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籍文史专家历时51年编撰出版

其中收录鄂州诗文史料作者近200人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3-10-25 语音:播放

  □ 周克建

  鄂州籍文史专家、《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柯愈春历经五十一年,编撰出版《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该著作分上、中、下三册,共收录了清代诗文别集传世者一万九千七百余家、四万余种。其中,共收录有关鄂州诗文、史料的作者近二百人,诗文集逾千部卷。

  今年8月10日,年近九旬的柯老先生从北京发电子邮件给家乡挚友:“拙编《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正式动手是1972年,至今有51个年头。增订本快要出来了,家数、种数较旧书有可观增补。说是增补,花了我全部精力的22个年头。我想,在鄂州宣扬鄂州文化最有意思。”

  诗文集,即古代目录学中所称“别集”,是由个人的作品结集而成,通常包括论文、散文、游记、序跋、诗词,有时也包括奏疏、书信、公牍等。

  诗文也是一种很好的史料,可以证史、补史。中国图书馆学奠基人之一、原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系主任徐家麟说:“正史为一代之史,方志为一地之史,宗谱为一族之史,个人别集则是一人之史。”自古许多学者文士都十分重视诗文集的价值,顾炎武晚年曾经自编诗集十二卷,诗中都有论述史实的自注,准备日后交给他的朋友王炜,他担心王炜不重视,亲自对他说:“此史也。”黄宗羲则说过“以诗补史之阙”,杜濬也提出“诗可证史之讹”。

  研究《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中收录的有关鄂州的诗文、史料,鄂州文史研究者可从以下几个特点关注。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像王家璧诗文、书信、公文、奏章等,对研究清代鄂州的历史,以及研究湘军诸将领、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都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王家璧 (1813—1883年),字孝凤,月卿,号连城,出生于武昌的一个世代书香门第。1837年拔贡,1839年中举,1844年进士。1836—1869年的33年中,王家璧在籍曾主持或参与重建、兴建祠庙,崇祀“忠良”。道光十八年(1836年),王家璧还是拔贡身份时,就第一次参与重修西山真武殿,撰写《西山重修真武殿记》。同治三年(1864年)配合湖广总督官文重修龙蟠矶寺,撰写《重修龙蟠矶寺记》。1865年,配合官文重修西山武圣殿,崇祀忠于汉的汉寿亭侯——关羽,并作《重修武昌西山武圣殿记》。王家璧还在京师利用供职之便,搜集到一件有关鄂州的地方文物——《松风阁诗卷》复制品一件。据邑前清道光举人柯茂枝题:“黄山谷《松风阁诗卷》并序云——王孝凤武部得此卷于柳君吕臣,盖元时长公主家故物,上有名贤数十人诗跋,私印尤多,希世之珍也。”

  在社会层面、学术界及国内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迹,如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张裕钊的诗文及书法作品。张裕钊(1823—1894年),字廉卿,号濂亭,出生于梁子湖区东沟镇龙塘张村一个书香世家。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中举。道光三十年(1850年),张裕钊考授内阁中书。主试官曾国藩赏识其才,亲自召见,从此,他投入曾门,与吴汝纶、黎庶昌、薛福成并称“曾门四弟子”。咸丰二年(1852年)九月回鄂,受聘主讲武昌勺庭书院。从此走上学者兼教授的道路,终于成为一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教育家。

  对传承与弘扬鄂州文化事业,于鄂州史志的编修有重大贡献的人物,如柯逢时诗文及所主持纂修的志书著作。

  柯逢时(1845—1912年),旬益敏,字懋修,号钦臣。光绪九年(1883年),柯逢时中进士。柯逢时一生喜著书、刻书、藏书。曾校刊《宋本玉篇》,先后纂修过《湖北通志》《武昌县志》《应山县志》,被称为“柯太史”。晚年曾刻《常山贞石志》《经史证类大观本》及《武昌医学馆丛书》八种九十六卷。藏书达数万卷,有《四库全书》未进呈钞本元、明小集八百余种。由他总纂的《武昌县志》,成书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是较完备的一部地方志,人称该志“览孙吴之经营,陶庾之镇定,苏黄诸名贤之流连往返,而咏叹了然于目,畅然于心。盖山川、人物以及文艺词章,无不网罗备于简篇以视朝邑”。

  为官清正廉洁者,为国家和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实事,具有家国情怀,辛勤笔耕不辍,像治水总督陈中孚,为后人留下了种类颇丰的文稿。

  陈中孚(1767—1826年),字心畬,号允臣,葛店人,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入县学,第三年中举。嘉庆四年(1799年)取进士。道光五年(1825年)八月,陈中孚任漕运总督,他受命协同两江总督琦善,趁水落归漕之期,组织民夫疏挖运道。次年七月,调署山东巡抚,十一月病逝于任。陈中孚逝后归葬故里,其墓位于鄂州市葛店秀海村。陈中孚墓系道光皇帝御赐祭葬于弥陀寺前,与两位夫人合葬。墓前原有石碑、石兽、石人等石刻护卫,在动乱中被毁,今仍存有石碑。陈中孚一生著述颇丰,生前著有《传薪集》《补勤诗草》《宏运免愚编》《浙东教养录》《课士诗文合编》《种竹山房集》等。

  柯愈春先生的《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是一项巨大而有意义的工程,特别是对清史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此书对本地区清代诗文方面的搜集整理提供了平台,为鄂州的文化事业挹注了活力,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