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我市争创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之绿色经济篇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6-05-31 语音:播放
记者曹彦
  2015年,鄂州全面启动生态市创建工作。
  同年年底,鄂钢544高炉拆除。
  与此同时,我市还向“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生产方式说再见,大力推进低碳、循环、绿色产业。
  淘汰与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全市‘一盘棋’。”市经信委规划和技改科刘应龙介绍。
  近年来,全市严格执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化解过剩产能。完成淘汰关停水泥产能32。2万吨,淘汰炼铁产能176万吨,淘汰炼钢产能100万吨,黏土砖瓦窑全部关停。
  2016年计划再淘汰高炉一座,淘汰炼铁产能70万吨。
  建立技改项目库,引导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新产品产业化、新技术应用等技术改造项目,提高工业能效。
  2015年我市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1。19吨标准煤,较上年下降7。17%,比2010年的3。02吨标准煤,累计下降49。76%。
  “去年,我市引导鄂钢、鸿泰、世纪新峰、程潮铁矿等4家用电大户进行技术改造,累计节电22000万千瓦时,降低用电成本1。1亿元,同时拉低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速3。8个百分点。”刘应龙说。
  此外,我市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鼓励产业向中高端发展,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2015年,轻重工业比例达到25:75,轻工业比重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占比提高。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等新产业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增加。
  循环与利用“氧化铁皮、除尘灰这些含铁废弃物可替代铁精矿粉进行直接还原铁生产。”鄂钢还原铁生产线负责人介绍,目前这条钢渣高价值资源化利用的生产线,已经形成年产10万吨直接还原铁的生产能力。
  依托鄂州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我市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鄂州蓝焰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生物质燃气、焦炭、生物焦油等新能源产品,可向长港镇和峒山社区6000户农户集中供电、气,向周边2万分散农户提供生物质炉具和成型燃料。
  鄂钢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区7条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生产线,“十二五”末达到综合利用矿渣205万吨/年。 投资16亿元的南都新能源主体工程7月动工,投产后将成为一家销售收入过60亿元的骨干企业。
  2015年我市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4。83%,较上年增长1。22个百分点。
  全市已投入近60亿元资金,从企业、产业、社会三个层面对全市循环经济工作作出战略部署,确立了发展循环经济四大重点领域、实施40个左右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开展10项重点行动的“441”工程。
  绿色与发展如何既发展又不破坏环境?近年来,我市向绿色要源泉,向绿色要动力,交出了绿色发展的答卷。
  我市生态农业最先亮出成绩单。2013年,市委作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决策。目前,全市生态农业基地总数达到392个,新增绿色农产品3个、总数13个;新增有机(含有机转换认证)农产品25个、总数6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个。
  “梁道”大米、“梁心”番茄、“梁鱻”水产、“梁香”豆丝……一批极具鄂州特色的生态农业品牌迅速崛起,依托系列农产品品牌优势的有机大米、有机蔬菜、生态渔业产业链,正在做大、做长、做强。
  葛店中部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三江港新区、梧桐湖新区东湖高新科技创意城和鄂城新区成为电商、物流、科技型企业孵化基地,助推城市产业“退二进三”,向绿色转身。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
  2015年,全市新增省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新增在孵科技型企业63家。目前,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3家,省级创新型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品登记备案企业127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7家,省级校企研发中心7家。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14。66亿元,同比增长9。54%。电子信息、机器人及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新材料、航空航天设备、新能源汽车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沿江滨湖新区主攻方向,集中打造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产业链长的产业集群。
  物流产业发展日新月异。
  4月16日,国际航空物流核心枢纽项目选址鄂州,带来“临空产业”发展重大机遇,我市围绕核心枢纽项目,将在周边规划建设平台物流园、生物医药园、跨境电商园、农业园、电子信息园等,打造一个以货运为基础的航空物流聚集产业核心地带。
  绿色经济,正给鄂州带来新的生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