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制成砖 垃圾变身燃料棒 700万吨固废,摇身变成“宝”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1-11-15 语音:播放

  全市大宗固体废物年产生量逾700万吨,每年这么多固废如何实现规模处理利用?

  “世上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

  当前,我市一般工业固废利用率达100%,生活垃圾利用率为100%,餐厨垃圾30%进入有机易腐垃圾应急处理厂处理……全市大宗固废年处理量约65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2%。通过全市垃圾资源化利用,每年可节约标煤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万吨。

  去年9月,“史上最严”固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出台施行,依据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义》,今年6月,我市制定《鄂州市“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全市固废综合处理利用及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无处堆放的粉煤灰成了抢手原料

  “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砖销路俏,每天来拖货的车络绎不绝,你看我们货场上的这几批产品都是刚生产出来的,马上就要送出去。”近日,记者在鄂州今朝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看到,一批批以粉煤灰为原料的砖被整整齐齐地从车间运出,有序排列在场外空地。

  “通过空气加压,将粉煤灰从贮存罐经地下管道输送到搅拌车间,经过中控系统配料后,输送到压砖机进行压制成型及切割,再送入蒸压釜经过高温高压生产出隔音隔热、轻质抗震的加气混凝土砖,整个生产过程基本是‘零排放’,实现变废为宝。”公司负责人刘国权说,10年前,去电厂拖粉煤灰不要钱;如今,全市的粉煤灰还需“抢购”。公司年产10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砖,需消耗粉煤灰40万吨,近半需要外购。

  市发改委环资科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市上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负价值”的工业废渣可全部转化成为“正价值”的工业产品。

  像鄂州今朝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全市有70多家。这些企业以脱硫石膏、煤渣、矿渣、煤灰等为原料,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生产新型建材产品,年产各类蒸压加气混凝土砖1400万立方米、灰沙砖5亿块。我市已全部淘汰传统粘土砖,通过利用粉煤灰和工业废渣,减少排灰、排渣场1500余亩,节约粘土砖、瓦取土用地近1000亩,已形成一个粉煤灰、炉渣、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业链和新型建材产业群。

  生活垃圾变身“燃料棒”,化作水泥原料

  除了填埋、焚烧发电,城市生活垃圾如今还有一种更为高效环保的归属——水泥窑处置。

  生活垃圾经过生产线分选、破碎、干燥、制成RDF(垃圾制燃料),有些还会压缩成棒状,一般热值可以等同于褐煤。在华新环境工程(鄂州)有限公司,全市的生活垃圾集中密封运送至此,平均每日处置城市垃圾750吨。

  “经预处理后的燃料棒将输送到华新水泥厂,既是生产水泥的燃料也是原料。”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利用水泥窑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是利用水泥窑里的高温将RDF焚烧、消解,产生的废气和废渣进入水泥生产系统,经过水泥生料的吸收和各种物理、化学反应,那些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气将会被过滤掉,废渣成为生产水泥的原料,达到全利用、无污染的目标。

  “此前,鄂州的城市生活垃圾大部分被填埋或者是焚烧,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废渣,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市环卫中心主任陈爱荣说,为探索更优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方式,2015年起,我市垃圾填埋场已停止使用,在分类收集和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基础上,优选水泥窑协同处置方式,辅之以卫生填埋处理,鼓励农村生态堆肥。

  据悉,2018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华新环境生活垃圾水泥窑协同处置二期工程,日处理能力提高到800吨以上。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我市循环经济模型初显

  高炉水渣通过宝武环科微粉生产线加工成渣微粉后销售水泥行业;转炉钢渣通过有压热闷生产线磁选后,高铁部分返回钢厂利用,其余部分加工成渣微粉,销售给水泥行业,利用率达到100%;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和基料化等;建筑垃圾经过简单预处理后填埋,餐厨垃圾30%进入有机易腐垃圾应急处理厂处理。

  “为将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到极致,我市初步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炼钢→富余煤气→发电”、“钢铁→冶炼渣→微粉→水泥(新型建材)”、“炼焦→煤焦油→化工产品”和“钢铁→板材→工程机械(船舶制造)”,以鄂钢为龙头的企业钢铁循环经济产业链,利用炼钢、炼铁和炼焦等环节产生的废弃物生产电力、建材和化工产品。还有以鄂州发电公司为龙头的电力产业链、机械再制造产业链、循环农业产业链,以选矿企业为龙头的尾矿再选废渣用于生产新型建材和矿山充填料产业链,以金牛管业、顾地塑胶等公司为龙头的回收利用塑料废弃物生产城市排水管道产业链。

  我市“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市粉煤灰、尾矿(共伴生矿)、冶炼渣、建筑垃圾、农作物秸秆等大宗固废的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5%,存量大宗固废有序减少。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利用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间融合共生、区域间协同发展模式不断创新;集约高效的产业基地和骨干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全媒体记者 曹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