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官”返乡,果园飘香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18-08-24 语音:播放
从村里到城里,这条路李逢云走了30年,从城里回村里,这件事他考虑了不到3天。“这不是一时兴起,农村的水土把我养大,这种情感联系就在血脉里,割舍不断。”
  2015年,李逢云退休了。从长港农场农技员到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县级干部,马不停蹄干了一辈子工作,现在告别案牍,买菜、做饭、抱孙子,闲暇独坐时,李逢云心里常有些难以言表的不畅快。
  一天,一个后辈与他闲谈,聊到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和传统农业转型等话题。回乡、兴乡、创业……这些炙热的词语撩拨着李逢云的心。
  “干了这么多年基层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我想回农村做点事。”他觉得,振兴乡村的队伍里,也需要自己这样的“老马”。
  拿出多年积蓄,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李逢云回到了峒山村。
  他第一个试水项目是50亩的和易生生态园,种了10亩葡萄、10亩特殊果树,果林下养鸡、鸭。此外,还养了一塘鱼,水面种蔬菜。
  看着满园子的新品种、新技术,再看看李逢云每天穿着西装、皮鞋来做事,议论声此起彼伏,“这老干部下乡种地,估计是作秀呢。”“他这么多年没摸锄头,哪里还会搞农业?”
  李逢云急了,回家翻出旧运动服和解放鞋换上,蹲在生态园里日复一日地折腾。“创业得虚心,有错就改,不懂就问,还得有魄力,敢于尝试新事物。”他与华中农业大学、浙江省林科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致力打造集鱼菜共生、集装箱养殖等多项技术成果展示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打响自己的品牌。
  生态园做得风生水起,李逢云更有底气了,去年11月,他又承包下180亩的峒山葡萄园基地。
  “我们种的葡萄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用激素,价格略高于一般产品,但日均销量近千斤,最高时2000多斤。因为,人们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产品种植也要高质量,找准目标消费者的口味……”他掏出手机,点出一个个APP和订阅号,“现在的农业技术日新月异,不学可不行。”
  光自己一个人学也不行。他请华农专家来给本基地的农民做培训,也对想学的村民敞开大门。“专家点拨几句话,胜过我们自己琢磨好多天。”峒山村新沟2组村民龙春琴说。
  今年,李逢云开始在互联网上卖葡萄。精品阳光玫瑰葡萄可以卖到60元一斤,还吸引了上海、武汉等地的不少回头客,让村民惊得合不拢嘴。
  他组建了线上销售团队,建立了线下展销平台。除了销自家产品,还帮乡亲们销土鸡蛋、西甜瓜等,借机给大家讲解“互联网+生态农业”。
  “能带回新的技术、新的理念,这样的能人回乡才回得有意义。”在李逢云看来,解决乡亲们就业只是一方面,他更大的“野心”是尽自己微薄之力,启发更多农民转变思想和思路。
  年过花甲的他如今依旧风风火火,“要干的事还有很多。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是老党员,且对家乡有感情,于情于理该积极响应。能以这样的方式发挥余热,很值。”(郑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