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支柱产业“绿”起来---“楚天珍珠第一镇”转型发展观察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19-10-09 语音:播放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起,梁子湖区东沟镇发展珍珠养殖产业,高峰时年产值过亿元。然而,“靠水吃水”的珍珠养殖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水环境造成难以估量的破坏。

  2016年11月,东沟镇全面退出珍珠养殖。全镇1.7万人中,有三分之二从事珍珠养殖及相关产业,都需要转型。3年过后,如同承受沙石之痛后孕育耀眼珍珠的河蚌一般,昔时“楚天珍珠第一镇”正经历一场艰辛的蜕变。
  珍珠养殖退出舞台
  30多年前,在镇政府组织下,一批水产养殖户到江浙学习珍珠养殖技术。依托天然的优质水资源,当地很快掀起养珠热。
  “当时养珠收入是种田的6倍以上,许多养珠人两三年就富了,还在城里买了房子。”原镇水产办主任张明镜说。
  行情好,引来一哄而上,环保问题随之而来。“一到夏天,污臭扑面,蚊蝇横飞,窗户都不敢开。”家住梁子湖水域的长港河边,东沟村74岁村民李全福忆及多年前的生活环境时不禁唏嘘。
  “珠光宝气”的背后,是环保措施不力:缺乏精细管理,无序投肥致水体富营养化;缺乏环保设施,养殖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剖蚌作坊分散经营,将周围河道变成臭水沟……
  2015年开始,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对珍珠养殖产业频发环保“逐客令”。为此,梁子湖区毅然“壮士断腕”,东沟镇30多年建立的支柱产业成为历史。“保护长江生态,必须舍弃有污染的GDP。”区委书记夏帆说。
  与“退”同步,东沟镇近几年在保留乡村风貌的前提下开展环境整治;今年5月,我市发出长港河除险拆违清障工作动员令,东沟镇快速启动。全市“清洁乡村”上半年季度督查中,东沟镇名列前茅。
  如今,漫步金秋的东沟,瓜果飘香,树木葱郁,河湖渐清。“快找到小时候的味道了。” 李全福说。
  转产转业重谋出路
  全面退养,养珠户及这条产业链上的就业者何去何从?转产转业培训是第一步。
  夏帆说,区、镇相关部门多次针对养珠户进行鲈鱼、南美白对虾等特色养殖培训,帮助他们再创业。
  “一开始心有不甘,但慢慢理解了,强调生态保护是趋势。”在新建的对虾养殖场内,张友义对自己的前景充满信心。和他一起转产的还有张林,他养的黄颡鱼不久前一次就卖了十多万元。
  珍珠养殖需将人工做成的珠核植入母贝,再放入水中培育珍珠,从事这一工作的妇女历来有“珍珠娘子”的美誉,余晓林是其中的佼佼者。靠着一双巧手,她现在从事成品珍珠加工,“从别处购买珍珠,再做成耳环、项链等饰品,还挺好卖的!”
  在余湾村,曾养殖珍珠的200亩水面,已改养美国加州鲈鱼。“与‘四大家鱼’比,养鲈鱼的经济效益高,而且采用生态模式,不污染水体。”养殖户皮瞬发说,去年鲈鱼产值达200万元,今年有望继续增加。
  为降低成本,皮瞬发开始培育鱼苗。一旦成功,就可以一带十、十带百,让周边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
  生态产业形态渐显
  7月,以“歌唱祖国,荷您共享”为主题的第四届梁子湖(东沟)赏荷节在茅圻村和余湾村同时举办,仅开幕当天就吸引游客3万余人。“东沟以‘荷’为元素的全域旅游品牌正走向成熟。”东沟镇党委书记赵伦泉说。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对于当前的东沟镇来说,首先必须守住绿水青山底色,坚持生态优先理念。
  上半年,全镇招商专班分赴武汉、青岛、广州、北京等地,多方谋求新的发展路径。以前外出招商,镇干部最关注项目产值及税收贡献,而现在他们更想了解是否存在环保风险;以前关心“有多少政策优惠”的项目负责人,现在更多想了解“环境如何”。
  “经不断摸索,东沟镇下辖的8个村都在形成各自的特色产业,并带动许多养珠村民重新创业。”赵伦泉说。
  目前,全镇正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裕景中药材、九汇发苗木、碧峰生态农业、楚天舒生态农业、更生葡萄种植等基地建设;余湾村生态农业基地、茅圻村蔬菜种植基地、大桥村黄桃瓜果采摘基地和刘河村林果种植基地等正加紧建设。
  同时,由鄂州碧云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的蔬菜林果基地开始筹备,融创汇落户余湾村的规划进入编制阶段,东沟桩基产业培训基地、湖北品铠桩基工程机械配套机具生产基地等项目正在申报中。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劲松   全媒体记者  胡倩  特约记者  李君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