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是“张体”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5-01-14 语音:播放

人物简历
  孟华生,1941年生于鄂城城关,幼年丧父,1954年随母亲到黄石谋生,由于家庭影响,从4岁开始习字,1984年接触张体,从此便成为张体的爱好者和追随者,并致力于张体书法的研究。1986年,成为我省第一批全国书协会员、黄石第一个全国书协会员。1988年、1993年举办了两次个人书画展。
  人生感悟
  耕耘就有收获
  “我家原来就住在八卦石,你说我是不是鄂州人?鄂州老‘十景’我能一口气说出来:一古楼二宝塔三眼桥四眼井……”2003年10月16日,在纪念张裕钊诞辰180周年书法笔会上,我们邂逅了孟华生老人,尽管操着黄石话,但他对家乡鄂州历史掌故的侃侃而谈以及言谈中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深的热爱,让我们这些在鄂州生活了十几年的人自愧弗如。人高马大的孟老看上去就像个退休的老工人, 当他拿起毛笔,往书桌旁一站,我立刻体会到了什么叫“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浓浓的墨香中,孟老挥毫为我们写下了两幅嵌名联,旁人提醒道:“好好保留着,孟华生的张体字在国内是数一数二的。”
  两次结缘
  一生相随
  孟华生出生在书香世家,从五六岁开始练毛笔字,慢慢地对书法有了兴趣,与张体字结缘却经过了一段曲折的过程:读小学时,有一位同学拿了一本字帖给他看,年幼的孟华生心里一动,这种字体好独特,好漂亮!他想借回去好好看一看,立刻遭到了拒绝,因为这位同学也是偷偷从家里拿出来的。后来他知道这种字体是自己故乡人、晚清教育家、书法家张裕钊独创的。从此孟华生幼小的心灵就多了一分牵挂,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在那个物质匮乏、精神贫瘠的岁月,这次匆匆擦肩而过的遗憾竟需要20年的时间来弥补。
  1984年,孟华生和省书协的朋友到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书展,这批书画爱好者当然少不了要去北京美术馆看看。当他们走到美术馆门口,孟华生眼睛一亮:“张裕钊书法展”几个大字赫然在目,他不由得加快脚步,20多年的期盼终于有了结果。当他走进展厅,却发现几个人正在收拾东西,原来展览已经结束,孟华生的心一下子又落到了冰点,工作人员大概实在不忍心看他那失望的样子,热心地告诉他:门口有书卖。他赶紧折回门口,毫不犹豫地从干瘪的口袋里掏出钱买了一本《张裕钊宫岛咏士师生展览图录》。回到黄石后,他每天对着帖看,慢慢地领悟、玩味张体“外圆内方、高古浑穆”的精髓,那种痴迷的劲头让妻子都不理解:“40好几的人啦,发什么疯?”几个月后,孟华生才动笔临摹,苦苦练了2年。1986年,他以一幅正楷的张体字和一幅篆刻参加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展,从而荣幸地成为全国书协会员,也是当时黄石唯一的一个全国书协会员,孟华生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的会员证编号。
  多次跳槽
  难舍书法
  幼年丧父的孟华生初中毕业以后,家里已无力供他读书,他只有回家呆着,书法这时已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后来他进入黄石橡胶厂当了一名工人,工余时间,他最喜欢的就是练字,那时他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像抽惯了烟、喝惯了酒一样,孟华生一天不拿笔,心里就觉得空落落的。
  1979年,他调到了黄石木材公司,那时,因为热衷于练字,他已经小有名气了。公司领导很器重他,要调他到办公室去,他没同意,领导又征求他的意见,他说:那就把我调到刚刚成立的物资学校去当老师吧。孟华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再也不用利用业余时间去练书法了,他将自己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书画中。除了讲课,孟华生不带学生,因为很多人只羡慕别人漂亮的字却不了解其中的艰辛,他感慨道:“写字是很辛苦的事,它特别考验人的毅力。”一个旧日同事带着儿子几次上门拜师,看着父亲望子成龙的迫切样子,孟华生不忍心再拒绝他们,只好答应试试看。一月后,那位父亲着急了:“怎么还没什么进步啊?”孟华生摇摇头:“哪那么容易?”那位父亲很失望,带着儿子走了,以后再也没有提过拜师的事。孟华生说,我是个急性子的人,不过,只要拿起笔,我就什么事都忘了,性子也急不起来。写字主要是陶冶性情,想一举成名,最好莫写字。
  1988年,他把自己一百多幅书画作品集中起来办了一个书画展,当然也忘不了在自己的家乡鄂州展出,不为名不为利,他只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张体字,了解鄂州。1993年,黄石举办第二届国际乒乓节,许多国际友人都来到黄石,他把自己多年的作品挑了又挑,选了60多幅,又举办了一次书画展。除了书画,他对生活没有别的追求,而张体字是他的最爱。2002年,在国际张体书法大赛上,孟华生的作品从两千余幅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金奖。
  写一千字
  花了30天
  1999年,孟华生听说南方的艺术市场特别活跃,年近六十的他背起自己的宝贝家当——十几支笔管磨得油亮的毛笔,到厦门闯天下,他想看看他的作品能否经得住市场的考验。那些个日子,他白天就在厦门拍卖行里喝喝茶,晚上就专心创作,没想到他竟然也能靠书画养活自己,最高的时候,他的字卖到了1000多元钱一幅。
  钱并不是他追求的,在厦门,他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2002年,他突然接到了鄂州的一个电话,鄂州的元极碑林需要一个能代表鄂州文化的石刻,内容已经选好,是鄂州谢守信先生作的一幅获得全国大奖的长联,市领导建议用能代表鄂州文化的张体字书写,书写的人当然也得是鄂州人。接到电话,孟华生二话没说,带上他的宝贝,回到了家乡。
  长联有一千多字,孟华生自从拿到长联后,就开始潜心研究每个字怎么写,怎么布局。写了一遍,不满意,又重写,这是放在元极碑林里关系鄂州形象的一块石碑,一向做事认真的他更是精益求精,一个月后,等他写出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时,他的草稿已经有一蛇皮袋了,这些无偿的劳动对于有着浓浓家乡情结的孟华生来说,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自豪。
  为了潜心研究书画艺术,如今的孟老一个人住在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里,没有装修的房间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2米多长的工作台,那里是他的工作间。临别时,孟老给了我们两个电话号码,并特别叮嘱,要找他最好是打工作间的电话,因为除了回家吃饭,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度过。(记者 三思  琼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