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军人”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18-08-10 语音:播放
 “这伢注定和部队有缘啊。”自记事起,村里的长辈就时常拿这话逗他。
  为啥?光听名字就知道!鲁军勇。
  鲁军勇出生在华容三江港新区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亲给我取这个名,是希望我像军人一样正直、勇敢。”鲁军勇说。
  从小,鲁军勇就喜欢舞弄棍棒,喜欢听当兵的故事。5岁那年,二伯鲁瑞清退伍回到家乡。鲁军勇就成了二伯的小跟屁虫,每天跟在二伯身后,听二伯讲部队的故事。
  1997年,鲁军勇以优异的成绩被海军工程大学录取。“用心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入学前的晚上,不善言辞的父亲把儿子拉到面前郑重地说了一句。
  简单的话,是父亲全部的嘱咐,也成了让鲁军勇铭记一生的训条。
  2004年,26岁的鲁军勇硕士研究生毕业,来到海军工程大学某研究所,加入马伟明院士创新团队。正是那一年,一项重大国防科技项目正式启动。
  研究所立即向上级申请承担其中某核心部件研制。这一项目是一道世界顶尖难题,某大国投巨资研究了近20年,当时也没有投入实际运用。
  在马伟明院士带领下,鲁军勇瞄准这一项目,马不停蹄地忙开了。
  国外技术全面封锁,一点资料也查不到。经过反复思考,鲁军勇把精力首先集中在新型电机研制上。不久,他另辟蹊径,拿出一套全新研制方案。
  事情进展十分顺利,很快,鲁军勇所在的小分队就成功完成了这项重大装备的研制任务。在科技成果鉴定会上,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抚摸着样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有了成功的经验,马伟明又将另一项重担交给了鲁军勇,让他担任总工程师,领衔这一重大项目攻关。这无疑是个艰巨的任务,在国际上,该项目的试验被公认为最危险的颠覆性技术。
  然而,即使再困难,鲁军勇也从未想过要放弃。他认为,创新就是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哪怕这条路上充满荆棘和坎坷,但只要坚守初心,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科研攻关,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2012年,在执行一项重大试验任务中,作为现场指挥员,鲁军勇下达指令后,意想不到的是场内一个开关柜着火了。熊熊大火席卷而来,整个研究室笼罩在浓烟中。
  “太危险了,火光冲天,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了。” 研发团队成员张晓说。由于是电火,现场保障人员都不敢轻易上前。鲁军勇胆大心细,快速定位源头,身先士卒,组织大家灭火,尽力挽救设备,把损失降到最小,保护了上亿资产。
  试验宣告失败,几个月废寝忘食的努力白费了,项目组里一大拨人都急哭了。“问题出在哪里?”鲁军勇泡在试验现场,一筹莫展。一夜间,白发增加了不少。
  为了锁定“真凶”,他将项目组分为技术组和恢复组,一方面从技术上分析设计缺陷,另一方面着手设备恢复,马伟明院士也在另外一个试验场热线指导。经过课题组15个日日夜夜的奋战和大量的仿真计算,故障终于定位并得以排除。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的那一刻,鲁军勇激动得热泪盈眶。
  “军队科技工作者就是要为部队研发武器装备、助力强军梦。这可能需要你无偿付出,负重前行。但我毫无怨言,因为我的名字叫军人。”鲁军勇说。
  不惧失败,逆风前行。十多年来,鲁军勇钻心研究,在特种直线电机、脉冲储能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为我国在某前沿领域的科研攻关、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只要对国家有利,认定了就干,沉下心咬住不放,肯定能开花结果。在强军目标引领下,国防科技创新永远不能止步。”鲁军勇相信,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砥砺前行,就能照亮远方。(杨燕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