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矶车湖——两位历史名人留下千年足迹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4-05-05 语音:播放
车湖,位于燕矶镇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然而,千年之前,这里就留下了两位中华历史名人的足迹。
  伍子胥逃往吴国的生命驿站燕矶车湖是伍子胥逃往吴国的生命驿站。
  春秋楚平王时,楚国出了个奸臣费无极,他利用平王的昏庸,摇唇鼓舌,使平王夺媳杀子,残害忠良。楚国的贤大夫伍奢及其长子伍尚都遭杀害。伍奢的次子伍员(子胥),因其识破阴谋,逃往吴国,才幸免于难。
  楚平王即位后,命伍奢为太子建太傅,费无极为太子建少傅。平王六年,费无极先劝平王将太子建安排到城父(今河南宝丰东)守边,后又谎称太子建与伍奢外交诸候,“将以方城之外叛”。平王信谗,逮捕伍奢,令城父司马奋扬杀太子建。奋扬知太子建蒙冤,实不忍心,未至,先遣人相告,“太子建奔宋”。
  接着,费无极又陷害伍奢之子,说伍奢的两个儿子都很有才能,不杀掉,将会成为楚之大患。费无极进一步策划,平王以赦免伍奢为由,诈召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伍员前来与父相会。伍尚、伍员都是州陵(今湖北监利县)人,离郢都不远。他们接信之后,心里忐忑,兄弟二人立马合议,认为去则父子俱死,父仇不报为无谋;不去则为不孝,“终为天下笑”。伍尚仁慈孝顺,他知死不避;伍员足智多谋。果然,伍尚去后,平王将他与其父一起杀害。
  伍员则自楚奔吴,于是沿江东下,日夜兼程,风雨无阻,时间不长,就赶到了吴王故都———武昌(今鄂州)。无意中,他会到了老友申包胥出使回国,他向申包胥陈述了家中冤情,声泪俱下,申亦为之动容。申问:“你将逃向何方?”伍子胥说:“父仇不共戴天,我将逃往他国,借兵伐楚,生啖平王之肉,刀劈无极之尸,一解心头之恨。”申包胥沉默片刻,说:“我们是好朋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果我劝你报复楚王,则是教你不忠;劝你不报父仇,则是教你不孝,人各有志,你走吧,我不会告之他人。但你如果要报复楚国,我定能复兴楚国;你要危害楚国,我定能安定楚国。”说罢,洒泪而别。
  郢都人听说伍子胥出走,沸腾了。人们都知道,伍子胥和伍尚不同,他体格魁梧,文武双全,有经天纬地之才,拔山扛鼎之勇。楚平王、费无极成为热锅上的蚂蚁,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他们运用一切力量,追赶伍子胥。
  此时,伍子胥已经到了燕矶车湖。面对涛涛江水,如何过去?《吕氏春秋·异宝》有这样一段记载:伍子胥想过江去,见江面有一只小渔船,就向船工招手,请渡过江。渔人答应了。
  渔人问子胥的名姓,子胥不肯告。然后解其佩剑给渔人,曰:“此剑值千金,现献给你老人家。”渔人不接,说:“楚国有法说,谁捉得伍员,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前天伍子胥在我这儿过,我都不告他,况你值千金之剑?”渔人什么也不要,就把伍子胥渡到了对江的一个小洲上,让他逃跑了。后人将此洲名为伍洲。
  车胤的出生与归宿之地囊萤夜读,这个成语几乎家喻户晓。该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便是车胤。《舆地纪胜·寿昌军》中记述云:“在武昌县东三十里……车武子(即车胤)故居及墓在其上。”苏辙在《将还江州子瞻相送至刘郎王生家饮别》一诗中自注:“晋车武子故居,其水曰车湖。”可见,车湖是车胤的出生地和归宿地。车胤幼小时随父到荆州住读,“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咸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时荆州太守王胡之,见车胤于童稚之时有此特殊表现,非常惊异,谓其父曰:“此儿将致高门,成卿门户,宜资会学向。”及长,他“风姿美劭,机悟敏速”,乡人多为赞誉。
  晋明帝时,桓温被委任为荆州刺史,即擢车胤为从事(官名,即从史事,刺史僚属)。车胤以读书甚多,深谙儒家经义及名理学问,颇受桓温器重,旋升主簿(官名,是统兵开府大臣府中重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不久又迁别驾(官名,为刺史的佐史,刺史巡视辖境时,别驾乘驿车随行,故名)、征西长,遂显于朝。
  西晋隆安初,车胤为吴兴太守、丹阳太守。不久,又迁吏部尚书(吏部为朝廷六部之首,掌全国官吏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不管车胤在地方、在朝廷当什么样的官,创造什么样的业绩,而真正使全国对他家喻户晓,声名远播,还是得益于宋人王应麟写的那本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
  王应麟是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政治家。南宋灭亡后,他隐居乡里,闭门著书,主要著作有六七种,600余卷,但其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大的还是他晚年为教育本族子弟而撰著的《三字歌诀》,简称《三字经》,全书1128个字,却包括了“天人性命之微,地理山川之奇,历代帝王之统绪,诸子百家著作之原由”,成为学习中国历史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入门书。数百年来都受到人们的欢迎,并且早在清代就已走出国门,俄文本、英译本遍行全世界。
  就在这本《三字经》里,王应麟写了“如囊萤,为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宣传了车胤。一代一代的孩童读它、背诵它、讲解它,妇孺皆知,说它“道理贯心肝”也不为过。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车胤在我们鄂州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宣传,以推动我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作者 叶贤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