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儒商的矢志追求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5-01-14 语音:播放
个人简介
  桂耀华,1961年1月出生于鄂州城关东门。1977年到咸宁剧团工作。1982年调回鄂州工作。曾任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常委、部长、市委宣传部文艺科长、对外宣传科科长。1996年下海经商到北京办公司,现任北京东方诚讯投资顾问公司总经理。
  人生感悟:
  人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并为之不断奋斗。实现梦想的感觉会很美,追逐梦梦想的过程更美。
  到北京出过差的人,一提起北京诚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桂耀华都会感到十分亲切,都会赞叹:“这位鄂州老乡讲情义,够朋友!”的确只要是家乡去的人找到他,无论多忙,他都会热情接待,有时还做司机当“导游”。然而,他每次回鄂州却尽量不惊动他人,以避免给别人增添麻烦。
  7月9日,桂耀华到武汉办事顺道回鄂州看望家人的间隙,记者趁机找到这位热诚的老乡并对其进行了简短的采访,采访中,记者意外发现这位意气风发、侃侃而谈的儒商竟是一位艺术的执着追求者。他说,自己最大的梦想并不是生意能做多大,而是当一名画家,这个儿时就有的梦,一直在他心中萦绕,并伴随着他成长,无论是从政还是经商,都没有忘却过。难怪,记者从他的谈吐中领略到除了商业运作上的独具匠心,更多的是他对艺术的感知和追求的执着,感受到的是一种艺术家所特有的儒雅。
  向往艺术的种子深深扎根心底
  1977年,咸宁地区歌舞团来鄂州招生,16岁的桂耀华由于嗓子好被挑选到咸宁剧团当演员,一呆就是7年。由于他从小就爱画画,一开始他就对舞台美术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白天经常为舞美队的队员们帮忙,晚上跟他们一起学画画,一画一通宵。演出休息时,他拉到演员就当模特儿,又是速写又是素描,乐此不疲。由于没有注意休息,嗓子没有保护好,变声受到影响,他主动要求改行搞舞美。
  终于干上了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他可以继续追逐儿时的梦想了。 小时候他看到墙上的宣传画,就想要是自己能画这么好的画该多好啊!没有纸和笔,他就捡起地上的碎红砖块在地上画,有了纸和笔后,他就在纸上不知疲倦地画。上初中一年级时,当时的鄂城县文化馆办青年美术培训班,他积极报名,参加了学习。由此开始他知道了什么是素描,什么叫艺术,在他心灵深处撒下了对艺术向往的种子。1980年,他被送到湖北省歌舞团学习美术设计;1981年,他自费报名参加湖北美术学院举办的美术培训班学习。在这期间,他还参与了大型古典歌舞剧《编钟乐舞》的舞台美术设计制作,这对于一个热爱艺术的人来说可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在咸宁剧团的7年,他还有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读完了当时再版的所有外国名著,如雨果、福楼拜、莫泊桑、大仲马、小仲马、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接触了许多欧洲的思想文化,《人民文学》、《作品》、《小说阅报》、《中国油画》等期刊他也是每期必读。这些对他的思想影响非常大,使他对艺术的理解包括对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的认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对欧洲文化进行了认真解读,并对油画情有独钟。
  走上仕途仍不放弃手中画笔
  1982年,咸宁剧团改演戏曲,桂耀华对戏曲不感兴趣,便要求调回了鄂州,在当时的鄂城县百货公司搞橱窗设计和广告。他非常想实现多年的愿望,报考美术学院,可由于家庭贫困,每月48元钱的高工资对于他的家人来讲,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他兄弟姐妹非常多,排行老七的他不能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顾含辛茹苦的父母。因为他若上美院,这份令许多人艳羡的高工资就失去了。所以,他不得不放弃报考的机会。可是,他并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每天工作完后,他就和十几个爱好绘画的青年聚在一起,谈艺术,谈绘画,搞创作。他画的一幅青年舞蹈家肖像的油画,在画界引起了较大反响。从这以后,桂耀华真正开始了他的油画创作。
  1984年,团市委有关领导通过考察,认为他个人素质很不错,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文化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很优秀,能够胜任团市委宣传部的工作,征求他的意见后将他调到团市委工作。
