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立志挖穷根

——沙窝乡渔坝村“绿色发展·脱贫致富”的故事之一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6-06-24 语音:播放
记者李洪江
  编者按:严家湾是沙窝乡渔坝村的一个自然湾,花马湖畔,交通不便,被纳入鄂城区整村推进扶贫村行列。而在严家湾,不少村民在外创业,出现了一批致富能人。脱贫攻坚,这批在外的致富能人如何反哺家乡,带领乡亲们同奔致富路?本报将分三部分对此进行深入报道,以飨读者。
  走进标准的大棚,摘一个白色的“鼎瓜瓜”蜜瓜,切开咬上一口,香脆甘甜;走近丛林,便听见林子里传来犬吠鸡鸣。
  看到这些,严泽宏的父亲服了,这些城里的种地外行,回村流转土地搞生态农庄真的不是闹着玩的。
  严泽宏是我市文化热心人士。2012年,作为制片人,他拍摄了我市第一部电影《武昌情殇》。沙窝乡渔坝村严家湾地处花马湖畔,严泽宏穿上军装从这里走出,并成了城里人。
  让严泽宏父亲心服的是严家湾对面那片生态农庄———聚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那里曾经是一片低产岗地,70%的面积长满荒草。
  严家湾100多户人家,600多人口,90%以上的村民在外经商,一些事业有成者已在城里安家,在家能下地劳动的不过20人。从2012年开始,严家湾被纳入鄂城区第三轮整村推进扶贫村行列。
  “过去,进严家湾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拖拉机都进不来,外出只能推自行车。怎么帮助湾里改变现状?8年前,我就起了这个心思,并和严树青、严子滨、严培亮、严泽忠、严全胜、严国舟、严泽元等湾里的经济能人一起商量这事。”严泽宏说。
  听说儿子要联合严家湾在城里的人回乡搞农业生产,严泽宏的父亲有些不理解,“大家都知道搞农业不赚钱,你们这些外行能行?平时,你们还能回村打理?能搞好久?”村里人同样存在这样的疑虑。
  2014年2月6日上午,严家湾100多人在湾文化活动中心开会,严树青、严全胜、严子滨、严泽宏等赶回来了,会议的主题就一个:怎样流转土地建生态农庄。两个半小时的会,严泽宏一人就用去50分钟的时间,专门化解乡亲们心中的疑虑。
  “现代农业,不要水车,不要牛,过去独家独户的农业不适合现代农业生产。我们湾里现在谁家有水车?谁家还用牛?我们回来,是搞科技农业,机械操作,生态种养,跟过去相比,是两个概念。”严泽宏的苦口婆心起了作用。
  “更关键的是,在这之前,我们帮湾里建起文化活动室、灯光球场,乡亲们知道我们的一片桑梓之情。”他说。很快,以严树青为牵头人的8位志同道合者组建起聚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在那片荒地开始了他们的拓荒之路。
  “我们原计划2年起步,4年初见成效。由于大家的齐心协力,乡亲们的以心换心,2014年底农庄动工,2015年就初见成效,当年我们收了一季香瓜、草莓,养了6000只鸡。我还把我们种的瓜起名‘鼎瓜瓜’。尝尝,这瓜甜吧。”作为项目策划人,严泽宏对合作社的发展颇感自豪。
  昔日的荒山种了绿树,小树的成长真的是用汗水浇灌。栽树的时候正值天热,晚上树苗送到,大家借着夜晚的凉风,连夜栽种。没有光亮,大家打开私家车的车灯照明,最忙的一次是到次日凌晨4时才收工。
  “每次回来,我们几个都是把干粮和水备在车上,不管多晚,就在车上吃点干粮、喝点水解决肚子问题,不给湾里的乡亲们添麻烦。”严树青说。
  昔日荒山瓜果香,进湾泥路变新道,路灯引路,小车进村。乡贤反哺,造福桑梓,严家湾变了。
  “隔壁湾的人经常来看,羡慕我们,说严家湾人种的‘鼎瓜瓜’甜,湾风湾貌也是顶呱呱。”乡亲们有自己的感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