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港桥话沧桑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0-12-24 语音:播放

  □ 徐景松

  鄂州素有“百湖之市”的美称,境内拥有大面积的湖泊水域、众多的湖港湾汊,人们为了交通及生产、生活便利,在各地建造了各种类型的古代桥梁。据《武昌县志》记载,鄂州历史上有各类古桥60余座,而太白港桥就是其中历史悠久、体量较大、工艺独特的一座著名古桥(如图)。

  太白港桥位于梁子湖区沼山镇太白港上,相传因唐朝诗人李白到此一游而得名。《武昌县志》记载:“太白港桥在县南一百一十里符二里……梁湖之东,水由沼麓下注者,太白港,为大港,故有桥堤横亘焉……”太白港桥曾是连接江夏、通山、阳新、咸宁、鄂城、黄石、黄州等地的重要交通要道,促进了整个梁子湖东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达。

  据清代文人张绶卿《重修太白港桥记》一文中记载:“吾族孙斐丞……余惟斯桥之建,不知创始何人。其自明迄今,踵而修之者独斐丞先人之最。正德间,斐丞远祖九祯,常率乡人修缮之。”说明关于太白港桥的始建年代,现在已无法考证,但最迟明代就已存在,且当地乡民历代都有修缮,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文中还记载太白港桥多次修缮的经过。从明代正德年间至清代雍正、乾隆、嘉庆明代以来,太白港桥曾多次被大洪水冲垮,由张九祯、张斐丞、张松潭等率领乡民分别进行了募修。此外,嘉庆庚辰年(1820年)、乾隆六年(1741年)金汉一与张拱北等,也对太白港桥进行了修缮。1932年,再发大水,太白港桥又一次被冲垮,张拱北第八代孙子张炳南邀请当时富户捐资进行了维修。从以上记载太白港桥多次捐资修缮的情况看,主要是张九祯及其后辈儿孙在数百年间坚持对该桥进行了修缮。太白港桥屡毁屡修的过程,也见证了当地乡民团结互助的精神。

  太白港桥是一座三孔石拱桥,南北向,用红石和青石两种石块砌成,石灰砂浆挂缝。桥面凸弧形,中部稍高,两头稍低,用长方形青石铺就。三孔中间的一孔稍高稍宽,为主孔,跨度4.5米。中间两桥墩的两端为三角形分水台,桥南北两端侧面各建有桥基护台,护台稍高于分水台,呈“八”字形,所用石料均以红石为主,兼有部分青石。桥两侧,护坡和分水台以上,均用青石错缝砌筑。西侧中间、主孔上方有一长方形时刻,右边和左边从上至下分别竖刻有“戊寅仲春”和“张炳南重修”两排小字,中间从右至左横刻有“太白港桥”四个大字。桥长28.3米、宽4.9米,正常水位以上高6.15米。

  鄂州文物普查资料显示,太白港桥是鄂州现存的近20座古桥中唯一保存完好的三孔石拱桥,代表了明清时期鄂州地区的造桥工艺水平。

  2008年,太白港桥被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太白港桥再次被山洪水冲垮,我市文物部门根据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向国家申请了维修经费,于2014年进行了修缮,使其保持了原有的风格和历史样貌,并重新焕发光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