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栏目订阅

  • 湖北省第二届“数字工匠”职工技能大赛在我市举行

      本网讯(全媒体记者 李刘斈子)9月13日至14日,湖北省第二届“数字工匠”职工技能大赛在鄂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刘雪荣出席,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玺玮致辞。   刘雪荣指出,要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发挥“数字工匠”大赛的引领作用,以赛促学、以赛促培,引导更多职工和青年学习数字技能、成长为“数字工匠”;要坚持守正创新,在赛制、组织和宣传上积极探索,努力把本届“数字工匠”大赛办成高水平、有特色的盛会;各位参赛选手要强化使命担当,保持钻研精神、勇于创新突破、注重传承培育,形成“一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推动全行业”的良好氛围,为推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王玺玮表示,近年来,鄂州积极融入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全力打造全省数实融合先导区。武汉东数字经济产业园、悦科数据中心等数字经济产业持续壮大,湖北莲花山人工智能研究院、产教融合创新中心相继投用。特别是花湖国际机场在建设和运营中广泛应用数字建造、5G通信、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为“数字工匠”成长提供坚实支撑。鄂州将全力做好赛事服务,保障大赛顺利举行,并以此为契机与各方深化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和产业合作,共同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贡献力量。   本届大赛以“数技勇争先 聚力建支点”为主题,设置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数据安全管理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数据标注员、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员5个赛项,共有来自11个市州和17家大型企业的307名选手同场竞技。大赛同期举办数字经济成果展,设立11个展区、110个展位,涵盖智能制造、半导体芯片、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推动企业、选手与专家对接合作。   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冯家欣,省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富炜,市领导卢辉、叶祥明、尹彬参加活动。

  • 七部门对标嘉兴共商“争先进位”新路径

      本网讯(全媒体记者周璟)“市委社会工作部将对标嘉兴成熟的社会组织模式,探索建立多方协同参与的社情民意收集办理工作机制,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市红十字会将学习嘉兴‘党群服务中心+红十字服务站’阵地网络经验,构建‘全域融合’基层组织体系。”   9月12日,市委直属机关工委组织召开第二期“对标先进争创一流”专题研讨交流会。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党校、团市委、市侨联、市残联、市红十字会、市科技局等7家市直单位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结合部门职责与赴嘉兴学习考察的收获,聚焦“怎么干、如何破”,围绕将“嘉兴经验”转化为“鄂州实践”展开深度研讨,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   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面对标嘉兴模式,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与数据共享,通过深化跨部门信息比对与精准服务,全力实现惠残政策目标人群覆盖率100%,系统提升残疾人服务保障水平。   市科技局紧扣“成果转化效能不足”等难点,秉持“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学习态度,借鉴嘉兴经验,提出实施“深根校地合作”行动计划,推动科技成果落地100项,力争推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家。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各部门在对标中找差距,思路愈发清晰。   市委党校围绕教学特色不够鲜明的短板,学习嘉兴市委党校(浙江红船干部学院)作为全国红色教育领域标杆的办学治校先进经验,将充分挖掘鄂州特色,以峒山蝶变、“花湖精神”等为切入点,打造具有鄂州特色的精品课程。   团市委聚焦与嘉兴在服务中心大局的力度及效能上存在的差距,学习其高效资源整合能力,将在服务经济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和打造青年志愿品牌等四个方面展现青春建功作为。   市侨联着眼侨资侨智引进不足等问题,参照嘉兴“新侨培根”“侨助发展”“护侨连心”“以侨为桥”“侨基提升”五大工程,推行“地方侨联+大学侨联+校友会”新模式,加强三方面力量的协同,助推侨资侨智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过近3小时的热烈研讨,与会人员不仅明确了差距,更找到了破题路径。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为新的起点,深入开展对标争先行动,以各部门履职效能的全面提升,为鄂州“两区一枢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 市农业农村局学“他山之石”擦亮武昌鱼“金字招牌”

      本网讯(全媒体记者徐麟)为推进武昌鱼品牌振兴,推动其从地域名片向精品名牌、从传统特产向富民产业升级,近日,市农业农村局考察组赴浙江嘉兴开展调研学习,在对标先进中更新理念思路,为鄂州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考察组实地走访了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红联村、嘉兴市冻兴牧业有限公司、浙江众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及嘉兴市农业农村局等地,深入了解当地高标准产业园区建设、重大项目引进和完整产业链构建经验。当地城乡面貌的显著变化、蓬勃的发展活力和创新的理念令考察组成员深受启发。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学习嘉兴敢为人先、勇创一流的进取意识和实干作风,增强“跳起来摘桃子”的勇气和拼劲,一步一个脚印将行动纲领变为现实。   学习归来后,市农业农村局迅速组织专题研讨:做优品牌、做强特色、数字赋能等成为研讨的高频词;鄂州与嘉兴的相似之处、自身资源优势以及未来发力方向等成为讨论的热点。   在种源方面,大力支持武昌鱼(团头鲂)国家级原种场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建设水科院长江所淡水种质资源库活体库,筛选优质野生武昌鱼亲本,保障种源安全。联合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加强科研,成功鉴定武昌鱼分子身份证,初步构建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和基因编辑育种技术体系。引进嘉禾渔业、海大科技等企业,建设9个规模化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年繁殖能力达20亿尾),推动武昌鱼良种高效生产。   在市场方面,积极推进梁子湖、长港河等流域2万亩武昌鱼养殖基地生态化、标准化改造,推进国家级万亩渔业绿色生态养殖循环发展试点项目建设,实施6万亩精养鱼池尾水治理工程,梁子湖武昌鱼种质资源保护区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与湖北大数据集团、平安财险合作,设立武昌鱼全产业链数字平台,实现从苗种投放、水质调控、病害预测到物流追踪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在梁子湖万亩智慧渔场部署智能投喂系统,动态监测鱼群规格、数量及摄食状态,实现精准投喂,饲料成本下降30%。引入省水产集团,谋划打造“中国水产品交易所”、水产品“类期货交易市场”。推广“公司+合作社+养殖户”模式,整合产供销环节。支持湖北武昌鱼集团与13家规模化养殖基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重点保障大规格优质商品鱼稳定供应,订单价格较市场均价提升约45%,预计全年订单总量达600万斤。   在文化方面,设计发布全新品牌标识,编辑出版《中国武昌鱼》研究文集。创新开发“一红(红烧)、一白(清蒸)、一金(香煎)”等系列特色菜品,与韶山毛家集团合作,推动武昌鱼入驻全国300余家毛家饭店。创建“武昌鱼师傅”市级劳务品牌和湖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提升武昌鱼美食的影响力。以长港河沿线两岸为载体,建设以武昌鱼产业链为主线的城乡融合示范项目。创新建设武黄高速鄂州段“武昌鱼服务区”,打造文化展示窗口。依托武昌鱼主题公园、街区、驿站等城市地标,开发武昌鱼精品旅游线路。建设湖北武昌鱼产业研究院,打造集科研创新、产业孵化、文化展示与科普研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持续赋能品牌增值。

为使群众和企业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取鄂州要闻、地方动态、部门动态、公示公告、政策文件等信息,特推出邮件订阅服务。您可以选择相应分类进行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