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总关情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5-01-14 语音:播放
人物简历

 

  张晏生,生于1943年3月,葛店张铁村人。1960年初中毕业参军到南湖汽车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中央军委办公厅机关为国家领导开小车。在部队曾多次被总参机关评为学雷锋标兵、优秀军人。转业后多次被武汉市、湖北省评为劳动模范。其先进事迹先后被中央、省、市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业余喜欢搞文艺,曾先后自编自演曲艺作品百余篇。

  武冶华生运输公司经理,湖北国际影视文化艺术中心团常务副团长、湖北楚剧戏迷协会会长、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武汉下岗职工艺术团湖北大鼓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

  人生感悟

  不管地方如何复杂,坚持一个原则——为人民服务。

  走进湖北楚剧戏迷协会会长张晏生先生的家里,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一种来自心灵的感动。

  这是一个很简陋的居家。没有什么现代化的装饰,不到20平方米的客厅一半的顶部做了吊顶,布满了装饰简单的葡萄藤,绿藤中间吊了一个传统的宫灯。客厅的另一半却空空如也,只有墙上张贴着四张字迹端正的小条幅:“当领导叫群众满意,当市民叫社区放心。”“上班当好领导,回家当好市民。”老人告诉我装修的那一半客厅是供戏友们在家里搭戏台演唱的。另一半是不时在家里办学雷锋展览用的。看着这别具一格的客厅,感受着张老独特的人生。心里油然升起一股敬意。

  十年申奥情结

  走近张晏生是慕名于他与萨马兰奇的特殊情缘。

  1991年3月20日,张晏生从电视上得知中国申报2000年奥运会,他感到格外的兴奋,第二天,就到邮局向北京政府邮汇了第一笔申奥捐款,并写下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倡议信。这是北京政府接受到的第一笔申奥捐款。于是每年的3月21日,就成了张晏生坚持申奥活动的捐款日。1993年9月23日,中国申奥失败,而这也正是他的妻子患癌症到死亡的最艰难的时期。面对这人生的打击,张晏生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无怨无悔默默无闻的向奥申委捐款,每次收到北京奥申委的回信和荣誉证书时,他感到一种由衷的欣慰。1998年北京重新申办奥运,这让他看到了希望。2000年10月,张晏生用书信的形式,向当时正在悉尼出席奥运会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倾诉了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奥运情结,表达了一个普通中国公民对2008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充满了信心,并把自己多年来的捐款汇单复印件一并寄给萨翁。

  2001年7月12日,也就是中国申奥表决的前一天,张晏生意外地收到了萨马兰奇邮寄来的2个包裹。原来几经辗转,萨翁看到了张晏生的信,非常感动,在百忙中给他寄来了一张自己亲手签名的4寸照片、2张名片、1张五环旗标志、3个钥匙扣、3个五环金属胸花和2件T恤等寓意深远的礼物。表达了自己对这位中国百姓的敬意和深深的中国情结。在表决前夕收到萨翁这些所有都与奥运五环有关的贵重礼物,似乎是萨翁对中国感情通过一种手段向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传递一个信息——拥有打开世界奥运金钥匙的机遇来了!13日,张晏生自豪地对周围的人们说,今晚的表决胜利必定属于中国。晚上10:30,当萨翁洪亮的声音念读表决结果:“CHINA!”中国沸腾了,张晏生也激动不已,他连夜提笔给萨翁写回信,首先对他老人家所领导的奥运组织对中国的支持表示感谢!

  萨翁与张老先生的传奇故事成了这一年最生动的奥运情节。中央台的湖北台焦点透视以“北京奥运,有我一个!”为题作了申奥专题报道。2001年7月16日,是萨翁离任的日子。张晏生向老人发了封E-mail,盛情邀请他来江城作客,到自己家作客,来品尝家乡鄂州闻名于世的“武昌鱼”。同时给新主席罗格先生写了封祝贺信,请他多关注和指导中国的北京奥运筹备工作。2002年9月,萨翁又给他邮来了一个包裹,再次表达对中国人民的情意。张晏生与老人家相约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相见。

  四十年矢志不移学雷锋

  走进张晏生所居住的社区,我们正赶上汉阳区建桥街办事处举办的张晏生事迹展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对联:“土生土长土壤沃,奇人奇才奇艺多。能官能民品德好,亦文亦武入星河。”读后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和雷锋同一年代的张晏生,从1961年参军就开始学习驾驶技术,拥有了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方向盘。从雷锋成为榜样的那天起,他就把自己定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六十年代,在每月只有6元钱津贴时,他还每月攒2—3元,凑齐10元寄给身边有困难的战友家,或者捐赠给受灾害的地区。为此,他荣获了诸多荣誉,曾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在当时的年代,这是至高的荣誉。

  后来转业到地方,曾任武汉薄板厂党委副书记、广济县副县长、武汉冶炼厂副厂长、县级调研员。七十年代,他还光荣地出席过中共武汉市第五次党代会、学雷锋标兵;八十年代,他在抗洪抢险中荣立过二等功,是武汉市防汛抗灾学习的榜样;九十年代,他成为湖北省驾驶员最优秀的楷模,被群众称为“张铁人”。

  知情人告诉笔者,张晏生工作起来有“三不讲”。不讲报酬,不讲补休,不讲困难。几十年如一日,他都是怀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长期坚持把雷锋精神带入工作生活中。他有句口头禅:坐在办公室是领导,出了办公室是司机。他长年累月,开着一辆交通车,不计报酬,加班加点,方便沿途群众,被人们热情地称颂为“活雷锋”、“张铁人”。1998年3月5日,湖北电视台、卫视台曾录制了专题片“好人张晏生”,播出后在社会上反响强烈,并被选送到中央电视台。

  ……看着那展览的一个个生动的事例,那一摞泛黄的捐款函件和一摞摞荣誉证书,静静地触动着现代人浮躁的心灵。

  坐在我面前的张晏生会长,个头不高,黝黑黝黑的肤色给人一种沧桑感,同时透着质朴、温和的秉性。随同参观的还有他家乡葛店张铁村民及他的启蒙老师——70高龄的张正甫老先生。老先生望着我谦和的微笑着,轻言道:“张晏生能坚持做到这样的程度实在难得。”

  鼓瑟放歌钟情曲艺

  提起湖北楚剧戏迷协会会长,遍布荆楚大地的楚剧戏迷们就没有不知道他鼎鼎大名的。

  少年时代的张晏生,受爱好曲艺的父亲和兄长的影响,从小就酷爱楚剧艺术。9岁时就在鄂州葛店乡村主演了现代楚剧“罗汉钱”、“血泪恨”等,引起人们的瞩目而崭露头角。这也为他奠定了热爱楚剧的基础。

  几十年来,他一直奔波于全省楚剧专业团体和广大戏迷之间,同省市楚剧名流交朋友,不断挖掘优秀传统唱腔,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顽强地开拓阵地。戏迷会由最初5人在武汉武圣路新华书店前自拉自唱、自娱自乐演出,逐渐扩大发展到现在的3400多人,占领了武汉市所有公园、主要茶楼、生活社区,成为市区内群众健康文化娱乐的一道靓丽的景观。

  张晏生对生活的爱,激发着他的艺术创作,他即兴自编自演的唱段就有130多段,其唱腔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赞扬,并多次走进了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综艺直播、湖北电视台。湖北卫视台梨园行专栏、社会广场专栏等节目,被敬称为“楚天一怪”。中国曲艺家协会破格将其录为会员。

  张晏生这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履历,让我们感动,更让家乡人为之自豪。

  □龙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