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百姓幸福——鄂城区推进“七五”普法法治建设工作纪实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0-11-24 语音:播放

  “事事皆顺心,平安永相伴。”在老百姓心里,“平安”是最长久的期盼。

  法治兴则国昌,法治明则国强。
  百姓期盼公平正义,法治是民心所向。鄂城区坚持平安为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抓“关键少数”带头学法推动全民普法,一股普法学法、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热潮涌动。
  “故事+阵地”普法入脑入心
  “别人借我的钱没还,过了3年还能不能去法院告他?”
  “‘老赖’唯一的住房能否被执行?”
  “中学生周末自己去学校里玩单杠受伤,谁应该承担责任?”
  近日,凤凰街道江城社区广场上,以“社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为主题的第5期“小板凳”法治故事会举行。
  4名专职律师结合社区治理中经常发生的房屋买卖、民间欠款、未成年人侵权及赡养老人、家庭暴力等案例,将法律常识融入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中,为100多位坐在“小板凳”上的居民做了一次法治宣讲。
  “用‘自己的话’,讲讲大家身边的法治故事。”江城社区党委书记许红艳说,让社区居民们在听故事的同时学法、懂法,并在生活中守法,增强法律意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每次活动都结合时事,设置了鲜明主题。”许红艳说,在9月开学季,第四期“小板凳”法治故事会重点讲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民法典。主讲人结合典型案例讲解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防性侵以及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等内容。
  “我们希望通过将‘法治’概念引入社区治理,把多元化、个性化的公共法律服务与社区自治相融合,吸引更多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志愿者等优秀资源加入法治建设的大队伍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许红艳说。
  11月18日,下午5点,长港镇峒山村82岁的刘晨东老人来到村里的法治文化广场休憩游玩,石刻上雕刻了《民法典》内容,引来不少人驻足观看。
  法治文化广场将法治文化元素同广场绿化景观元素相融合,将法治文化嵌入自然景观中,融为一体,相映生辉,让群众在散步徜徉、休闲娱乐过程中也能学习法律知识。
  像这样的法治文化广场、主题公园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全区创建民主示范村30个,“法治学校”30个,法治企业30家,法治医院10家。
  时下,鄂城区依托“无纸化学法用法考试网络平台”和普法宣讲团、普法志愿服务队、法治副校长、驻村顾问等开展普法宣传,抓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强化青少年学法守法,加强阵地建设,将法律送进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实现村、组普法全覆盖,近距离服务百姓。2017年,该区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普法工作先进单位”。
  如今,“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已在鄂城区逐渐形成。
  “教育+服务”打通“善治之道”
  深夜11点刚过,乡村静悄悄。
  在泽林镇泽林村,几位骑着电动车的治安巡逻队队员拉响警笛,驶出柏油路,进入羊肠小道,巡查路面;几位戴着红袖章的队员们走村串组,盯住每一个住户。
  “有了巡逻队,我们心里踏实多了。”村民伍佳兵说,每当听见治安巡逻队的警笛声,满满都是安全感。
  泽林村是城郊村,过去偷盗案件、信访矛盾纠纷时有发生。这些年,该村以党建引领“自治”、宣传教育推动“法治”、崇善知礼促进“德治”,通过以点带面,乡风民风更加淳朴,矛盾纠纷不断减少,信访事项逐步下降,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激活了乡村活力。
  全村村民4290人,划分14个网格,组建了14个志愿服务团队,其中治安巡逻队负责在村主要路段巡逻执勤。乡村治理的一个个“神经末梢”被激活,实现了事事有人管、就地解矛盾、共同护平安的局面。2015年,该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村民们淳朴的笑声是最生动的“幸福指数”。在汀祖镇杨王村,村民杨旭有着同样的感受。
  “这群土鸡主要靠吃杂草、小虫子等,再喂以玉米辅食,鸡肉和鸡蛋的口感非常棒。”谈起自家养的散养土鸡,杨旭如数家珍,满心欢喜。
  可就在几个月前,杨旭却被2棵槐树弄得焦头烂额。
  去年8月,杨旭在村里流转了100亩土地,在建设养殖基地中,不慎将10组村民刘兰英家种植的2棵槐树损坏。双方发生激烈冲突,互不相让,导致养殖基地长时间无法正常施工。
