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父亲永远的眷恋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5-01-14 语音:播放
人物简历
  刘辉华,1930年1月出生于梁子湖区太和镇畈雄村,16岁参加革命,跟随刘邓大军南征北战,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华中南战役、解放大西南战役,曾立大功一次、二等功二次、三等功二次,被中央军委授予“解放全中国”奖章和“胜利功勋”等荣誉奖章多枚。1950年,调到解放军军政大学,参加云南的剿匪战斗,一边作战,一边负责宣传。1957年,毕业于解放军南京政治师范学院,历任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宣传部部长、政委。离休后,发起成立了北京鄂州籍专家顾问联络处。
  人生感悟
  行止无愧天地,
  褒贬自有春秋。
  父亲刘辉华离开我们已两年有余,父亲对家乡一往情深,可以说家乡是父亲一生的眷恋。
  为父亲送葬时正值春节放长假,尽管没有刻意通知,尽管节日期间很难买到票,却从全国各地不约而同地来了300余人。最令我们这些子女感动的是,鄂州市、区、乡、村的领导以及父亲曾经帮助过的许多人,从几千里之外的家乡特地赶来参加父亲的葬礼。在那次葬礼上,我们几个子女真正受到了“情”的洗礼、“情”的震撼,使我开始梳理那渐渐淡忘了的思绪。
  父亲的家乡情结让我们记忆犹新。因生活贫困,他16岁离家从军,出生入死,南征北战,解放后长期生活在北京。尽管他在军队院校担任高级干部,但他的心时刻牵挂着家乡。
  父亲是湖北鄂州人,多年以前,家乡在北京没有办事处,我们家也就成了家乡在京办事处。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最兴奋的事莫过于家乡来人,不管是县市的领导,还是普通的乡里乡亲,他总是在家里盛情款待。一次,鄂州有位患了癌症的病人到北京治病,经人介绍找到我们家,父亲及时为他联系住院。不隔几日,这位病人带来三个同室病友到我家,父母连忙为客人弄了一桌饭菜,还同他们一道用餐,几位客人感动得流泪。
  这种招待一年得有100余拨,这对一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来讲,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只要是家乡来人,我们姐妹几个免不了要打地铺,把床让给乡亲,还要充当“厨师”,常常累得腰酸背痛,因此有时我们也会流露出“不满”情绪。只要发现我们不高兴,父亲总会“传统教育”一番,时间长了,我们也就习惯了。
  后来,鄂州驻京办事处成立了,父亲又四处奔波,联络鄂州籍在京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及社会名流,发起成立了北京鄂州籍专家顾问联络处,并担任高级顾问兼名誉主任。围绕建设家乡、振兴鄂州这个主题,从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从科技、信息等方面献计献策,牵线搭桥,提供服务和方便。
  父亲常常对我们说:“爱国首先就要爱鄂州,爱家乡。要有一种赤子之心、孺子之情。要多办实事,办好事,不轻视每一件对家乡有利的小事,不放过每一个需要提供帮助的机会。”
  父亲一生为家乡做了许多事情,大到为家乡的企业上市奔走,小到为村里的晚辈在北京找工作,因而深得家乡父老的敬重。
  母亲说,父亲常常在梦里回到家乡,惊醒后发现泪水已浸湿枕头。我的两个妹妹早已定居美国多年,她们多次劝父母到国外看看父亲就是不答应,但是父亲对家乡的情结却难以割舍,只要有机会就回老家。
  1999年是父亲离休后最后一次返乡,时间长达一个月,那次他带母亲走遍了儿时曾经走过的每一个地方,探访了所有的亲朋好友。父亲一生生活俭朴,却把家里多年的积蓄分发给村里的贫困家庭,为村里小学捐了款,帮助村里修了路,尤其是他花钱请全村老小看电影的事让村里的乡亲至今仍念念不忘。家乡浓郁的乡情、泥土的芳香、秀美的山川使父亲流连忘返、夜不能寐。回京以后,他将朋友们为他拍摄的记录家乡变化和他与家乡亲友相聚的珍贵照片编辑了4本相册,并分别以“故乡行”“故乡情”“故乡梦”“故乡魂”命名。母亲还特地为家乡的美景赋了一首诗:“满山翠竹送清风,到此尘心一洗空。移步竹阴松径路,却疑身在画景中。”现在这4本相册已成了亲人们对父亲永久的回忆。
  父亲离开我们已有两年,他对家乡的情思已化作泥土,化作春风,化作细雨,融入到家乡的每一个角落,也融进了我们几个子女的灵魂深处。如今,我们三姐妹早已长大成人,都有了自己的事业,我在北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任职,两个妹妹都从美国学成归来,一个担任美国一家设计公司亚洲地区的总裁,一个担任美国一家全球知名的电讯电器公司的副总裁。我们像父亲一样,都有一颗爱国心,也都有一往情深的家乡情结。今年3月,我们三姐妹一道参加了鄂州在京召开的联谊会。我们既为家乡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高兴,也要为家乡建设出一分力,以告慰九泉之下的父亲。
  □刘晓华(编者注:本文作者系刘辉华长女,现任北京天慧世嘉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辉华去世后,刘氏三姐妹秉乘父亲的衣钵,积极为鄂州的项目建设牵线搭桥。在此,我代表百万家乡人民对她们的一片深情表示衷心的感谢。)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