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湖区严格耕地保护,落实粮食生产任务

捂实兜稳“粮袋子”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2-03-28 语音:播放

   3月16日傍晚时分,春雷滚滚。连续多日的晴朗高温天气之后,一场酣畅淋漓的春雨润泽大地,也滋润了梁子湖区东沟镇刘河村种粮大户刘四平的心。

  “农时不等人,这场雨来得及时。”次日,刘四平便请来机耕队耕整水田。今春,他流转的240亩水田将全部用于种植水稻。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2021年,梁子湖区严格耕地保护,落实粮食生产任务,全区粮食种植面积达21万亩、产量超10万吨,粮食产能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势头。
  政策导方向,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
  安排好田里的活后,刘四平马不停蹄赶往太和镇的集中育秧点——鄂州市梁子湖区金土地农机专业合作社订购秧苗。
  “今年集中育秧点的任务是2000亩早稻秧苗,这部分好说,子坛村大户陈建明、花黄村大户邱祥云,加上我自己,3家就能完成,还‘吃不饱’。”金土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夏江林说,每年除完成任务外,还有很多外乡镇的种粮大户主动上门订购早稻秧苗。
  3月8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后,梁子湖区在一周时间内将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各乡镇,近期正在到村到户,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
  任务分解落实之快,让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贺立同有些意外。去年,早稻市场价格在低位徘徊,外加农资价格上涨,梁子湖区部分种植早稻的农户亩均亏损近百元,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户种粮积极性。
  “所以今年我们早作安排,在政策上想了一点办法,提高农户种植早稻的意愿。”贺立同说。
  就在刘四平赶往金土地农机专业合作社途中,东沟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余华俊打来电话:“老刘啊,上面拨发的4万元早稻种植奖补资金已经到镇里了,你什么时候有空就往我这边来一下。”
  今年,梁子湖区针对早稻种植面积达到200亩的大户,每户一次性奖补资金4万元。目前,已累计发放资金77万元。7个农业样板点(各3万元)和14家种粮大户(各4万元)享受了这一政策红利。
  技术到田头,专家产量就是农户产量
  2月中旬,夏江林与武汉大学教授章志宏、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黄见良3人组建了一个微信群。自那以后,两位水稻专家,一名种粮大户,农技知识的教与学在指尖来来往往。
  “前段时间武汉疫情反复,所以只在网上互动。等形势稳定下来,就把两位教授请过来,现场授课,现场指导种植。”夏江林介绍,今年黄见良教授的研究课题——机收再生稻种植将在他的基地进行试种。
  “按教授的种植技术干,再生稻头季收割后,每亩还有500公斤以上的产量。这是个天文数字,跟我们自己种的产量比,翻了一番。”通过与两位教授交流,夏江林对机收再生稻种植“来了电”。
  他告诉记者,目前已选定了试种稻种,种植面积30亩。如果试种产量达到预期,明年再发动其他大户种植。
  粮食生产,科技增产的作用看得见、摸得着。去年,梁子湖区划定3.1万亩早稻生产绿色发展示范区,在区内集成推广水稻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和节肥节药等绿色生产技术,水稻产量每亩提高44.1公斤。
  眼下,在梁子湖区春耕生产一线,活跃着一支十余人的技术指导先锋队,他们聚焦机械耕整、早稻集中育秧和机械插秧、小麦和油菜的机械植保等重要环节,深入田间地头送技术,深得广大农户欢迎。
  除基层农技推广站技术人员外,先锋队还吸纳了不少当地农业生产一线的“土专家”。夏江林也是其中之一,去年他还被列为“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名录第一批入选专家”。
  “把农林院校、农业科研院所的教授们请过来,把我们的农技人员、‘土专家’组织起来,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让专家产量变成农户产量,让典型产量变成大田产量。”贺立同说。
  农田不改姓,耕地保有量只增不减
  阳春3月,走进东沟镇余湾村,一眼望不到头的油菜花海甚为壮观。
  “这块地,去年9月撒下的油菜种子,现在多好看,马上就有收成了。”余华俊指着不远处的一片油菜地告诉记者。
  余华俊所指地块20亩,撂荒多年。去年,借全区“非粮化”和撂荒地专项整治的机会,余湾村富民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方式拿到该地块经营权,头茬便种上了油菜。
  地为粮之本。梁子湖区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举措,建立耕地保护常态化巡查执法机制,确保耕地保有量只增不减。2021年,该区基本完成1800余亩“非粮化”和8400余亩撂荒地专项整治任务,通过省级验收。
  农田就是农田,还必须是良田。在去年完成5300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任务后,今年梁子湖区再继续推进,计划完成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地主要集中在东沟镇龙塘、白岩、茅圻3个村。
  在东沟镇,龙塘、白岩两村因地势较高,农业灌溉用水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大面积平整土地,小田变大田,便于机械化耕作,机耕路、灌溉渠、泵站、涵闸等全部配套建设。”余华俊表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完成后,当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会得到有效提升。
  刘河村与白岩村仅一路之隔,得知今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消息后,刘四平希望也能分享项目建设带来的灌溉之利,“有了水,就不愁庄稼种不好。等到6月再来,肯定是稻浪滚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