  “两家人心里都憋着一口气,只能和风细雨耐心疏导。”得知消息后,汀祖法庭法官助理、驻村“第一书记”廖辉琢磨着。
  一次次上门,廖辉轮流跟两家人做思想工作,一谈就谈到深夜。他和村干部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依法调解,双方数月的积怨终于烟消云散。两个月后,养殖基地建成投产,杨旭脸上笑颜逐开。
  平安是百姓共同的心愿,以良法善治助力乡村振兴。《鄂城区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方案和法治惠民“十件实事”,切实将“平安法治链条”延伸至湾组:碧石渡镇发挥网格员、“五老”人员优势,开展“夜间走访”解民愁;泽林镇、长港镇对全体网格员进行培训,统一着装佩戴红袖章、小红帽,分组分时段进入各村组;汀祖镇发挥驻村律师作用,利用“支部主题党日”等活动,以案释法开展普法……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党建引领和社会组织作用,实现党委主导、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城乡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正在重塑。
  “同心+柔情”守护幸福远航
  这些天,东庙村干部熊新明忍不住又回自家老屋走走。如今,那里已成一片空地。
  “建设鄂州机场高速工程一期,我们要搬迁,我带头,才好跟乡亲做工作。”今年9月,熊新明第一个推平了房子。
  拆除新房,刚开始不少拆迁人员捏着一把汗。
  “我先拆!”熊新明第一个站了出来。他白天签了拆除新房协议,晚上一回家,妻子哭成泪人:“刚建的新房,家具才搬进去,就要拆!”“指挥部按普通标准,给我们补偿,这是不是吃闷亏?”
  熊新明劝慰妻子:“我是村干部,我不带头拆,怎么去说服群众拆呢?”“再说拆迁是依法按照评估标准补偿,违背原则的补偿,我们不能要。”
  “村里穷,抓住这个机会,才有出路。我们不搬,就发展不了。”熊新明说服了妻子,9月,他们从新房里搬出,还带动130多户签下协议。
  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机场项目落户,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项目落地和工程建设第一要素,就是土地。
  为了更好地服务航空都市区建设,鄂城区以基层党建为抓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选派具有征地拆迁专业特长的律师、法律工作者、人民调解员组成的宣讲员开展宣讲,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克难攻坚,使群众“心悦诚服”,打开心结。
  在泽林镇余山下村,村民王远树这些年真切地体会到“患难见真情”。
  2016年,王远树在城区一家装饰公司打工。在装修一家门店时,不慎摔伤,内骨骨折住进了医院。而住院费用这家装饰公司不管,一家人悲愤且无助,只好到镇政府求助。
  由镇信访办、司法所、综治办、驻村顾问共同组成的工作小组介入调解。
  后来,工作小组几经周折为其争取到了相关赔偿。王远树深深感动。
  截至目前,全区三级调解组织开展矛盾纠纷,连续36个月进京“零非访”,调解了一些重大涉稳积案;全区37名律师、法律工作者为市场主体担任法律顾问145家,2017年代理诉讼案件324件,代理非诉案件545件,为当事人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7300多万元。
  善疏则通。区、镇、村“三级书记大接访”,深入基层听民声,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推行网上信访代理制度,让“上访难”迎刃而解。设立一村一顾问、“三位一体诉讼服务中心”等,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建设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将综治、信访、司法等部门纳入其中,探索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多元化的“法治鄂城”模式。
  铁血惩恶除弊与柔情扶弱帮困并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动,全区收集摸排各类问题线索382条,在2017年打掉黑恶势力团伙36个、判决133人的基础上,今年新打掉恶势力团伙13个,抓获恶势力团伙成员54人,打击处理各类涉黑涉恶违法犯罪人员99人,判决恶势力团伙6个,冻结、扣押涉案财物百万余元。刑事发案921起,比去年同期下降31%,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鄂城区把政法工作置于服务中心大局、置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来谋划、实施、推进,找准切入点、着力点,构建党旗领航的“一核多元共治”机制,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努力推进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平安法治鄂城建设,为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记者  戴静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