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共治暖家园——古楼街道飞鹅社区治理探访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3-01-09 语音:播放

  全媒体记者 邓冰 戴静

  杂草丛生的闲置地变身“口袋公园”,引来众多居民前来健身;破旧的老小区变身幸福港湾,居民们笑逐颜开。

  “以前住得不舒坦,早就想搬走,现在环境变美了,舍不得搬了。”在省冶建小区住了22年的居民高雅萍笑着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近年来,古楼街道飞鹅社区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居民需求站“C位”,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发动群众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群关系,绘出社区治理“同心圆”,美好生活的画卷铺展开来。

  居民共治共享——

  闲置地变身“口袋公园”

  上月19日,记者走进飞鹅社区鹅园,只见花团锦簇,各色花儿迎着暖阳竞相绽放。“小而美”的清新之风扑面而来。

  鹅园的前身,是原市技工学校办公楼。2021年,因城中村开发项目拆除临时过渡用房,此处1000平方米的大楼拆除后一直闲置,部分居民圈占种菜种树、堆放垃圾,周边居民怨言不断。

  “每次清理干净了,又总是‘死灰复燃’。”飞鹅社区党委书记王菊珍为此很苦恼。

  2022年7月,联点共建单位在“昼访夜谈”中了解到居民诉求。随后的一周里,社区和共建单位组织居民代表召开5轮议事会,商定闲置空地改造方案。

  栽种花卉、铺设草坪、安装健身器材……两个多月时间,在社区和联点共建单位的协调下,昔日杂草丛生的空地变身高颜值的“口袋公园”,花海成居民打卡地。

  “花香弥漫,宛若置身油画。”前来游玩的市民刘丽晖,用手机记录这份冬日的芬芳。

  美丽环境,你我共同维护。62岁的周龙银,是鹅园的志愿园长。每天,他都会清理鹅园的杂草,清扫地面的树叶和垃圾。除了保洁,他还负责苗木养护。

  年轻时就爱好养花的周龙银,不管养什么花,都长得茂盛。他告诉记者,家里的花几乎没用自来水浇灌过,主要靠收集的雨水。

  “用雨水养花,既节约用水,又能增加室内的空气湿度,养的花草更养眼……”周龙银边说边打理花坛里开得正艳的杜鹃花。

  在周龙银的带动下,社区里的“护花使者”多了起来,有的自发当起志愿者,一起动手装扮公园。

  如今,每到傍晚时分,公园旁围坐着不少居民,大家同听欢声笑语,共赏满园花开,唠唠家长里短、聊聊社区发展,其乐融融。

  “把民意民智民力民心紧紧聚拢在一起,共商共议办好小区大小事。”王菊珍说,集众智、汇众力,才能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居民合心合力——

  困扰多年的烦心事解决了

  “117台太阳能热水器全部拆除,2至7号楼屋顶漏水修复工程已完工,1号楼还在施工中。”小区业委会主任余启松说。

  上月11日,暖阳和煦,走进飞鹅社区省冶建小区,居民们脸上溢满笑容。

  省冶建小区是有着35岁“高龄”的老旧小区,7栋楼住着295户居民。其中42户住房顶层,屋面因年久失修,风化剥落,漏水严重。

  “一下雨,房子就像筛子一样漏水。”1栋2单元居民张军华说,为了晚上能睡个好觉,他在每间房里铺了两张床。

  “维修42户屋顶漏水,经测算,最少要100万元。由于所需资金多,维修之事一搁再搁。”余启松介绍。

  2022年4月,转机来了,该小区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得知消息后,顶楼居民兴奋不已。但为了方便施工,施工方提出,楼顶的117台太阳能热水器必须拆除。同时,顶层每户要交齐10元/平方米的众筹费用。

  7月的一天,社区组织顶层居民代表20多人,召开“诸葛亮会”,一致商定顶层业主出资众筹。一周内,业主们就筹集了4万多元。

  资金到位了,可要做通117户居民的思想工作并非易事。

  随后的日子里,社区和业委会、老党员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足足跑了两个月,大家最终同意拆除太阳能热水器。

  “小区48名党员一马当先,117台太阳能热水器顺利拆除。”小区党支部书记倪洪军说,关键时刻,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9月初,施工单位进场启动房屋维修工程,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

  “小区事务看似不起眼,却是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感知。”王菊珍说,社区建立的居委会、小区党支部、业委会“三方联动”机制,在处理矛盾时,可取长补短、互相补位,形成合力。在这个思维指引下,楼顶漏水、健身器材损坏、路面破损等诸多问题都被一一化解。

  聚多方力量——

  绘社区治理“同心圆”

  每周二,是张花姣来社区值班的日子。凭着踏实肯干,居民们都非常信任她,对她敞开心扉说烦恼,她成功调解了邻里矛盾纠纷40余起。2021年,张花姣被评为“古楼好人”。

  在张花姣的影响下,居民自发成立有爱助残志愿服务队,9名成员中大部分是退休老人。

  “有了手杖的辅助,行动稳当多了。”去年11月30日,张花姣和另外一名队员将一根新手杖送到张婆婆家中,老人感激不尽。

  80岁的张婆婆独自居住,行动极为不便。张花姣了解情况后,多次往返市民政、残联部门,为老人申请到免费手杖。

  像这样的志愿服务队,飞鹅社区有10支,队员们各自发挥力量精准服务,为居民播撒爱的阳光。

  模范带好头、群众跟着走,这是飞鹅社区居民从 “事不关己”到“事事关心”转变的根源。在这里,党员、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一群榜样带出一批志愿者,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社区治理、文明创建的领飞雁阵。

  为持续激发、凝聚党员、道德模范、志愿者的热情和力量,飞鹅社区探索实践“积分制+”模式,实行兑换服务、精神嘉奖、反向激励等反馈形式:“积分+兑换”,积分一季度一兑现,可兑换生产、生活用品;“积分+立标”,家庭积分高于社区平均分者,优先推荐参加评优表彰。

  “要把党员、道德模范组织起来,更要把群众发动起来,用激励机制烧旺志愿薪火。”王菊珍说,自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以来,社区探索打造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积分超市,让每分都存储满满的正能量。

  “红马甲”们以志愿服务为善行义举,变“你和我”为“我们”,不断激活社区治理内生动力,让社区成为一座洋溢温情的美丽家园。

  记者感言:

  老旧社区如何变管理为治理?

  飞鹅社区以有限的人力,带动更多社会团体、公益组织、志愿团队等加入社区治理中。同时,积极搭建睦邻协商议事平台,建立完善“提、议、定、做、评”五步工作法,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小区事务,让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妥善解决矛盾纠纷,绘出社区治理“同心圆”。

  社区帮居民办的实事、好事越多,其公信力和凝聚力就会越强,社区的组织能力和教化功能就会进一步彰显,从而有效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