极创建学习型城市。广泛开展学习型乡镇(街道)、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等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积极争创国家和省社区教育示范区。加强远程继续教育及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各级各类学校、科研机构、文化馆、体育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资源,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终身教育与培训。办好鄂州老年开放大学,丰富老年教育资源。扩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吸引社会工作者参与终身学习服务。

专项5  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工程

2025年,建立终身教育制度体系,创建学习型城市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建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6.坚持深度融合,加强教育信息化支撑
  (1)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全市教育城域网,科学制定数字校园建设应用标准,开展市级数字校园示范校创建和达标评估,数字校园覆盖率达100%,智慧校园覆盖率达90%。普及师生教学终端配备,全市中小学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不低于9:1。

专项6  教育信息化引领工程

加快信息化阵地建设,努力发展现代化智慧教育。到2025年,基本实现《教育部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的“三全两高一大”(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学生、数字校园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目标。

  (2)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城乡远程课堂教学应用,实现农村教学点、薄弱学校、边远学校“三类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点播课堂)应用全覆盖。推动教育平台资源融合应用,形成具有鄂州特色的数字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师网络空间全覆盖和学科数字资源全覆盖。深入开展大数据教与学研究,加快推动大数据的精准教学应用。
  (3)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水平。加强各级信息技术队伍建设,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加大信息技术人才引进,组建扩充市、区两级教育信息技术专家库,培训指导教师教学和成长。开展智慧课堂、微课教学等方面的教学竞赛和比武,促进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提升。
  (4)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健全教育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提升教育网络安全能力,加大网络与信息安全综合治理和应急处置监管力度,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教育数据安全。
  7.坚持教书育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1)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和管理全过程,构建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建立师德档案、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和重大问题报告、惩处机制,将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推进教师师德表现与社会信用信息挂钩,将教师社会失信行为纳入师德考核评价内容。将每年9月确定为“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月”,继续办好“师德讲堂”,讲好鄂州师德故事。
  (2)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贯彻落实《鄂州市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责任分工方案》,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机制改革,按照“控制总量、动态平衡、缺一补一”的原则足额补充中小学教师,破除教师流动的体制障碍,构建科学有序的教师队伍正常流动机制,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因生源数增加需要新建学校、新增教师,且所需编制在现有教职工编制总量内无法调剂的地区,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劳务中介机构派遣用工等方式临时聘用教师。
  (3)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到2025年,幼儿园、小学、初中专任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95%、99%、100%;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进一步加大对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特级教师、省市名师的引进力度。倡导教师终身学习,建设在职教师学历提升、继续教育、各类研修等教师培育机制和平台,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覆盖率100%,年度合格率90%以上,周期合格率90%以上。加大教师培训投入,按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1.5%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按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完善国家、省、市、区、校五级培训体系,将教研员培训纳入“国培”“省培”计划,每位教研员接受每年不少于72课时的培训。

专项7  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营造优良育人生态环境。实施人才强教工程,到2025年,培养10名名校长、30名鄂州名师(创建5个湖北名师工作室和30个鄂州名师工作室)、30名技能大师(创建3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00名学科带头人(含专业带头人)、400名市级骨干教师,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4)完善教师保障机制。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改革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创新评聘机制。优化教师岗位结构设置,按照有关规定适当提高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绩效奖励、评优评先倾斜政策,对在乡村学校连续任教满30年、离法定退休年龄不满3年且仍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单位无相应岗位空缺的,经核准后可不占相应专业技术高中级岗位数予以聘用。
  8.坚持改革创新,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推进全面依法治教。全面落实教育法律制度体系,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完善学校法人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体系,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多方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健全教育系统法律顾问制度。推进学校章程建设,形成“一校一章程”。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探索建立学生意外伤害援助机制和涉校涉生矛盾纠纷调解仲裁机制,维护师生合法权益。
  (2)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改革学校评价,加快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评价标准,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教师评价,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改革学生评价制度,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完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专项8  教育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5年,健全统筹有力、职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现代学校制度,依法治校创建覆盖率达100%,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3)稳妥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稳步实施高考改革,贯彻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选课走班、综合素质评价等教育教学改革。制定出台我市推进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形成新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加大引导鄂州市域内高中阶段学生报考鄂州职业大学的政策支持力度;做好高职招生、就业帮扶工作。
  (4)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切实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建立民办学校信息公开制度和违规失信惩戒机制,将违规办学的学校及其举办人和负责人纳入“黑名单”,进行公示并联合惩戒。
  (5)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进一步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入推进证照清单化管理,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深化“互联网+教育政务服务”,推行“我要入学”“我要办学校”一事联办新模式,教育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100%,实现“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不断提升教育政务服务满意度。
  (6)加快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培养一批“一带一路”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鼓励支持鄂州高校、职业学校与国内外名校开展合作办学,共同建设产学研创新平台。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鄂州教育的影响力。
  (五)保障措施
  1.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深化“党旗领航”工程。落实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守住教育领域意识形态阵地。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净化立德树人教育生态。实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充分发挥好党员教师“三个带头”模范作用,建立完善“双培养”机制,推进教育系统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2.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依法落实地方政府教育支出责任,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健全“谁使用、谁负责”的教育经费使用管理责任体系,完善教育经费执行情况公告制度,强化教育内部审计监督和内控机制建设,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3.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完善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落实校园公共卫生防疫措施,牢牢守住校园净土,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强校车、学校食品卫生、消防、防溺水、校园和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等安全管理,营造安定和谐的育人环境。
  4.全面加强教育督导评估。健全地方政府优先发展教育执行情况督导评价机制,层层压实各级政府教育职责,将教育经费投入、义务教育控辍保学、青少年儿童近视综合防控、教师工资待遇落实情况等工作纳入区级政府考核体系,作为对地方政府及其主要领导考核的重要指标。推动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落实兼职责任督学工作补助制度。定期组织督导评估,建立约谈制度和通报制度,实行督导检查结果公告、限期整改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督导和监测结果应用,健全督导报告发布和整改复查制度,推动公开监督和行政问责,力促教育督导“长牙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