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模范 光耀时代——致敬鄂州先进典型人物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1-07-01 语音:播放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对于一个人、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都至关重要。中国精神谱系源远流长,包括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等;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今天,在建党100周年的欢庆日子里,我们盘点鄂州各个时期的先进典型人物代表,是为了传承他们身上闪光的精神力量,汲取攻坚克难、奋力前行的动力。

  范鸿劼

  革命先驱范鸿劼是我市葛店镇人,1897年11月出生于葛店范家“太和堂”,自幼勤奋好学,聪颖过人,邻里无不称赞。1918年8月,他考入北京大学,从此开始在北大的求学和革命生涯。

  在北京大学就读期间,范鸿劼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积极寻求中国革命的道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范鸿劼作为参与者和组织者,在游行集会中起到了核心领导作用。1920年3月,他与邓中夏等19人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以研究关于马克思派的著述为目的”的革命团体。

  1922年8月,范鸿劼、蔡和森等人发起成立“北京民权运动大同盟”,呼吁“凡有志争民权者,皆可加入”,把斗争的矛头直指中外反动派。次年秋,范鸿劼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任职,宣传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方针。

  1926年1月,受中共派遣,范鸿劼作为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代表参加了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他和毛泽东一起,被任命为大会“宣传报告审查委员会”委员。

  1927年4月6日,范鸿劼被逮捕,4月28日被秘密杀害,年仅30岁。

  刘伯垂

  刘伯垂,1887年出生于段店镇刘弄村一个书香世家,清末留学日本,就读于明治大学法科。留日期间,结识孙中山、陈独秀等人,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首义时,刘伯垂回国任民国大元帅府秘书官,不久调到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任参事,协助孙中山推行民主革命运动。袁世凯篡权称帝后愤而辞职。

  1920年,刘伯垂经陈独秀介绍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不久受陈独秀派遣,回武汉筹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湖北共产主义小组。刘伯垂回汉后,先后发展了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人,共同商讨建立党组织问题,成为共产党武汉支部的重要发起人之一。共产主义“火种”经他之手传播到武汉。

  1923年,刘伯垂和项英、包惠僧、林育南等人,为反击军阀吴佩孚镇压工人运动,共同组织和发动武汉地区工人参加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

  1926年7月北伐战争爆发,刘伯垂和董必武等人在武汉大力发展工人组织,发动工人罢工,声援北伐。年底,武汉军警大肆搜捕共产党人,刘伯垂幸免于难,潜赴日本,翌年回国,隐居上海。1936年秋,刘伯垂因患严重肝病卧床,病逝于上海金神父路寓所,终年50岁。1937年安葬于刘家弄湾刘氏祖茔。

  赵子俊

  赵子俊(1889年—1926年),华容镇新赵村人。1921年春,他以失业工人身份加入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从事工人运动。1922年1月,作为武汉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代表,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国后继续从事工人运动,并于1923年参与发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4年,赵子俊考入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后参加2次东征。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赵子俊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团第六连连长,9月24日在南昌牛行车站战斗中牺牲,时年37岁。

  张金保

  张金保,原名张巧云,又名张毅,化名余冬生,祖籍葛店张铁村,1897年7月出生。

  1921年2月,张金保到汉口谋生,进入裕华纱厂当学徒工,后被迫到日商办的泰安纱厂做工,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侯步升等人。1926年春,泰安纱厂成立秘密工会,张金保担任工会干事,她家也成为工会的秘密活动点。当年8月,张金保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党小组长。

  1928年,湖北省委重建,张金保分管妇委和工会工作,后因省委秘书长宋岳林叛变,省委机关再次遭到破坏。此后2年间,张金保变卖了娘家仅有的家产,以办袜子厂作掩护,秘密建立联络点,为重建湖北省委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张金保当选为中央委员。1930年9月,张金保调中央妇委工作,不久,调到全国总工会担任女工部长。

  1949年2月,张金保奉命到北京。3月24日,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张金保当选为全国妇联执委。会后,她随军南下回到武汉工作,先后担任武汉市总工会副主席、中南总工会副主席、中南纺织工会主席等。1984年11月7日,张金保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著有《张金保回忆录》。

  盛浩如

  盛浩如(1908年—1932年),梁子镇长岭街人。他从小爱读书,尤其对陆游、杜甫等人的诗文感兴趣,幼小的心灵在诗词歌赋中埋下家国情怀的种子。

  1927年2月,盛浩如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任第十团司书。不久,经团指导员范德烈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春,盛浩如放弃继承家业,离家寻找党组织,与地下党员朱少甫接上关系。他们在长岭一带秘密宣传革命,发展党员,建立了中共鄂城长岭支部。

  1929年5月,中共鄂城特别支部遭到破坏,朱少甫罹难,盛浩如潜赴武昌寻找党组织并取得联系。不久,他与党组织成员林明炯一起,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农民赤卫军队伍,再次掀起这一地区的革命风暴。6月,中共大冶中心县委决定撤销中共鄂城特别支部委员会,成立中共鄂城特别区委。1930年,党组织调盛浩如到鄂东工农革命委员会工作,负责编辑半月刊《暴动》,随后又任鄂东工农革命委员会秘书兼宣传委员。7月,盛浩如奉命调回鄂城工作。

