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艰险越要向前”——记市中心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黄小林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0-03-27 语音:播放

  3月23日,雷山医院最后3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走出病房。随着患者清零,医院完成交接仪式,市中心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耳鼻喉专家黄小林也撤回院本部继续坚守。这一天,距离他被市卫健委紧急选派进驻市三医院、雷山医院,指导两院开展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协调雷山医院建设、运营和管理工作,刚好50天。

  市卫健委安排他回家休整,但他说:“我只是完成了组织安排我的外援任务,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去完成。疫情仍未结束,我要和大家一起继续战斗!疫情不退,我不休息!”
  临危受命  夙夜在公
  作为我市唯一的传染病医院,疫情发生之初,只有120张病床的市三医院成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首批定点医院。
  100多名确诊患者被收治入院,加上城区各医院的增援力量,医务人员也只有230名。医疗任务重、救治压力大,这是黄小林2月3日临危受命、奔赴市三医院时面对的严峻疫情防控形势。
  他连夜召集刚到位的贵州援鄂医疗队专家和市三医院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广泛听取在病人救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一一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反复强调要加强对新冠肺炎救治方案的动态学习,严防轻症患者向重症及危重症患者转化。
  当晚,年近六旬的黄小林戴着口罩,在市三医院临时办公室的行军床上度过了外援值守的第一夜。为方便处置患者救治、院感控制等各方面的突发情况,50天里有20多个夜晚他都是以这样的“标配”度过的。
  他发挥“党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每天早上7:30前准时到岗,晚上经常很晚才能休息,深夜被叫醒也是常事。有一天,半夜3点多,他接到电话,一个危重症患者需要紧急抢救。他连夜指导救治,直到患者转危为安。
  他积极联系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为主体的管理、医护、院感、检验、影像、药剂、后勤、信息化等团队,整合资源、协调物资,为其提供供给保障。
  以身作则   靠前指挥
  全力保障一线医务人员安全、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是黄小林总结的战“疫”两大“法宝”。自他进驻市三医院以来,该院未出现一起死亡病例,全院职工“零”感染,取得救治和防控双赢。
  “N95口罩等防护物资,优先保障一线。”全院严格落实院感防控标准和流程,在防护物资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做到合理调配防护物资,确保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按标准防护到位。只要不进隔离病区,黄小林一直配戴普通医用口罩。
  他要求所有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新冠肺炎各版诊疗指南,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救治方案,做到“一人一方”。他要求各科科主任要带领青年医师对每一个病人进行查房,对在查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交专家讨论。他多次带队到隔离病区查房,多次组织贵州医疗专家召开MDT(多学科会诊)视频会,想方设法提升临床诊疗水平。
  他用行动践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医者初心。在医院食堂供给有限的情况下,他积极联系协调,将市三医院病人的膳食改由专业餐饮企业供给,同时将社会捐赠医院的牛奶、水果等物资分发给病人。
  践行初心  勇于担当
  病床饱和,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黄小林每天现场督导市三医院严格按照院感流程规划、布局,成功将综合楼病房改造为传染病房,增设80张病床暂缓压力。
  与此同时,我市紧急选址建设雷山医院,作为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救治医院。时间紧、任务重,他带领市三医院行政人员星夜驰援,为雷山医院一期、二期搬运安装500多套桌椅。他科学合理调配医护力量,确保雷山医院一期及时完成收治患者任务,实现了确诊患者的“应收尽收”。
  2月21日晚,雷山医院二期准时开始接收患者。当第一批患者被3辆救护车转运抵达时,黄小林顶着夜色在现场指挥救护车停放,指导医护人员科学、安全、有序接收患者进入病房。
  他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和有着30多年党龄的党员,越是艰险越要向前,这是我作为一名党员的初心和本色。”
  记者 晓艾 通讯员 王义卓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