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一股劲 传好“接力棒”——看华容乡亲如何从忙脱贫到谋振兴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0-08-11 语音:播放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全面收官之年,进入了攻城拔寨、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脱贫成效巩固得怎样?已脱贫的村民是否还有返贫隐患?少许未脱贫的村民到底该如何精准帮扶?如何交接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接力棒”?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的历史交汇期,华容区做好二者的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进,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长效脱贫机制的同时,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底线:扶贫不扶懒
  “我们家已经脱贫了,书记还总是来看望我们。”又到了包保干部看望贫困户的日子,高明新的儿子高刚心情复杂,他对于贫困户的“帽子”一直耿耿于怀。
  高明新,华容镇芦花村人,今年58岁,早年在工地上做工,腿部不慎受伤,因为没钱及时医治,最后不得不截肢保命。消沉在家的那几年,家里三个小孩仅靠妻子一人在镇上服装厂剪线头养活。
  2013年,高明新被列为贫困户,在政府的帮扶下,子女学费全免,还有生活费补助,妻子务工也有务工奖补,再加上村干部经常看望,跟他谈心,高明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高明新跟妻子一起到服装厂务工。由于做事踏实诚信,夫妻俩得到了承包服装厂剪线头工作的机会,一个月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如今女儿都已出嫁,儿子毕业后在武汉做房产销售,一家人生活越来越好。
  “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像这样勤劳肯干、愿意奋斗的人,就应该过上好日子。” 能人高述兵被请回芦花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已经有七个年头了。七年来,他带领着村民大力发展种养殖产业,成立彭北湖休闲农庄,让贫困户就近务工,推动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种养殖。芦花村由昔日的“水袋子”“省级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村、富裕村,87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致富。
  “高书记是我们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引路人,村里的变化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芦花村。”芦花村群众如是说。
  为了让贫困户通过双手致富,芦花村探索实行“政府+市场主体+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项目,创新收益分配方式,增加公益岗位的数量,设置不同难度的岗位。对于青壮年劳动力,设置技术含量高、报酬丰富的岗位,能力稍强的推荐自主择业,切实增强“造血”功能;对于其中的弱劳力,家里有病人需要照顾的劳动力等,在彭北湖休闲农庄设置爱心岗,专门吸纳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结合每个人的职业需求和能力水平,安排农庄内鱼池的养殖、绿化环卫,以及农庄餐饮服务工作;在村里设置了保洁员岗位,包括整理杂草、清  理垃圾、清除淤泥等,时间灵活,劳动强度不大,让弱劳力贫困群众,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得收入而达到有效脱贫,逐步树立起“扶贫不扶懒”的正确导向。
  方向:可持续脱贫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这几天,华容区村民们正抢抓退水之机进行生产自救。
  华容镇牌坊村原野果蔬农业专业合作社里的杨梅树虽被泡在水中二十多天,却依然枝叶青青;枣树、橘树像往年一样结满了果实,正在奔向自己的“成熟期”;草莓苗圃因紧邻长江堤坝,地形较高,沟壑放水畅通,避免了被水浸泡。合作社负责人赵如胜和前来务工的贫困户们已收拾好了被洪水扰乱的局面,重新开始接单送货。
  “我们合作社没有的东西,村里其他合作社也许有。”一上午,赵如胜的手机响个不停,全是订购禽蛋、瓜果、蔬菜等农产品的电话。接单后,对于自己合作社没有的或者不足的货物,他再跟其他合作社负责人确认可以提供的数量、约定取件送货时间。
  往年,村里合作社的绝大多数农产品都运往武汉销售。今年受疫情影响,这些农产品出不去,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新模式帮助农户共渡难关。由于消费者需求五花八门,而合作社多数都只能专门提供某些种类的农产品,村里六家合作社决定抱团一起过难关。
  牌坊村曾经是省级深度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83户。产业扶贫基础差,4000多亩耕地,约有2000多亩被撂荒。近年来,通过发展生产、政策兜底、土地流转、就业务工等帮扶措施,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2019年底,该村除2户重病贫困户外,已经脱贫181户,基本实现全村整体脱贫出列。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可持续脱贫,华容区一方面针对特殊群体实施兜底保障,另一方面,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通过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将社会带动与自主发展相结合,鼓励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目前仅牌坊村已先后创办6家专业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撂荒耕地复垦复种约1000亩,带动全村贫困户近200人次常年就近就业,平均带动贫困户就业收入每人每年2.2万元左右。
