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武鄂同城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中走前列作示范当标杆

鄂城区委书记董国平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1-08-02 语音:播放

  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着眼“武鄂同城、城乡融合”的发展定位,着力构建“一核两极多点支撑”发展布局,将鄂城区定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市委、市政府赋予鄂城区以重任,鄂城区将强化“作为”意识,提高“能为”本领,找准“善为”路径,努力在推进武鄂同城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中走前列、作示范、当标杆。

  挖掘“新”的潜能,全力以赴提升城市能级
  刷新主城功能。拉开城市框架,大力推进鄂城滨江科技新区规划建设,加快“交通同网”,完成新港路等环线建设,向西延伸葛山大道和寿昌大道,向南延伸鄂州大道。健全服务功能,推进濠塘文化民俗街、南浦商业步行街、沿江小吃娱乐街等升级改造,大力发展星级酒店、购物中心、金融保险等生活性服务业。更新城市颜值。扮靓城市山水,推进西山风景区、洋澜湖湿地公园、滨江公园、青天湖湿地公园、樊口水生态公园等城市景观建设。提升宜居水平,加快277个老旧小区改造,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城区“10分钟急救圈”和“15分钟健身圈”,补齐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涵养城市文明,实施“共建家园”十大工程,“一月一拉练、一季一考核”,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创新城市治理。完善“1+N”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做强镇街、夯实社区。做实红色网格驿站,力争3年内实现主城区381个网格全覆盖。
  拓展“进”的态势,全力以赴发展现代产业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运用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流程,引导推进华中重机、世纪新峰等71个工业技改项目建设。做大做强装备制造、工程塑胶管材等优势产业。推动“低、散、乱”企业“腾笼换鸟”,着力构建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智能制造、大数据、现代物流、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6大新兴产业,打造以普路福和铠尔慷为引导的智能制造产业链、以悦科(湖北)大数据为引导的大数据产业链、以中新开维现代牧业为引导的现代农业产业链、以兴欣建材和金牛管业为引导的新材料产业链,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加快推进52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区。建好产业发展平台。加快申请花湖开发区樊口片区,着力打造泽汀碧转型发展产业园、花湖临空产业园、滨江科技新区等产业发展平台。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泽汀碧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和汀祖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等60余亿元投资效应,加快汀祖产业园、泽林南互通产业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花湖临空产业园提档升级,推动宏泰产业园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探索推行“标准地”供应和M0供地模式,做强做优产业集聚发展平台。
  夯实“稳”的基础,全力以赴推进乡村振兴
  推进农业强。依托武大水稻国家级实验室杜山基地,建成水稻种业科普示范基地。下大力气把“武昌鱼”等地方优势品牌叫响擦亮,打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建设“组合拳”。大力发展“三精”农业,支持万亩小龙虾、万亩水产、万亩金丝皇菊、万亩果蔬等特色产业扩规提质。以中新开维高楼生猪养殖为龙头,打造碧石渡镇千亿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农业+旅游”“科技+旅游”模式,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打造城乡融合发展鄂城样本。推动农村美。以一“红”(红色资源)一“绿”(生态资源)为特色,沿长港——环四峰山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全力“擦亮小城镇”,摸索出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鄂城路径。实现农民富。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注重扶贫产业长期培育,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巩固“优”的环境,全力以赴深化改革创新
  优化营商环境。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四证合一”“五证同发”审批改革,加大“四办五减”力度。优化社会环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确保“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矛盾不出区”。优化生态环境。狠抓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集中攻克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记者 戴静 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