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店镇名溯源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7-02-06 语音:播放
据大量史料考证,葛店有4000多年历史。在这漫长的4000年中,其地名是如何演化至今的呢?因笔者掌握的史料有限,对此只能作探索性的简考。
  葛洪给葛店留下千年“葛”姓地名
  据《武昌县志》载:葛仙镇在县西九十里,市廛可300余户……相传葛仙尝在此炼丹,因名。当地人为纪念葛洪在此布道行医,将他的尊称葛仙、葛真人等作为地名,以示纪念。据史料记载,葛洪公元312年离开葛店,距今已有1700年。在这漫长的日月中,其地名具体是哪一年商定下来的,以至在社会广为流传,目前在鄂州还未查到有关史料,有待继续考证。
  《鄂州市志》称:湖山书院,地址在葛公铺(今葛店镇),至元十年(1273)建。该志中用括号将“葛公铺”注释为葛店镇,说明当时的“葛公铺”就是现在的葛店镇。葛公铺:葛,是葛洪的姓;公,是旧时对男性的尊称;葛公,应是指葛洪。铺,据《词海》释义,其中(七):宋代邮递驿站为铺,元代其制更加严密,州县凡十里为一铺……至元十年是元代初期,“葛公铺”驿站名也许是宋代过渡到元代的驿站名。既然“铺”有地名称谓之义,葛公铺也应是宋、元时期就作为本地地名,距今有近千年。就是按《武昌县志》称:“葛公铺的湖山书院”在至元十年,即公元1273年建书院之年起,“葛公铺”作为有史可查的地名距今也有700余年。
  考查光绪十一年《武昌县志》,在明、清统一志中,“葛仙镇”作为葛店的行政名和地名,可能出现在明末。
  据10年前查阅姓氏宗谱称,元、明移民来的江西人,看到这里一片荒芜,对定居于此心存疑虑,好在这里有一座不大的观庙,也就是早年的斗牛观,观里供有葛洪像,于是人们烧香祭奠葛洪,祈求葛洪赐福,结果,居住下来的后人人财两旺。为感谢葛洪,人们把斗牛观扩大,敬称葛洪为葛仙,明代中晚期,葛仙镇之称已经流传,这正好与文字资料相统一。
  从区划上推断葛店最早的地名
  鄂州市政府于上世纪90年代初编写的《鄂州市建制沿革》称:据宋代武昌县令薛季宣的《浪语集》说:武昌县,按图经以前为十二乡,南塘之季,分三乡置大冶县,故为九乡。在九乡中,葛店的乡属及地名没有提及。
  薛氏为武昌令是在南宋绍兴年间(1131至1162年),足见其所著的《浪语集》中,提及行政区划的准确性。又:1995年在石山乡出土的《五娘子墓志》提及到洪道乡桃花里,与薛季宣提及的相吻合。而该碑系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即公元1101年,那么,县西的神山乡“葛仙”、“葛店”等称谓,在当时是否已出现,应有一定可能,只是现在尚无确凿文字证明。
  据有关史料称:白浒镇为明代古镇。清代承袭明代建制,《鄂市志州》载:清初至乾隆年间,全县为八乡五镇六街,葛店为葛店街。据此推断,明代至乾隆年间,即公元1736—1795年以前,白浒镇和葛店街已在明代便有了,距今约600余年。
  《武昌县志》是光绪十一年修,即公元1885年。在光绪年间,嘉庆至宣统年间为八乡三十七里未变。有十镇、三市集市、十五街。后葛店街行政名为葛仙镇,与白浒镇同在,增设东岭街。后来,白浒镇撤销,葛店仍为葛仙镇,与葛店之称同在。《鄂州市志》:民国初,将葛仙镇改为葛店镇,属神山乡一里,葛店仅存“葛店”之地名了。
  晋代之前葛店之地名尚无资料可查
  据考古专家称,从葛店出土的文物上看,早在商周时代,葛店便有人居住。有人生活居住,便应有地名,究竟是何地名,没有丝毫文字依据。民间传说,晋代葛洪来葛店时,这里便有集市,但集市名称却没有流传下来。隋代大业年间,这里分置城塘县,只留下其“城塘县”之名称,而这一名称因当地有一同名的水塘而来,显然与当时的行政地名无关。
  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称:“江水东径白虎矶北,山临则江溃,又东会赤溪夏浦浦口……”白虎矶,为今白浒山。该书为古典名著,所提及的地名,应是当时的主要地名,而书中只提到白虎山,没有提及葛店,可能是葛店当时还没有形成政治中心,或者是作者以水流为主,没有顾及其他。
  郦道元著此书约在公元500年以后,显然比葛洪离开葛店晚200余年,也可能距葛洪离去的时间不长,其葛姓地名还未广为应用。
  上世纪在电厂和开发区建设中,在七甲山六朝古墓和张师村的战国古墓群的考古中,所出土的文物没有文字文物,虽然考古部门认为,葛店战国时代,其经济、人文十分兴旺,但仍未提及地名。
  总之,随着对古文化的研究和考古工作的深入,揭开葛店古代地名之谜,为时不会很远。
  □黄汉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