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主题: 解读:如何贯彻实施《湖北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 |
![]() |
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既与生态环境保护直接关联,又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推进《湖北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在我市的贯彻实施,更好地发挥各级政府和部门在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作用,市气象局主要负责人对《条例》进行解读。 |
![]() |
嘉宾:
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访谈时间: 2020-06-16 |
![]() |
相关图片 |
文字实录 |
主持人:《湖北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经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于2018年8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对气候资源探测、区划和规划,气候资源的保护,气候资源的利用,违背《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详细的规定。《条例》明确规定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是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主管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人大的大力支持下,《条例》颁布两年来,在我市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实施。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确立气候资源保护优先的理念,加大对气候资源的保护力度,更好地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特邀请市气象局主要负责人张震就如何宣传贯彻《条例》,确保《条例》在鄂州得到贯彻实施等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主持人:什么是气候资源? 张震:气候资源是气候要素中可以被人类生产和生活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包括太阳能资源、热量资源、降水资源、风能资源和大气成分资源等。气候资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一种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具有突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重效益,对人类的生活、生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日益受到社会关注。 主持人:《条例》颁布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张震: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既与生态环境保护直接关联,又事关经济发展。因此,该项立法既是一项生态保护立法,也是一项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立法。近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长江中上游,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明确指示,要求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和协调发展带。《条例》是我省出台的首部专门规范我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地方性法规。《条例》的颁布实施,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资源环境保护决策部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长江大保护”的重大举措。 主持人:《条例》主要有哪些规定? 张震:《条例》明确了“政府领导、主管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管理体制。对此,条例作了以下规定:一是强化政府领导责任,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加强对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并将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将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作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内容。二是明确主管部门及其具体职责,规定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是本行政区域内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气候资源探测、调查、评估、区划、气候可行性论证等工作以及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服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参与城乡规划编制工作。三是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共同做好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相关工作。四是对公众参与气候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做出相应规定。 《条例》明确了气候资源保护优先,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气候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规定与气候条件相关的城乡规划、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利用项目,应当依法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应当作为项目审查的内容。 《条例》还规定,应当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的项目实行目录管理,目录由省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省气象主管机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编制。对纳入目录管理的项目,依法实施监督管理,应当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的项目,未进行论证的,项目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条例》强调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不得破坏生态环境、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主持人:《条例》明确了坚持气候资源保护优先的理念,《条例》对如何贯彻这一理念有哪些具体措施和办法? 张震:气候资源不仅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生态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立法,确立保护优先的理念,加大对气候资源的保护力度,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重大举措。为此,《条例》对我省气候资源的保护明确了一系列举措。 一是规定在气候资源丰富区域或者气候敏感区域内,划定气候资源保护区域;保护区域内不得建设破坏气候资源的项目。 二是规定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优化气候环境;优化产业布局,科学规划建设和开发项目,建立落后产能淘汰机制,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等责任。 三是对规划和建设活动中的气候资源保护行为进行规范。 四是强调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其范围和强度应当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五是将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作为气候资源保护的基本制度,以从源头保护气候资源,防止规划和建设活动破坏气候资源。 六是规定了建立气候资源变化分析与评估制度、建设活动气候环境监测以及气候影响后评估及整改等一系列具体保护制度和措施。 主持人:《条例》对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作出了哪些规定? 张震:科学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对于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气候资源的综合效益,推进绿色发展,具有积极且重大的意义。《条例》结合气候资源特点以及气候资源利用经验和问题,对太阳能、风能、云水资源、农业及旅游气候资源的利用进行了规范,并分别作了以下规定: 一是明确应当因地制宜选择气候资源利用项目,并将气候资源利用统筹纳入能源供应计划,同时推行气候资源认证和标志制度。 二是规定应科学布局大中型太阳能开发利用项目,鼓励引导单位和个人安装使用太阳能供热采暖和制冷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 三是规定大型风能利用项目应当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促进风能资源规范有序利用;同时明确了在工程实施和风能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四是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合理利用空中云水资源,提高利用和调控能力,同时对城镇云水资源的利用作了规定。 五是规定对可能影响气候变化或者侵害公众气候环境权益的气候资源利用项目应当组织听证。 主持人:鄂州如何制定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工作机制,细化落实工作任务,夯实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基础? 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符合新时代长江大保护的总体要求。市气象主管机构和相关部门要在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协同做好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市气象局将积极争取市政府出台规范性文件,制定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落实《条例》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夯实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基础。气象部门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气候资源探测基础设施和站网的规划与建设。鄂州已经基本建成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综合气象观测站网,但是仅能满足基本气象要素的实时监测,且站点分布不均,与实现我省气候资源的全方位立体探测有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加强对气候资源探测基础设施和站网的规划与建设,以满足气候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需要。 二是编制和实施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根据《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本省气候资源区划,组织编制与实施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市气象局将积极配合各级政府编制实施与经济发展的区域规划、专项规划和产业规划相衔接的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划定气候资源保护区域。 三是积极主动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条例》赋予了气象部门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的职责,市气象局将依法履职,组织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从源头保护气候资源,防止经济活动破坏气候资源。对纳入气候可行性论证目录管理的气候资源利用项目,在开工建设前均应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主持人:鄂州将如何保障《条例》贯彻实施到位? 依据《条例》规定,《条例》宣贯工作应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开展。市气象局要带头担负起贯彻落实《条例》的主体责任,高度重视《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成立《条例》贯彻落实工作专班,并将《条例》贯彻落实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件大事来抓。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依法加强财政保障,将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气象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在市政府领导下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形成各司其职、紧密协作的工作格局。作为气象主管部门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宣贯工作。 一是广泛开展《条例》宣传。作为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在《条例》宣贯工作中起带头作用。市气象局要强化责任意识,大力做好学习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集体学习,熟练理解《条例》的深刻内涵,逐条掌握制度规定,全面领会条文含义,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同时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微博、微信等多种载体,宣传《条例》内容。抓住“12·4”法制宣传日、“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点,发布公益广告、宣传画册、《条例》单行本。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报告讲座等通俗易懂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深入开展《条例》学习宣传活动,使这部法规家喻户晓、人人尽知。让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气候资源保护与利用活动,依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成为建设绿色鄂州的主力军。 二是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要严格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将《条例》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认真履行好《条例》规定的气候资源探测、调查、评估、气候可行性论证等工作职责,对工作人员未按照规定进行气候资源综合调查评估、编制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是切实提高气象服务能力。按照《条例》要求,进一步完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设我市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气象工作服务体系,完善相关制度,提高气候资源探测、气候资源综合调查、气候可行性论证等服务能力,发挥气象部门服务“三农”方面的资源优势,为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不断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助力绿色鄂州和美丽乡村建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