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水和谐 长远之道

———大梁子湖水系生态修复系列报道之一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6-08-23 语音:播放
记者王时晖
  “我们必须下决心,让湖泊为社会大众共同拥有,服务于公共利益;必须下决心让一批圩垸、子湖重回母亲湖的怀抱,真正还湖于民、还湖于史、还湖于未来。”
  ———摘自市委书记李兵在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背景:鄂州是“百湖之市”,有梁子湖、花马湖、洋澜湖、南迹湖四大水系,而梁子湖水系湖泊容量最大,其中梁子湖为湖北省第二大湖泊。母亲湖在哭泣
  梁子湖,原名樊湖,由梁子湖、鸭儿湖、保安湖、三山湖等湖泊组成,分别与武汉、咸宁、大冶等市(县)交界。至今,鄂州人仍通称梁子湖周围地区为樊湖地区,称梁子湖水系为樊湖水系。
  据了解,梁子湖有各种淡水鱼类70余种,出产武昌鱼、胭脂鱼、银鱼、银针鱼、船钉鱼、鳜鱼、鳡鱼、鲇鱼、大闸蟹等享誉海内外的梁湖特产。其中,以武昌鱼最负盛名。
  喝梁湖水,捕梁湖鱼,采梁湖藕,一代又一代鄂州人在梁子湖的哺乳下长大。梁子湖,又名“娘子湖”,是鄂州的母亲湖。
  长期以来,由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类不停地向母亲湖要资源。从1958年春开始,鄂州人开始筑南塘口,堵夏家沟和东沟口,隔断了梁子湖和鸭儿湖、保安湖(含三山湖)的通路,实现三湖分割,以利垦殖。由此,诞生了长港农场等一批大型粮仓、渔场。
  上世纪70年代,梁子湖最大的一个分支———牛山湖上筑起了大堤,将牛山湖与梁子湖分隔开来。而牛山湖正是武昌鱼从长江回游到梁子湖后产卵繁殖的所在地。牛山湖大堤,不仅隔开了梁子湖,还断绝了武昌鱼的“后路”。
  鄂州后来建起了武昌鱼原种场,对武昌鱼进行人工繁殖。人工养殖产量高,养的人越来越多,投放的饲料也越来越多,水质受到污染。野生武昌鱼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数量越来越少。同时,梁子湖水系中其他珍稀水生物数量也迅速减少。
  而最大的危害却不仅在此。大汛的考验
  梁子湖水系容纳四周县市来水,自古以来“七县一口”,被称为“水袋子”。由于围湖造田,人进水退,梁子湖水系面积逐年减少,且被人为分割,互不连通,仅剩樊口一个通道。
  每逢大汛,鄂州即陷入险境,水还是那么多水,湖的容量却减少了,而且因为水系不通,各湖之间不能互通调节,水成为鄂州的压力和包袱。
  早在汛前,鄂州通过科学预判,今年将有特大洪水。因此,去冬今春,鄂州就加强水利建设,疏通河港水道,并于今年4月提前开闸放水。
  但今年的雨水来得特别早,特别猛。7月6日,梁子湖水系全部超过警戒水位。7月12日和14日,梁子湖超过保证水位,高达21.49米,达到近60年最高值。
  梁子湖大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7月2日下午,梁子湖广家洲大堤小南湖段发生3处险情。7月3日起,散浸、管涌不断。7月4日,该堤坝背水坡200平方米滑坡塌陷。7月7日11时许,广家洲大堤铜铁海堤段出现管涌群……
  如果梁子湖决堤,鄂州从梁子湖一直到城区江碧路以西的区域将成为一片汪洋。
  为保护梁子湖,鄂州承受了巨大的代价。退垸还湖应急谋远
  早在2014年,《鄂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出炉,一批退垸还湖工程原定于今年6月左右启动。
  今年汛期,内湖和外江水位一直高涨不下,梁子湖水位一再突破历史最高值。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容忽视,经济发展的成果需要守护。
  围湖、拦汊的分割问题已经不容搁置。尊重自然规律,让水循旧路、水回“娘家”,把改变的水域复起来,把调洪功能补起来,迫在眉睫。
  鄂州谋定而后动,顺势而为,在丰水期的有利条件下,果断启动计划中的退垸还湖(行洪)工程。从7月3日的前海湖退垸还湖开始,到14日的垱网湖退垸还湖,鄂州先后退掉19个大小围垸进行调水,共计水面9万余亩。武汉江夏境内的梁子湖分支牛山湖也于14日启动破垸分洪,面积8万余亩。
  市委、市政府决定,14个湖泊将永久性退垸还湖,加上2013年面积逾万亩的涂镇湖已破堤重返母亲湖怀抱,大梁子湖水系将恢复到上世纪70年代的模样。
  这次退湖(垸)还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应急谋远的重大举措。目的是做好水生态这篇大文章,以实际行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精神,实现人水和谐,还湖于民、还湖于史、还湖于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