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卑不亢受封吴王——“夷陵大捷”孙吴武昌建都的“礼花”简析之十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2-10-12 语音:播放

  □ 夏建国

  据《三国志·吴主传》记载,来到武昌建都的第二个月(魏黄初二年五月),孙权接到一个天降祥瑞的喜讯:“建业言甘露降。”众人都认为,这是孙坚在雒阳所获传国玉玺显灵,其上面所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正是对孙吴称帝的昭示。

  《三国志·文帝纪》载,魏黄初二年八月丁巳,曹丕正式册封孙权为吴王。之所以这样力排众议做这件事,除了显示天子威风外,其主要考量是为了压刘蜀而拉孙吴,进而形成“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效应。

  因为刘备不光是他登基后,第一个敢于跟其叫板称帝的人,而且还以汉室后裔正统地位自居、以光复汉室大业自命。所以,曹丕要名正言顺坐稳帝位,真正一统天下,必须首先清除刘蜀。孙权此时“遣使称藩”,正好为他打压刘蜀和激化孙、刘矛盾提供了机会。

  对曹丕放了这么一个大招,不光是魏廷臣僚诧异,孙吴上下也大感意外,一些人并不领情。《江表传》云“(孙)权群臣议,以为宜称上将军、九州伯,不当受魏封”。

  魏黄初二年十一月,曹丕遣高平侯邢贞将封赏策书送达武昌。策书洋洋洒洒,开篇以“君临万国”名义封赏,并以“天资忠亮,命世作佐,深睹历数,达见废兴”来表达对孙权的夸赞。

  接着是厚重封赏内容。除了封王、加九锡的至高风光爵位,对于孙吴争衡天下来说,最实惠的封赏是三个方面:一是由骠骑将军升为大将军。按《汉官仪》规定,“大将军,位丞相上”,即为最高等级军事将帅。二是由假节变为持节。尽管只是一字之变,皇帝授予的权力就由临时代理变成正式行使。三是由只领荆州牧到授权督交州,使孙吴名正言顺将管控范围一下子扩展到江南绝大部分地域。

  如此封赏,孙权自然照单全收。但在接受过程中,孙吴君臣既没有得意忘形,又没有卑躬屈膝,而是谦恭有度、不卑不亢。《资治通鉴》记下两个细微情节:第一个是“吴王出都亭候邢贞,贞入门,不下车。张昭谓贞曰:‘夫礼无不敬,法无不行。而君敢自尊大,岂以江南寡弱,无方寸之刃故乎!’贞即遽下车”。第二个是“中郎将琅邪徐盛忿愤,顾谓同列曰:‘盛等不能奋身出命,为国家并许洛(指曹魏),吞巴蜀,而令吾君与贞盟(盟好),不亦辱乎!’”有了武昌这番经历,邢贞对随从人员说:“江东将相如此,非久下人者也。”

  据《三国志》注引《江表传》记载,后来称帝前,孙权专门向属下讲解“就其封王”中的奥妙:“往年孤以玄德(刘备字)方向西鄙(孙吴最西端),故先命陆逊选众以待之。闻北部分(指曹魏),欲以助孤,孤内嫌(疑)其有挟,若不受其拜(指封王拜将),便当与西(指蜀)俱至,二处受敌,于孤为剧(极为不利),故自抑按,就其封王。低屈之趣,诸君似未之尽(尽知),今故以此相解耳。”

  一句“低屈之趣”,将“低屈”事曹中的甜酸苦辣、风雷激荡,通过“之趣”化为云淡风轻、苦尽甘来,充分展现了孙权能屈能伸、善抓机遇的英明果敢。因此,《三国志》作者陈寿在《吴主传》结尾对其一生评曰:“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