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月亮的脸总没变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0-09-30 语音:播放

 

  □ 米粒子

  我想,此生是走不出故乡的月亮了。

  又是一年月亮最圆时。中秋节,人们争相买月饼、分月饼、送月饼,当然主要还是尝月饼。市面上,各式月饼粉墨登场,苏月、广月,花样繁多,目不暇接。可是,说实在的,如今面对这么多品种的月饼,我却很难品出孩童时代的那份甜美和醇厚。儿时那种急盼与快乐的感觉,现在已化成夜空中挂起的那轮又大又圆的月亮。

  那个时代的乡村十分贫瘠,物资匮乏,但乡亲们的生活热情如生产热情一样高涨。记忆中,大人们为了“应节”,首先是“打发”孩子们,于是,各家各户想尽办法给细伢们尝到月饼。

  乡村离镇子远,没有专卖月饼的店铺,大队部的代销店里只有一种叫“月亮糕”的饼。

  尽管月亮糕只有几分钱一个,却很少有人去买,因为那时大家手头上也没几个闲钱。但父亲无论如何都要在这一天给我和弟妹们各买一个月亮糕。

  这种糕是用白色米粉压实而成,圆圆的、硬硬的,边沿有棱。月亮糕里没有馅,也没有外包装,只是饼面上画有“嫦娥奔月”之类的简笔画,但红红绿绿十分好看,饼的边沿压着一根小绳子,就像铜锣上的提绳,可以把月饼提起来,或挂在脖子上。

  这种月饼,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吃起来不太酥软。尽管这样,在那时却是奢侈的食品,不到中秋是品尝不到的。能得到这样一块月饼,细伢们如同捧着王母娘娘送的蟠桃,挂在胸前,从湾子这头跑到那头,或与小伙伴们媲美,很久都舍不得吃下一口,有时馋极了,就在饼的边沿啃一点点,慢慢品咂,有一种特殊的香脆口感,甜滋滋的幸福和快乐瞬间充满全身。

  至今,每当回味起来,那种甜蜜仍然氤氲婉转于舌尖。童年的中秋节像个快乐的天使,为我们敲开永远值得记忆的幸福大门。

  中秋“送节”也是故乡的习俗。哪家小伙子谈了对象,就要在中秋节前给女方送礼,谓之送节或送情,一般是送衣服、饼子之类。如果这一年的中秋节“送节”特别丰盛,用大箩筐挑上一大担,甚至还雇人帮着挑礼物送到女方,那就预示着这一家今年想把媳妇接过门。那么,这个中秋节的送节也就叫“说话”,意思是向女方说明,要定娶亲的日子。

  不经意间,故乡那轮中秋的月亮,看着我从儿时走向成年,从故乡走向远方。有些往事已渐行渐远,然而,儿时中秋夜的情景,却清晰定格在记忆深处,每每想起,都倍感亲切和温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