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豫:甘坐“冷板凳”只为惠及更多患者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0-06-11 语音:播放

胡豫和医务人员在讨论诊疗方案

  个人简介:胡豫,1964年4月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在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中,他牵头的项目“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胡豫出身于医学世家,父亲是鄂州市首届十大名医、心内科专家胡贤恕,母亲是妇产科的护士长,胡豫经过耳濡目染,成为知难而进的传承者。

  连日来,华科大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和医护人员一直在追踪监测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的身体状况。

  患者的新冠肺炎虽然治好了,会不会对其他脏器产生持续的损伤?肺功能如何恢复?面对这些问题,胡豫表示,医院将全方位、无遗漏地给予医疗和救护。

  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过程中,胡豫发现了新冠肺炎凝血功能障碍特点及机制,提出量化积分系统指导危重症的救治策略。这在新冠肺炎重症诊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临床发现,很多病人患新冠肺炎以后,他的病情在某一个阶段会出现一个深化指标的改变,这就是一个信号。我们是最早提出新冠肺炎的一部分病人有血栓形成可能的,或者经过证实要早期用抗凝的,国外是现在才提出来,我们早已经走在他们前面了。”

  发现新冠肺炎和血栓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胡豫的敏锐,源自他多年深耕力行于血栓领域。在30多年的临床诊疗中,胡豫发现,国外对于血栓的形成早已有研究成果,但因体质不同,这项研究成果无法用于中国人。如何找到中国人血栓根源?胡豫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科研攻关。“做遗传研究必须有大量的样本,我们有一个8000的静脉血栓形成的样本库,过去血栓病的治疗模式很简单,有血栓就打个溶栓剂,但是现在我们就把这个模式改变了,在国内最早证实我们国家血栓病遗传的特点跟西方有很大的差异。”

  20多年的探索,上万个标本检测,胡豫和团队研发的“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项目,使血栓病的早期诊断率提升了38%,在2018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沉甸甸的奖杯背后,离不开胡豫甘坐“冷板凳”的执着。他说:“冷热是相对的,探索要坐得起冷板凳,你只要在一个方面探索,持之以恒都可以出成果,都可以惠及广大的患者。”

  (来源:长江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