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湖北福成建筑公司上海分公司经理黄加志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5-01-14 语音:播放
黄加志经历了太多失败。值得称道的是,他从沼泽中摸爬着走了出来。
  黄加志出生在盛产小麦和水稻的地方,只是他出生时候———1954年,家乡沼山镇永塘村的小麦和水稻产量太低,基本吃不饱肚子,记忆中对秋天和收获都太过缺乏期盼和激情。
  穿越贫穷与饥馑的沼泽,黄加志读完了高中,1974年在永塘小学当上了一名民办教师。8年默默耕耘,他品尝了收获的快乐,而他自己却是满身羞涩的行囊。乡村为师,饥馑和荒寂挥之不去。
  面对父母,面对妻儿,黄加志只有满面的窘迫和满腹的无奈。
  投身深圳也许是一条不错的选择。改革开放如同汹涌的浪潮,卷走了家乡儿时的伙伴,在上海,在深圳,在东莞,在许多经济发达地区,他们摇身一变,面庞白了,腰包鼓了,笑声爽朗了,有些人还回家盖了楼房。
  1982年,他成为深圳众多打工仔中的一员。打工6年,黄加志有了属于自己的存折,和着深圳突飞猛进的旋律,黄加志蠢蠢欲动的心找到了安放的位置。1988年8月15日,黄加志筹建了自己的服装厂,为人代加工。大浪淘沙,总有人搁在沙滩上,黄加志和他的企业付出了代价。1989年4月投产的企业,1990年就宣告破产,17万元投资打了水漂。市场经济和他开了残酷的玩笑,把他引进浮华,又将他棒打出局。黄加志如同遭遇了一次劫难,从此债台高筑。
  深圳成为伤心之地,天涯何处能够抚慰他受伤的心灵?黄加志的心终有不甘。卖鱼卖菜卖臭豆腐,他游走在市场的边缘,开始最原始的资本积累。
  黄加志追梦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歇。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湖北省进出口公司的一位姓陈的科长,受他的启发,黄加志跑到外蒙做羽绒服生意,从潜江进料,两边奔走,在低成本中寻找商机。杯水车薪,权当治渴。
  前途渺茫,但黄加志从来没有放弃求索。1993年,他来到张家港市,在那里认识了一位从事房地产开发的老乡,谋得一份跑材料的差使。后来,他从老乡手中接过130万元的工程。由于他办事踏实,甲方又分两次安排他做共计530万元的工程。谁知,刚走出劫难又遇不顺,他一声叹息,离开了张家港。
  上海,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了他。黄加志在上海做了一年工程,组建了自己的公司,事业坦途开始为他开启。
  1996年,他承接上海南汇、中汇两座住宅楼工程,甲方要求全带资施工,班子成员意见难以统一。他说,我们现在一边是山,一边是湖,从湖里游不过去就是死,从山上翻过去就能活,我们为什么不能选择翻山呢?浅显的比喻,胜过千言万语,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了。黄加志的“老老实实办事,实实在在做人”的处世准则成就了他在上海滩的辉煌。他的公司承建了上海多项重大工程,被评为上海市南汇杯优良工程2个、埔江杯优良工程2个,还有一个被评为市标准化工地。
  黄加志的事业如日中天。他的大动作骤然施展。2001年,他卖掉了在张家港的住房,购买了两台价值40万元的压桩机,提升工程吞吐量,滚雪球式发展。现在,压桩机增加到30多台,每年每台压桩机创造纯利达到40万元。
  湖北福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在上海已经成为一块不可小看的牌子。公司安置家乡200多人就业,每年汇回家乡的劳务收入达到1000多万元。员工中,已有15人在上海购置了房产。(记者金沙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