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寓含“暖与寒”,当慎——二○二○年鄂州市作风建设电视问效系列谈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0-09-21 语音:播放

  1楼到9楼,9楼到1楼,往返多次。末了,“没有什么希望,我跟你说个实话”,工作人员的这句话,让申请办理重症慢性病卡的市民当场情绪失控:“说不定,等两年,我已经到山上去了。”

  从4月份开始,为办理老母亲的丧葬费和抚恤金事宜,市民来回跑了7趟。末了,“他要这样做没办法”,工作人员的这声“笑谈”,让前来办事的市民心酸:“但凡说清楚一些,谁愿意跑冤枉路?!”

  有对话有回音,不管结果如何,心里还算有个底。然而,有画面、无声音,窗口“静默”,这场景该让人说什么好?说有画面,是窗口里的位子上,有人坐在那儿;说无声音,是窗口里那位的注意力,或在游戏里,或在手机上,对于窗口外办事之人的问询,只以手势、眼神作答之。

  有办事经历者,对此景恐怕不陌生。当问效的镜头聚焦于此,场上场下的感受基本一致,“心情沉重,没法轻松”“不光是羞愧,脸上也无光”“非常难过,非常惭愧”。

  对此,现场评论员、省政协常委叶青用“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认为:“在窗口,有些话是不能说的,说了会很伤人心;有些事是不能做的,做了,现在网络发达,拍个照上了网,影响不好。”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多年前,社会对办事难便有此总结。多年来,自上而下,系列纠风动作出手解此“顽症”,应该说拆了“玻璃门”、停了“旋转门”,通过制度集成、“一网通办”等技术手段,畅通办事渠道,以期达到“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的效果。

  制度的设计、渠道的建设,最终离不开人的执行。也因此,窗口里的一言一行,便成了社会观感最直观的链接,也就不难理解“话风也是作风”这一观点。

  也许,有人会认为,话风是一个人的素质体现,与窗口有多大关系?对此,叶青的看法很直白:“窗口无小事,群众是通过办事来了解政府,窗口的背后是政府信誉。”

  其实,谈到对话风的认知,大家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就如本案例中的医保部门负责人所言,窗口是联系群众的一个桥梁。对窗口的管理,每天有“晨会”制度,对不合格人员也进行过清退,对新进人员也进行过培训。

  然而,让人心情不轻松的现象仍然上演,这就不单是一个认知的问题了,是不是也当问问管理制度缘何成了“墙上挂挂、纸上画画”?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或是手脚不净,形象不好,在人前缺乏正气。”

  无论怎样,一语寓含“暖与寒”,好好说话看似小事,实则作风大事,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和人员更当谨言慎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