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泥刀劈出大天地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5-01-14 语音:播放
■人生如同走路,每一个坚实的脚印里淌满了艰辛
  太和镇金坜邱庄是梁子湖畔一个美丽的地方。1949年,邱福成出生在金坜邱庄一个农民家中。因家庭贫寒,他过早地接受了生活的磨炼。16岁那年,父亲让他拜师学习泥瓦匠。拜师那天,师傅拍拍他的脑袋,对他说:“小伙子,好好干吧,荒年饿不死手艺人。”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从此以后,自己凭着一把泥瓦刀,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为了跟师傅学好手艺,邱福成吃尽了苦,各种脏累活抢着干,手上磨起了血泡,手掌经常被石灰、水泥腐蚀得像风霜剥蚀的松树皮。为了学好师傅的每一个动作,他总要细心地钻研半天,不论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日,他总是第一个上墙,最后一个离开工地。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学会了泥工砌、粉、装饰等手艺。每次筋疲力尽地散工后,工友们都会凑在一起打扑克牌消遣,他却变着学法儿向师傅们请教预算、绘图、识图等问题。当师傅们讨论施工中的一些技术难题时,他在一旁认真地默记在心,反复琢磨,直到谙熟于心。
  每当一栋新楼落成,邱福成内心便会油然升起一股满足和自豪感。那里的每块砖、每根梁都浸染着他和同事们的心血和汗水。同时,他也体味到了一种朴素的人生哲理:人生不正如一座大厦吗?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大厦就成了空中楼阁,人生的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啊。
  刚到武汉,邱福成知道,自己的建筑队刚起步,人员少,资金缺乏,如果扎根武汉市区即使有活干,也只能是一些大建筑队的附庸,只是替别人打工。与其这样,还不如在武汉周边地区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干。
  邱福成第一站是武汉市郊区的纸坊镇。他的第一项工程是做花坛。厂方在检查时随口说了句“要是将墙面用横砖砌就好了。”当时谁也没有在意,邱福成第二天便拆了方格围墙,并按标准做好。这让厂方经理很受感动。工程结算时,邱福成主动提出让利,这一举动很快赢得厂方好感。厂方马上提出将工厂的土建维修工程全部承包给他。这件小事让邱福成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认真面对每一件事,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也许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从这以后,邱福成先后承建武昌县百货大楼、武昌县职业中学教学楼等四五十项建筑工程。
  ■信誉、质量、安全,立足武汉发展的金字招牌
  在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普通的民房,还是几千万元的重大工程,邱福成都给自己定下一个严格标准:质量、信誉、安全。这已成为他立足武汉发展的无形的金字招牌。
  与邱福成打过交道的客户都说:“和福成交往,用不着怀着戒备心理,他是一个既讲原则又很重友情的人,把工程交给他做,我们放心。”他承建了洪山区关山法庭八层楼的综合工程。当时,甲方提出工期要短、质量要好,而且利润较低,是典型的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的“鸡肋工程”。许多承包商望而却步,公司有人劝他放弃,但邱福成经过认真预算和充分权衡后,果断地承接了此工程。面对众多异议,邱福成说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我们太和人有句老话叫‘饱时应思饿时饥’,要想在武汉站稳脚跟,就要不怕交‘学费’。只要工程做好了,名气打响了,我相信就会有人上门来找我们。”
  为了抓好这项工程,邱福成起早摸黑,亲自日夜督战,特别是对工程质量更是精益求精,结果工期比原计划提前。在武汉市的建筑和监理部门同一天验收的五项工程中,关山法庭得分第一。
  后来,在洪山法庭新综合大楼的工程投标中,邱福成在激烈的招投标中,以最低的造价、最短的工期击败包括省工业建筑集团总公司在内的各路高手而一举夺标。大楼总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框架十三层。结果,该工程建设又大获成功!不仅提前了工期,而且建筑质量无可挑剔,还荣获武汉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颁发的优良工程奖。2005年,湖北梁子湖建筑安装公司承建的汉阳区法院建筑工程因质量过硬,获武汉市建筑最高奖项——黄鹤杯奖和湖北省建筑最高奖——楚天杯奖。
  随着公司名气的扩大,邱福成的公司逐渐壮大,已发展到员工1800人、管理阶层260多人。摸爬滚打多年的邱福成像熟悉自己的手掌一样熟悉建筑行业的每一个环节。为了加强建筑工地的人员管理,邱福成提出了比赛评级的模式,每月举行一次评比,自己也和工匠们一起拿起泥刀一比高低。
  在邱福成的公司里,工人多数是来自家乡的农村富余劳力。出门在外不易,邱福成像兄长一样关爱大家,将施工安全放在第一位。有一次,他照例到工地检查,看到一位工人没有戴安全帽。这名工人是他的一位远房亲戚,但邱福成丝毫没有留情面,吩咐将该工人叫下脚手架,一改平时和蔼可亲的形象,将他狠狠训斥了一顿,并当场解聘,对有关责任人也作出处罚。
  一提起建筑工地,一般人就会产生一种泥石混杂、马达轰鸣的印象。有一次,一承包商到他的工地来参观,看完后,感叹说:“搞了这么多年建筑,还从没见过有谁把工地搞得像公园一样漂亮!”
  ■真情回报,鄂州家乡是他心中永远的牵挂
  邱福成虽然在武汉创业近30年,但他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并积极为家乡的建筑行业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邱山村是全市海拔较高的山区村,崎岖的山路制约着当地的发展。邱福成出资50多万元支持家乡父老搞公路建设。一条绵延10多公里的村级水泥公路在太和山区穿行,带动了邱山、胡进、狮子口、谢埠四个村的经济发展,人们亲切地称它为致富路。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热潮中,邱福成再一次出资150多万元,支持家乡群众建设农民文化宫,内设影剧院、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让家乡父老乡亲也能像城里人一样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太和福利院建设,他捐款捐物;金坜小学校园改造,他捐资助学;太和镇残疾人李福元的房屋倒塌,他出资5000多元帮助其盖起了新房……
  每次回乡,邱福成总要看望村中的老人和困难户,帮助他们解决生活、求学、就业困难。为了帮助家乡一些富余劳力寻找更多的出路,邱福成不断拓宽自己的经营市场,先后办起了印刷厂、建材厂和化工厂,每年安排家乡的富余劳力1500多人就业,有很多是父子、兄弟、夫妻同在一起工作。有人作过估算,加上农民工工资收入,邱福成每年为家乡贡献3000多万元。
  “鄂州是一块投资创业的热土。市委、市政府对我们这些企业家都寄予厚望。我们湖北梁子湖建筑安装公司也将转向鄂州,来鄂州创业,支持家乡建设。”采访结束时,邱福成对家乡建设进行了展望。(特约记者 吴从茂)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