  一个搞艺术的人突然到机关工作,一开始有些不适应,但他很快适应了角色转换,适应了新的工作。由于工作兢兢业业且颇有成效,1986年他作为全市第一批下派干部到东沟镇当了一年副镇长。1987年,他被选送到武汉中南财大完成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大专学业。1990年被调到市委宣传部工作。从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到部长,再到宣传部文艺科长、外宣科科长,他把工作和对艺术的追求结合起来,先后组织了许多较有影响的大型活动,如1989年鄂州近600人参加的全省青年围棋精英赛,堪称创造了鄂州甚至是全国之最,获得全省最佳组织奖;1993年还组织了当时还带有一定争议的鄂州小姐选美大赛等。 他撰写的《走出心灵的沼泽——青年干部失衡心理及校正》、《振荡·思考·重构》分别在团中央机关刊物和《湖北日报》上发表。机关紧张忙碌的工作并没有影响他对油画的爱好,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十七岁那年》、《我》、《寂静的土地》、《最后的老墙》等多幅油画,其中《最后的老墙》还参加了全国第八届美展湖北展区的展览。
  冲破最后的老墙弃政从商闯京城
  从政期间,桂耀华所作的最后的一幅油画是《最后的老墙》,这似乎已有某种暗示。1996年,桂耀华决定弃政从商,到北京并与朋友合伙办了一家装饰工程公司,主要做室内装修、设计和工程施工。选择在北京并搞装饰装潢,显然与他对美术的爱好有很大关系。 成立公司之初,他也吃了不少苦头,出门在外什么事情都得亲力亲为,踩平板车拖材料,不分白天黑夜,住的是临时租借的房子……不过他还算幸运,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公司逐渐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并且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几年下来,公司以装饰工程为主业,承接了许多大型酒店、高级写字楼、度假村等装饰工程,同时还涉足证券、娱乐、体育等领域的投资,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他为什么会走得如此之顺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还有,他待人真诚、讲义气,朋友多,路就多;此外,他热爱学习,追求自我突破。去年初,他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的高级职业经理工商管理硕士班(MBA),并顺利通过测试,已学习了一年。许多人不理解,认为他生意做得好好的,读什么书呢?他则不以为然。他认为任何一个人包括学历都需要不断提高,特别是现在身处京城,加入WTO与世界接轨后,谁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就有一种感觉,与一些国外的公司打交道,必须懂得一些相关知识,否则生意就没法做下去。所以,他认为要想在北京继续站稳脚根,事业得到更大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学习,读MBA是顺应时代潮流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最近,他正在与韩国客商洽谈一个较大的项目。
  学而后知不足。通过对自己经历的反思和现状的分析,桂耀华开始给自己有了一个准确的定位,并认识到:人应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但是这个方式本身跟社会的潮流是顺应的,而不是排斥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完全脱离社会的理想是空想,完全屈服于社会潮流则会流于世俗。
  重拾画笔为梦想涂上绚丽的色彩
  有了一个准确的定位后,桂耀华决定重拾画笔,继续追寻自己儿时的梦想。2002年冬季,经过十几天的创作,一幅暂名为《港湾》的风景画让艺术界的朋友大为惊讶:多年没有搞艺术的他怎么一拿起画笔还能有这么好的艺术感觉呢?真是不可思议。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在桂耀华的心中那分对艺术的追求从来就没有间断过。没有从事艺术创作并不意味他没有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感受生活,用艺术的审美去表达生活。每次与艺术界的朋友交谈,他这位没有从事艺术工作的人话却特别多,而且还很有见解。
  他创作的第二幅作品《蚀》,画的是一幅铜雕挂在一扇铁门上,铜塑的面部有许多锈斑,铁门上的油漆也很斑驳,显得有些沧桑,但给人传达的感觉却是厚重、时间和美感。想到前面提到的最后的老墙的某些暗示,记者忍不住问道:“这幅画所表达的东西是否也是你对自己人生某个阶段的诠释呢?”他微笑着不置可否。为了让事业的发展与自己的梦想更接近,与他所喜爱的绘画更接近,今年年初,他成立了一个装饰设计所,将自己的梦想和从事的经营进行了重新整合,并已完成了北京警察学院、北京电视台黄金海岸会议中心、国永融通公司等大型建筑的装饰设计,受到业主的一致好评。
  谈到将来,桂耀华感慨地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我的这个梦想能给社会和自己带来财富,那么,实现这个梦想所付出努力的本身也就显得价值不匪了。”(记者 雨桐)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