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矶三景有故事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1-08-11 语音:播放

□ 杜政宁

  燕矶镇因濒临长江中游南岸展翅欲飞的燕子矶而得名,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中,燕矶古烟墩、车湖车武子墓、车湖王氏兄弟的故事,值得关注。

  燕矶古烟墩

  燕矶古烟墩,位于燕矶镇燕矶街东1华里江滨处。

  燕矶古烟墩建于三国时期。孙权立国,在鄂县建都,以武而昌。孙权从夷陵(今宜昌)到建业(今南京),沿长江1800公里,逢长江转折 车处或要紧处,五里一墩,十里一台,建立了无数的烟墩(烽火台)。在古武昌(今鄂州)从华容到燕矶建有6座烟墩。

燕矶古烟墩

  登上10米高的燕矶古烟墩,视野开阔,该烟墩与近处的山包原是一体,现残留的烟墩约有400平方米,原来的烟墩至少有2000平方米。奔腾的长江及两岸的景色尽收眼底,的确是瞭 望的最佳之地。

  燕矶镇嵩山村内有古烟墩,该古烟墩应在该村“烟墩垴处”,附近有“榨铺脚湾”。该古烟墩在燕矶街西4华里处,濒临长江。该古烟墩在一个采石场的包围之中,估计原来的面积也在2000平方米左右。周边被切割,只剩下100平方米,高约10米,因剩余的古烟墩没有切割的价值了,幸而被保存了下来。

  车湖车武子墓

  车湖车武子墓,位于燕矶镇车湖村朱家车湖湾东150米处的山包上,坐西朝东。墓冢呈椭圆形,高3米、长约7米、宽约6米。原有墓碑,20世纪70年代被毁,1984年10月25日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车湖,据清《武昌县志》载:“在县东二十里,一名东湖,由五丈口入江。”又说:“宋苏辙云,车武子故居与墓在武昌车湖之上。”

武子墓

  车武子,名胤,字武子,东晋南平(今湖北公安)人,少年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因家境贫困,曾于夏日捕捉流萤装入纱囊,悬之案头照其夜读,其刻苦学习之精神为后世读书人所称——故世有“囊萤映雪”之说。后来,车胤被荆州刺史桓玄辟为幕僚,任治中从事,后升任护军将军、吏部尚书等职。东晋末年,因受迫害,避难于武昌,隐居于燕矶车湖,再不问政事,以耕读渔樵为乐,后终老于车湖亦卒葬其地。

  历代名人多往其墓地凭吊。元代诗人丁鹤年曾赋有《车湖》一诗:“雪后湖山玉作围,小舟乘兴弄清晖,贫看月里鸾回舞,不觉风前鷁退飞,云母屏空春雰寂,水晶宫冷晚霏微。仙家一笑乾坤老,谁驭瑶池八骏归。”《舆地纪胜》一书曾载有张俞诗:“忆昔车公居此地,遗墟缭绕临清渊。惜哉断石文尚在,野老不识投波澜。”

  车武子墓地为2米高的大圆墩,车武子故居今已不复存在。每到清明时节,当地学生结队前往墓地祭扫,以纪念车公刻苦好学之精神。

  车湖王氏兄弟故居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自“乌台诗案”后,于元丰三年贬谪到黄州,举目无亲。十余日,寓居江南武昌县车湖(今鄂州市燕矶镇车湖村)的王齐愈(字文甫)闻讯,派弟弟王齐万(字子辩)专程前往黄州探望苏轼。王齐万的到来,给苏东坡阴郁寂寥的内心带去一抹“他乡遇故知”的精神抚慰。从此,他便与江南王氏兄弟结下了深厚友谊。

苏轼书的此帖又名《季常帖》和《致季常尺牍》。帖文里的“王君”疑是秀才王齐万。

  通过与王齐万的交谈,苏东坡对黄州、武昌有了大致了解。送别王齐万归来后,苏东坡的心情依旧激动不已,当天便在感慨万千中写成《王齐万秀才寓居武昌县刘郎洑,正与伍洲相对,伍子胥奔吴所从渡江也》,纪其事。

  此后,王氏兄弟与东坡的交情日益深厚。苏东坡在《赠别王文甫》一文中深情地写道:“尔后遂相往来,及今四周岁,相过殆百数。”他甚至还曾打算在江南“买田而老焉”。

  苏东坡经常过江去车湖王家,往往被王氏兄弟留饮数日。

  元丰三年六月九日,苏轼之弟苏辙千里迢迢来黄州探望其兄后,东坡相送苏辙归去,两人同到车湖王家,再次受到王氏兄弟的热情接待,苏辙后赋有《将还江州,子瞻相送至刘郎洑王生家饮别》。

  读苏轼文章可发现,苏东坡在黄州五年,与江南武昌县车湖王齐愈、王齐万兄弟逾百次的交往。可见,在苏东坡的内心世界占据的地位。

  燕矶古烟墩、车湖车武子墓在燕矶仍有遗迹,至于王氏兄弟在车湖的故居,人世沧桑,其迹难觅,不过,若有心人想讲好这个故事,应不乏途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