  1932年,盛浩如率部活动于鄂中地区,被反革命地方民团包围,血战数日,因寡不敌众,在突围中壮烈牺牲,时年24岁。

  刘仁保

  刘仁保,1911年7月出生于沼山镇东井村刘伯岩湾,17岁到武汉卖工,18岁到黄石富源煤矿挑煤。

  1930年春,刘仁保回到家乡与乡亲们一起闹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刘仁保参加中国工农红军;8月,刘仁保随红军第一方面军到达江西萍乡,几经艰辛飞渡赣江,来到江西红色革命根据地。

  1931年1月,刘仁保调到红军第一方面军三军团当警卫员。1934年,刘仁保在红军学校学习,当时正值第五次反围剿,军团任命他为新补充的第二师十一团政委。第五次反围剿结束后,刘仁保又调到九军团八团政治处任党总支书记。同年10月,刘仁保所在的红军第一方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九军团整编为三个团,刘仁保被调到特务队当指导员。1936年7月初,刘仁保调到32军政治部任组织部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刘仁保一直从事部队的卫生工作,曾担任过留守兵团卫生部政委等职务。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大校军衔。1965年离休,为副军级干部,享受副兵团级待遇。

  1988年7月,刘仁保获得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1月19日,刘仁保因病在西安逝世,享年92岁。

  王志武

  王志武,涂家垴镇白云村人,生于1910年7月,1935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6月,王志武跟着贺龙、任弼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从湖南桑植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路上,王志武曾被抽到队里当后勤队长,负责照顾、清点伤残战士,不让一个人掉队。遇到走不动的伤员,就让他们轮换骑马行一段路,王志武等人则给他们挑枪支、背行李。

  为了给战友加油打气,团宣传队为伤员说快板、跳秧歌、讲革命英雄故事。

  为了做到放马、睡觉两不误,王志武将自己的行装、枪支和公款200多块银元捆在身上,再将马的缰绳拴在脚上,任由马一边吃草一边拉着睡着的自己往前走。一觉醒来后,王志武发现自己掉队了,等赶上部队已是晚上10点多钟,看到战友留给自己的热饭、热菜、热水,王志武感动不已。

  1962年,王志武向中央请假,回鄂州老家涂家垴镇探亲。他在县城买了一套农民的服装和斗笠,换上衣服,独自去樊口码头乘船走水路回到镇里。在老家住了2天,王志武准备返程,走之前,他将身上的钱分给了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烈士家属,并捐赠部分资金给区公所,希望为当地烈士修建纪念碑。

  肖功梓

  1926年11月,肖功梓在樊口肖家垴出生,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在轰轰烈烈的新中国建设热潮中,积极响应国家“向科学进军”和“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号召,发起创办旭光高级合作社农具修配厂。到1958年初,先后革新农具10余种。

  《红旗》杂志1958年第3期向全国推介旭光合作社办“小小工厂”后,《人民中国》画报向全世界报道肖功梓的情况。《湖北日报》开辟专栏《向工具改革模范——肖功梓学习》。

  随后,肖功梓6次上北京,3次见到毛泽东主席。1958年9月,中国科协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肖功梓作为157名“土专家”之一出席此次盛会,并当选全国科协第一届委员。1959年10月、11月,他先后参加建国10周年国庆观礼和全国群英会,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和全国公交财贸战线劳动模范。1964年8月,肖功梓出席全国半机械化农机具工作会议,谭震林副总理给会上评出的2名“全国农具改革能手”颁奖,其中之一便是肖功梓。

  赵怡忠

  梁子湖区梁子镇毛塘村人。1978年3月应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三等功。198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10月19日,在云南老山地区防御战中壮烈牺牲。

  赵怡忠的父亲身患癌症卧床不起,妻子怀孕,领导决定让其留守,他再三请战,坚决要求上前线,并执意恳求,担任了主攻突击群长。战斗中,他在双臂被炸断,右腿和背部多处负重伤的情况下,仍坚持指挥部队作战,直至英勇献身。

  1987年5月12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授予云南边防某部九连副连长赵怡忠烈士“战斗英雄”称号。

  吉宏善

  武警湖北省总队鄂州市支队原参谋长吉宏善,湖北省枣阳市人,1958年10月生,1976年11月入伍,1979年12月入党,武警少校警衔,历任排长、副中队长、中队长、参谋、副参谋长等职。1996年,洪水肆虐鄂州大地,吉宏善带领战士们战斗在抗洪第一线,背麻袋、堵管涌,连续奋战六天六夜。1996年7月21日7时20分,吉宏善在抗洪抢险战斗中因劳累过度,引起心肌缺血,导致大面积心肌梗塞,不幸以身殉职,终年38岁。武警总队批准他为革命烈士,并追记一等功。

  他生前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创造,为部队建设作出突出贡献,4次被总队评为优秀基层干部,5次被总队、支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次荣立三等功。

