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何胜林的致富路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5-01-14 语音:播放
时至今日,梁子湖区沼山镇洪内村村民还在养牛的已经不多了,但是每到农忙季节,他们也不愁耕牛用,要知道村里“养牛大王”何胜林可养着30多头牛呢,租着用也就是了。5月18日,记者在一片桔子林后的小池塘边见到何胜林的时候,他正歪着身子把牛从半枯的池塘里牵出来,准备赶牛上山吃草。虽然牵绳的手掌始终保持着向内弯曲的姿势,走起路来也一跛一跛,但晃头晃脑的何胜林对着牛时的欢快清晰可见:“莫走偏了,立正,往前走,哞……”
  人物档案
  何胜林,今年40岁,梁子湖区沼山镇洪内村人。因患小儿麻痹症留下后遗症,行动不便、口齿也不甚清晰的他从未进过一天学门。为养活自己,他放过羊,养过牛。如今,他带动全村15名残疾人加入了养殖队。
  1、开始养牛是为养活自己
  何胜林今年40岁了,洪内村3组人,从小命运多舛,至今还没成家。刚出生8个月时,他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不幸终生与残疾为伴。
  何胜林兄弟姊妹多,从小家里就比较贫困,他一天学都没上过。
  15岁时,母亲怕他没有活计,就买了两只山羊给他放,心想,别的事他做不了,养个羊兴许能有个活路。
  就这样,母亲朴实的愿望为何胜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人生道路。然而,母亲没能等到儿子有出息的那一天,在何胜林18岁时,父母相继去世了。当时,兄弟姊妹都自顾不暇,何胜林不得不开始自己照顾自己。这时,母亲生前给他买的两只羊发挥了大作用。三年来,由于他的精心放养,当初的那两只羊已经繁殖了十几只,他,有本钱了!考虑到市面上牛愈来愈供不应求,于是,何胜林用这些羊换回了一头母牛,就这样,何胜林的“牛倌”生涯正式开始。
  但养牛不如养羊,养羊晴天养,下雨不养。而养牛就是要雨水,谈到这点,该村负责会计工作的何庆利感叹道,“别看他讲话不怎么利索,行动也不方便,可为了养好牛,真是吃了不少苦。雷雨天气里,他都要到山上去牵牛,山路湿滑,摔倒了他就爬着走,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把牛牵下山。”
  2、大家一起自力更生
  虽说只是从一头母牛起步,但何胜林踏实肯干,又肯吃苦,养牛场慢慢壮大,已发展到十几头的规模。
  他一个人忙不过来了。何胜林说,那时村里养牛的不多,大都嫌养牛麻烦,不愿意放牛。这时他看到村里那些和他一样行动不便或身患残疾的乡亲生活困难不说,还成为家里的负担。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干重活,放放牛还是可以的吧?想到这里,何胜林就干脆请这些乡亲帮忙,平常管饭,等卖了牛后再分钱。
  在2005年,何胜林正式带领村里的15名残疾人合资养牛。每人出资3000元,卖牛的收入大家平分。“我们也愿意跟着他干。”合资人之一、62岁、有些耳聋的张保华老人回忆说,“我们这些人老的老,残的残,实在是没有什么别的谋生方法,但养几头牛还是做得来的。”原来,何胜林在村里养牛早就养出了名声,和他一样无依无靠的许多孤苦乡亲都挺羡慕他,“别看他没赚什么大钱,但一个残疾人靠养牛能够自己养活自己,这不简单。”何胜林的想法也很淳朴,既然大家都信得过他,那就一起赚着“小钱”往前奔吧。于是现在,一个具有三四十头牛规模的残疾人养殖场就在山下的竹林里建起来了。
  3、他要扩大养殖向奶牛业发展
  到今年,合资养牛已经是第6个年头了,最多时他们曾养过60多头牛,如今已累计卖出了300头左右,15个人的温饱问题是解决了,可何胜林却不想就此止步。他想要向奶牛业跨越发展。
  今年4月底,何胜林向镇里递交了一份申请书,请求镇里帮忙解决扩大养殖规模的部分资金问题。他写到:“我要自食其力,自保自救……我计划自筹资金10万元发展奶牛事业……”何胜林告诉记者,他下一步打算到河南去买奶牛,而现有的牛准备卖掉换成本钱。
  “肯定不能全卖掉,村民耕地还要用水牛呢!”养殖场的“老幺”、34岁的张友元急忙给他的“老板”做了个补充说明。
  张友元也是这15个合伙人之一。双目几近失明的他介绍说,他们除了农忙季节能以一年100元的租金,把牛租给农户赚点钱外,平时并没有什么收入。而一头牛从放养到卖出至少要三年的时间,往往要到过年卖牛了,才能分到点钱拿回家,生活也很被动。所以他很支持何胜林转变养殖模式的想法,这样就可以告别“年薪”,月月领工资啦!
  4、放养养出来的“口碑牛”
  就在张友元和记者介绍情况时,牛群发生了短暂的骚动,“哞哞———”,牛儿们叫声洪亮,领头的牛向前奔走,后面一群牛也跟了上去。
  当记者感叹温顺的牛儿也可以如此彪悍时,何胜林得意地说,“我养的牛,体质好,从来也不生病,因为放养,肉质也好的很,蛮好卖的!”原来何胜林他们养牛还是遵循祖辈的规矩:放牛归山。他们的牛通通都是在山里放养的,连饲料都不吃,从来只吃山上的草,喝山里的水。
  附近村民也对记者说,何胜林的牛体质好,口碑不错,好多人都慕名牵牛过来配种呢。何庆利解释说,这和村里的地理优势不无关系。洪内村四面环山,空气质量高、水质好,具备了很好的放养条件。
  当然,放养是付出了代价的,何胜林也有伤心事。
  2008年大雪封山,因为牛太多,又没有牛棚,那个冬天在山里放养的牛冻死了两头,直接损失就是一万多块钱。
  “后来,村里了解情况后马上出资在山脚下建了个牛棚。”何庆利说,村里一直都很关心何胜林,现在他想发展奶牛,经济上有困难的,村里会尽力支持他。
  5、其实他也想要有个温暖的家
  在记者结束采访下山之时,有人打趣道,何胜林,你不是还没成家么?趁这个机会征个婚吧。
  其实,村里也有热心的亲戚朋友帮他牵过线、搭过桥,大概是何胜林的身体原因吧,大家介绍的对象不是无法照顾自己就是根本无法沟通,最后都被何胜林谢绝了。
  “虽然我有些残疾,但脑袋是明白的,我的要求也不高,就想找一个能够做点基本家务,能照顾我的人。”何胜林苦涩地说。
  记者宽慰道:“那我们跟你征个婚,说不定就有合适的人找上来呢?”何胜林呵呵笑出声,“那敢情好,那敢情好,要征婚一起来吧,我们一起养牛的15个人当中,可有六七个没成家呢,都给介绍介绍!”……
  记者手记
  闯出一片天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何胜林始终展现着他积极自信、乐观开朗的一面,他让大家看到,一个身有残疾的普通农民,有着怎样不屈的精神,能让人忘记他的缺陷,看到一个健全的人格。他为了和命运抗争、积极改善自己乃至身边同病相怜之人的生活,进行着一场场勇敢的冒险。
  不管这冒险的结果如何,不得不承认,实际上,他,已经胜利了。(记者祝华盛春花)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