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苏”同游武昌西山——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的西山情缘之三 (6)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0-06-03 语音:播放

  □ 夏建国

  苏轼七言古风情深沉

  每逢兄弟俩在一起纵游山水,便少不了你吟我赋,你唱我和。这次,苏轼写了一首七言古风《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

  散人出入无町畦,朝游湖北暮淮西。高安酒官虽未上,两脚垂欲穿尘泥。

  与君聚散若云雨,共惜此日相提携。

  千摇万兀到樊口,一箭放溜先凫鹥。

  层层草木暗西岭,浏浏霜雪鸣寒溪。

  空山古寺亦何有,归路万顷青玻璃。

  我今漂泊等鸿雁,江南江北无常栖。

  幅巾不拟过城市,欲踏径路开新蹊。

  却忧别后不忍到,见子行迹空余凄。

  吾侪流落岂天意,自坐迂阔非人挤。

  行逢山水辄羞叹,此去未免勤盐齑。何当一遇李八百,相哀白发分刀圭。

  “我今漂泊等鸿雁,江南江北无常栖”的苏轼,因被贬带来“散人出入无町畦”的困顿和闲暇,以及一江连两城所提供的独特便利条件,他可以尽情享受“朝游湖北暮淮西”的乐趣。

  此前此后到武昌西山,苏东坡大多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但唯独这次心情凝重。弟弟因自己而受连累被贬,他担心其“高安(即筠州)酒官虽未上,两脚垂欲穿尘泥”,常常为此感到愧疚。弟弟克服千难万险,跋涉千山万水,把自己一大家子平安护送到黄州,得以劫后团聚,他因此万分感激。今天兄弟俩虽然能在一起边看边交流,“却忧别后不忍到,见子行迹空余凄”。既然“与君聚散若云雨”,那就只好“共惜此日相提携”。

  此时此刻,苏轼真是百感交集。

  携手之游观心境见真情

  在武昌西山上,就前一天同游黄州赤壁时苏辙写的《赤壁怀古》诗,苏轼跟弟弟进行了沟通交流。苏辙这首诗谈古论今、说史论人。他从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的沉痛教训中,体会到“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得出做任何事都要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感悟,表达了他在“乌台诗案”后的沉痛反思。

  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一次苏轼并没有立即写诗唱和。一天后他用“吾侪流落岂天意,自坐迂阔非人挤”,谈了“乌台诗案”后自己在闭门思过中的想法,既作为对弟弟所写诗的回应,更是自省和互勉。

  两年多后,苏东坡还是以弟弟《赤壁怀古》诗题,写了日后划破宇宙苍穹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除了词名、题材相同外,不同的是,弟弟的诗侧重写这次大战失败方——曹军,吟出的是仕途挫折的沉痛反思。苏轼经过两年多的冷静思考,则侧重写赤壁大战胜利一方,并突出其主帅周瑜(字公瑾)。词中揉进他对“乌台诗案”思考的深度。虽然“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但他心里已经走出这一冤案阴影,因而怀古时,苏东坡能超然站在更浩渺的历史长河之上,发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声雄视百代的绝响。

  登西山有多条路径可供选择。苏轼在这次兄弟携手同游时写的诗中自注:“路有直入寒溪不过武昌者。”他从中得到启示,把“欲踏径路开新蹊”的诗句送给弟弟,鼓励他勇敢走下去。对即将去的贬谪之地,要“行逢山水辄羞叹”。对新的监盐酒税职务,作“此去未免勤盐齑”的展望和期待。苏轼还在诗中自注:道教仙人“李八百宅在筠州,古老相传,能拄拐日行八百里。”接着就此写下“何当一遇李八百,相哀白发分刀圭”,意思是说不定会因祸得福,在筠州这一仙山圣水之地,能延年益寿。其兄长如父的关爱和殷切指点,包含在诗中一个个字里。

  这次,兄弟俩在武昌西山分别写的五言、七言诗,凝聚了他俩在危难低谷中砥砺前行的旷古罕见兄弟情,也成为解剖探析苏轼兄弟俩在“乌台诗案”后心路历程的难得标本。 (待续)

  主编:夏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