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正史方志看赤壁之战中的鄂县(下)——“夷陵大捷”孙吴武昌建都的“礼花”简析之四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2-08-17 语音:播放

  □ 夏建国

  罗贯中:落笔鄂县写春秋

  着墨点之一:三江口

  众所周知,“尊刘贬曹抑孙”是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主基调。由于赤壁之战是刘备与孙权“并力拒曹”,因此罗贯中依据《三国志》等史料和民间传说,对刘备在赤壁之战前后曾驻足流连过的鄂县樊口、西山等地尽情演绎,着墨三江口成为其开篇。

  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中写道,周瑜领命抗曹后,第一道指令是“即差韩当、黄盖为前部先锋,领本部战船,即日起行,前至三江口下寨”。这是说周瑜在柴桑出征时,就将鄂县三江口作为抗击曹军的前线重地。

  三江口因古时长江南支、北支和汉水东支在鄂县樊口上游汇合而得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称“江水东迳鹦鹉洲,南有江水右迤,谓之驿渚。三月之末,水下通樊口水”,又云“鄂县北,江水右得樊口”。这些说的是长江南支在鄂县与长江北支(今长江主河道)合流的情况。再来看清同治《湖南文征》介绍的汉水东支情况——“其东流者迳天门、汉川二县而至汉口”“古时尚未与江合”“自后湖下通滠口、阳逻各湖以东,至黄冈(今团风)”汇入长江。上述两部古籍的记载,与上世纪20年代前三江口的情况基本相符。在清末民初修筑黄柏山至樊口长江大堤前,每年农历三月春汛开始,江之南确有一脉江水经江夏,并通过樊湖(今梁子湖)水系,在鄂县樊口这片江湖交汇之地入江,其汇合的西北端便是三江口,江对面即为古汉水东支入江的黄冈县属地。

  正是因为鄂州三江口有着如此独特的地理条件,所以这里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南朝梁元帝萧绎所写《赴荆州泊三江口》中的“丛林多故社,单戍有危楼”诗句即为见证。就此来看,罗贯中写周瑜抗曹排兵布阵,第一个想控制的战略要地为鄂县三江口,是有道理的。

  着墨点之二:西山

  在接下来的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时,不仅在文中直接提及三江口,而且绘声绘色描写发生在鄂县樊口、西山、铁山(北宋初才因大冶设县划出)的战事。西山便成为罗贯中着墨鄂县的第二个重点。

  第四十五回写道:周瑜大军从柴桑“一同登舟,驾起帆樯,迤逦望夏口而进。离三江口五六十里,船依次第歇定。周瑜在中央下寨,岸上依西山结营”。该书描述的地理方位,与现今实际情况相符。接着,周瑜在鄂县西山上演的几出有勇有谋之戏,成为《三国演义》精彩篇章。

  第一出戏是与诸葛亮、刘备过招。书中说周瑜设计让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子龙辈”“星夜往聚断铁山(曹)操粮道”,试图借曹军之手,消灭刘备谋臣大将。此计被诸葛亮识破化解后,周瑜又让屯扎樊口的刘皇叔屈驾拜见自己。刘备“乘小舟”往见,留下“简雍固守鄂县”。

  第二出戏是围绕蒋干做文章,与曹操针锋相对所实施的一系列计策。首先是变劝降计为离间计。在鄂县江中见了“乘小舟”的刘备后,“忽报曹操遣使送书至”,周瑜“大怒,更不开看,将书扯碎,掷于地上,喝斩来使”。曹操闻讯派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与周瑜手下干将甘宁等激战三江口。由于“曹军大半是青徐之兵,素不习水战”,很快被打败。败退江北的曹操及时总结失利原因,决定让熟悉水战的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立水寨,训练水兵。得知这一信息,周瑜认为“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恰在此时,曹操也想用劝降计破周瑜。他手下幕宾、周瑜的同学蒋干“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深知蒋干来意的周瑜将计就计,在西山大营摆群英会,佯装醉酒反施离间计,让蒋干、曹操先后中计,杀了蔡瑁、张允。