  人们赞誉他不愧为武警部队的优秀干部,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苏冬梅

  1982年起,苏冬梅开始从事护理工作,曾获全国模范护士、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标兵、省优秀护士标兵、省十大女杰、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省优秀共产党员、市首届优秀服务明星等荣誉称号。

  担任护理部主任后,苏冬梅在全市率先推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新模式,推动护理工作走在全省卫生系统前列。

  2004年,市中心医院开始打造以苏冬梅命名的护理服务品牌“冬梅护理”,并到国家工商总局进行了注册。苏冬梅利用休息时间,编写了近20万字的“冬梅护理”手册,制定了22种不同科室《住院病人服务指南》和64种服务流程,还在全院近400名护士中成立“冬梅护理服务队”,实行24小时陪检、陪送等服务。

  “冬梅护理”品牌在全省卫生行业中推广应用,并走向全国。苏冬梅没有就此止步,她又倡导建立“护患沟通制”,制定了48种亲情服务路径。

  苏冬梅先后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主编100余万字的《实用疼痛护理学》,承担科研课题10项,其中1项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苏柳英

  苏柳英是鄂州残疾人的“知心大姐”,她帮助适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扶持千余名残疾人就业创业、为30多位残疾人当“红娘”、资助60多名残疾学生步入大学校园、为2000多名上访的残疾人维权……40年的爱心长跑,她帮助众多残疾人扬起生活的风帆。她先后获得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荆楚楷模、省““五一劳动奖章”、感动湖北十大年度人物、省残疾人信访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鉴于苏柳英的事迹和由她引发的助残效应,市残联成立了“苏姐工作室”和“苏姐小组”。2019年,苏柳英退休,但她仍全身心投入“苏柳英工作站”的建设。她持续推进康复“三进”家庭服务,切实维护贫困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开展爱心助学志愿服务活动,看望慰问贫困家庭学生……

  目前,“苏柳英工作站”深入学校、社区,组织开展教育扶贫、心理咨询等工作,尽力为残疾人提供精细化的综合服务。

  胡敏

  胡敏从警20多年,凭着一腔赤诚的爱民情,用心做好遇到的每一件事,用真心把“为民服务”做出了经验、做出了口碑,擦亮了头上的警徽。

  多年来,胡敏在每一个岗位上成绩突出:当交警时,和同事们创建鄂州第一个“女子助学岗”;当户籍警时,是鄂州第一个通过窗口办证抓获命案在逃人员的警察;当社区民警时,和同事们建成鄂州唯一一级警务站……

  近几年来,胡敏以女性特有的爱心、细心和耐心,为群众解决疑难问题200余件,调处纠纷500多起,资助困难儿童、老人8万余元。

  胡敏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公安机关学雷锋先进个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最美基层公安民警、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受到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众多“光环”下,她始终坚守着一份质朴的初心。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梁子湖区东沟镇党委书记赵伦泉、鄂城区碧石渡镇扶贫办副主任黄祥珍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湖北杏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2016年,赵伦泉任东沟镇党委书记后,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事业,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315个;坚持抓党建促脱贫,将村级党组织建成脱贫攻坚战斗堡垒,探索成立关心关爱困难群众的“巧巧工作室”,入选“鄂州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优秀改革案例”。

  黄祥珍克服家庭困难,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进村入户,准确掌握370家贫困户信息。帮助2个贫困村发展4个扶贫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2020年达到20万元以上。

  湖北杏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积极拓宽农民就业渠道,通过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300余人就业,帮助70家贫困户脱贫。该公司投入332.5万元,在武圣、庄屋、中咀、百席4个村兴办“阿婆餐厅”,为228名8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免费供应中餐和晚餐。该公司联合慈济集团,每年慰问周边5个村的180家低保户和特困供养人员。该公司还成立扶贫救助基金会,资助贫困学生109人,发放助学金27.8万元。

  全国抗疫先进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市中心医院党委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西山街道西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熊学敏,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孙文锦,市三医院感染二科护士长宋莉娟,古楼街道怡亭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副主任护师徐云芳,市消防救援支队消防员包佳凯,市公安局政治安全保卫支队政委李焱志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中心医院党委紧急动员,疫情防控期间,共收治确诊患者698人,治愈危重患者34例、重症患者233例。

  熊学敏创新了“三员三长五级”管理模式,千方百计做好“四类人员”摸排、小区封控、人员流调、生活物资代购、送医送药等防疫工作,被居民称为“最亲社区书记”。

  孙文锦承担着60张床位确诊病人的救治工作,定期查房并参加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与治疗工作。在科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200余名确诊患者治愈出院,其中年龄最大的82岁,年龄最小的11个月。

  市第三医院被定为我市首个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宋莉娟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徐云芳既当指挥官,又当战斗员。连续69天未回家,为团队成员树立了榜样。

  包佳凯主动请缨,加入支队党员突击队,负责隔离点全面消杀、患者转床、医疗垃圾转运。

  李焱志协助转运送治隔离“四类人员”163名。在其言传身教下,就读于湖北警官学院的儿子主动请战,奔赴抗击疫情最前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