  新模式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务工人员签订劳务合同,务工人员每年固定务工时间不得低于6个月,每月工资标准不得低于全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支付贫困人员工资总额的20%给予补贴,最高补贴至5万元。工业企业吸纳贫困人员就业并签订1年(及以上)用工合同的,每吸纳一名贫困人员,给予2000元就业奖励。用人单位与贫困家庭劳动力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吸纳人数给予不超过3年的基本养老保险(不含个人应缴纳的费用)补贴。
  不仅如此,华容区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因疫情影响留乡的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就地就近创业,领办创办产业扶贫项目。对带动10人以上贫困人口,且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可提供不超过100万元贷款扶持,并按3%的利率给予贷款贴息。做好疫情期间稳岗拓岗工作。经统计,全区计划外出务工的有3228人,目前已通过各种举措返岗的有2716人。对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按省外500、省内市外300、市内100元的标准发放交通补贴,每人2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已发放1541人63.35万元。对344名参与防疫的贫困户志愿者按每人300元标准发放奖励,共计10.32万元。2020年将光伏扶贫发电收益的80%用于贫困人口公益岗位的工资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劳务费用支出。
  为鼓励贫困群众自主创业,引导贫困户发展“菜篮子”“米袋子”等短平快产业项目,华容区对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规定给予2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经认定属于返乡创业的贫困人口,给予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对就地就近创业且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同时,采取集中专题培训、就近就地培训、订单定向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免费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培训,提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能力,保证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就业困难人员掌握一技之长。
  新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捡拾垃圾、清洗路面、清理杂草……连日来,华容区区直各部门、各乡镇村发动党员群众、志愿服务队,对城乡道路、村居民舍杂草杂物进行清理,全区中心城镇和农村人居环境“百日整治”行动正式拉开序幕。
  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如何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7月30日,《华容区花园式生态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1)》正式发布,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指明了路径。
  根据方案,从2020年开始,华容区将利用两年时间,分类分级推进全区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整合各级各类资金,在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卫生改厕、道路畅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绿化、产业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补齐短板。
  目前,已选取华容北部生态功能区核心区内的段店镇百席村冯仕进湾、武圣村陈竹林湾、中咀村茶担湾等村湾作为首批典型示范湾进行重点打造,聘请专业团队进行村庄规划设计。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社会资本建设运营,突出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变资产、民房变客房、村民变股民,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家园,为全区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与此同时,重点围绕“五清一改”,清除村庄生活垃圾和杂物,清除违规搭盖及临时圈舍,清除村庄乱搭建、危旧房,清除河湖田间垃圾和废弃物,清除违章广告和破损宣传标识,改变影响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习俗,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民清洁卫生意识普遍提高的目标。争取到今年底,全区768个自然湾全部达到干净整洁型村庄水平。
  在达到干净整洁型村庄水平的基础上,至少将42个自然湾打造成整治提升型村庄水平,其中2020年30个、2021年12个。重点围绕村庄环境绿化美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村庄环境美、设施全、乡风好、支部强的目标。
  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华容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8月1日,华容区政府《关于“以奖代补”发展生态农业促进乡村振兴实施办法》出台,拿出真金白银,“以奖代补”发展生态农业促进乡村振兴。
  通过实施基地扩规提质、品牌培育提升、新型主体提能、产业融合提标、农技服务提效“五大提升行动”,推进华容区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在牢牢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记者  李文晋 通讯员 王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