  不论“蒋干盗书”是真是假,他作为罗贯中精心塑造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典型人物,肯定不会就此谢幕。于是,《三国演义》接着描述周瑜与曹操都通过蒋干,分别施诈降计和连环计。

  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第四十七回《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写了诸葛亮从周瑜西山大营出发“草船借箭”后,该书介绍:“却说曹操平白折了十五六万箭,心中气闷。”谋臣荀攸向曹操提议,派刚被离间计所杀的蔡瑁弟弟蔡中、蔡和过江诈降。

  周瑜又将计就计,在西山大营与黄盖唱“双簧戏”。先是抛出“苦肉计”,衍生出“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歇后语。假手蔡中、蔡和将此事传到曹营后,又派参谋阚泽到江北,连着反施黄盖、甘宁的“诈降计”。刚上过大当的曹操“俱未可深信”,“心怀愧疚”的蒋干“愿舍生再往,务得实信”。

  周瑜接到蒋干后假装“作色”,故意将其放在西山庵冷落他,为此时在江东的庞统找机会过江,向曹操施“连环计”提供机会。在西山庵,足智多谋的庞统让蒋干对其欲投靠曹营的想法信以为真,立即带着庞统“飞棹投江北”见曹操。庞统献上将战船用铁链锁在一起的“连环计”,很快被曹军采纳。这为周瑜、黄盖接下来对曹发起“诈降火攻战”帮上了大忙。

  翻阅《江表传》有关记述,与《三国演义》比较起来,蒋干之事有两点相同:一是《江表传》也说蒋干见周瑜是“自托私行”,想说服这位英俊非凡同学弃孙投曹。二是都无果而归。但也有两点区别,《江表传》说蒋干此行发生在赤壁之战后,并对蒋干给予“(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的高度评价。

  尽管如此,《三国演义》所写蒋干在西山周瑜大帐“偷书”、在西山庵密会庞统的精彩故事情节,成为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创作的神来之笔。

  着墨点之三:鄂县沿江地域

  由于《三国演义》力主赤壁战地“黄州说”,因此书中的鄂县大江自然而然成了曹、刘、孙三方风流人物粉墨登场的大舞台。与此相关地域是罗贯中着墨鄂县的第三处重点。

  就在赤壁决战即将打响的前夜,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描绘了曹操大江横槊赋诗的一幕,将其文武兼备、雄才大略又自以为是、轻视孙刘的形象跃然纸上,也将曹操辉煌而又悲壮的一生寓意其间。

  曹操横槊赋诗的江上情形是:“东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觑乌林(今黄冈团风),四顾空阔,心中欢喜。”面对此情此景,曹操感慨万千,横槊翩翩。该书将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短歌行》稍加修改,绘声绘色予以呈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名句,被历代大家吟诵。

  从该书描述横槊赋诗的地点看,这一幕应该发生在鄂县樊山附近的江面上。曹操《短歌行》创作时间有赤壁战前、战后两种说法。持“战前说”观点的,或多或少以《三国演义》为据。如此说来,曹操这篇千古名作,在罗贯中笔下是与鄂县有关联的。

  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将赤壁大战推向了高潮。其所写火烧赤壁的几个关节点,似乎地处鄂县江滨。

  第一个关节点是诸葛亮借东风位置。尽管书中未明说建七星坛的南屏山在何处,但从诸葛亮借东风后,为躲避周瑜大将丁奉、徐盛追杀而乘船“往上水”“暂回夏口”,刘备方面迎接诸葛亮的“小校遥指樊口港上”等细节看,罗贯中所写的南屏山应在鄂县江畔。

  第二个关节点是火攻曹军的发起之处。第四十九回文中直言“三江口周瑜纵火”,还说周瑜发起总攻时是在“西山放火炮,南屏山举旗号”,刘备“于樊口屯兵,凭高而望”此战,黄盖指挥火攻时“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满天彻地”。加上三江口正在黄州对面,因此在罗贯中眼里,从西山到樊口再到三江口,鄂县这些沿江地域都是火烧赤壁的关联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