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席有座婆婆桥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1-03-31 语音:播放

  □ 刘敬堂

  桥梁是艺术,是文学,是志气,它承载了太多太多的内涵。听说段店镇百席村有一座婆婆桥时,心中便有了前去看看的念头,却一直未能如愿。

  仲春时节,前往百席村,见识了一下那座婆婆桥。王治国是百席村村民,他正在撰写百席村的村史,对百席村的历史沿革和风土人情了如指掌。他说,1957年修建杨家巷电排站时,拆除了旧的婆婆桥,在原址上又建了一座新桥,人们还是叫它婆婆桥。

  我从他编写的《百席的文化之光》中,曾看到过婆婆桥的图片和文字,今天又听了他的讲述,才知道这座婆婆桥有一个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

  清代的一个夏季,在一场暴雨之后,湍急的洪水冲毁了百席村头的一座小桥,不但村里的乡亲们无法外出干活谋生,就连附近村的百姓也不能去华容的集镇和赵家矶码头进货做生意,无桥的日子让大家苦不堪言。

  就在人们求天天不应、求地地不语的危难时刻,一位年迈的孤寡太婆对村里人说,她愿意捐出终生攒下的养老钱,来修一座石桥。

  她的善举感动了村里的其他太婆,她们也纷纷捐钱修桥。乡亲们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力,众人拾柴火焰高,终于在原址上又修了一座石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乡亲们都非常感激这位太婆,称呼新修的石桥叫“婆婆桥”。

  为了让子孙后代不忘这位太婆的善举,乡亲们还在桥头立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捐款人的姓名和捐出的钱数。

  王治国还讲述了一件他经历过的往事。多年前,百席村的几位村民在塘里打捞出一块400余斤的青石碑,将石碑上的淤泥冲洗干净后,能隐隐约约看到石碑上的名字和捐的钱数,有的捐20吊,也有的捐100吊等。碑上有些文字已模糊不清,还有些因碑面残缺而无法辨认,但一直没能找到这位太婆的名字和她捐出的钱数,成了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

  这位太婆去世后,乡亲们将她葬在婆婆桥旁边的小山上,人们称这座小山为“婆婆山”。

  在返程途中,一行人都情不自禁回首眺望。坐落在长江南岸的百席村,山清水秀,已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级森林乡村”。

  三月的百席村,桃花若霞,繁花如雪,令人流连忘返。但大家的目光久久不肯离开那座婆婆桥,和那座芳草萋萋的婆婆山。

  与诸多名桥相比,百席婆婆桥不但相形见绌,甚至微不足道,它缺少苏州枫桥的诗情、长安灞桥的画意、扬州二十四桥的箫声……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属性,都是桥,一个当地村民不舍的温情故事。

  所以,百席婆婆桥尽管无名,却是沟通心灵的一道彩虹,一种难以割舍的乡愁。历史走到今天,它不觉已成为当地风土人情的凝结。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